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海纳百川,从飞檐走壁的轻功到以一当十的各路拳法,从佛山无影脚黄飞鸿、迷踪拳霍元甲到八卦拳掌董海川,闻名的武术派别和武林高手不胜枚举。辉煌时期的武林高手林立,不以功利为尊,不以速成为荣,唯有武功高强与德行兼备之人方称江湖楷模。
中华武术不为征服与侵略存在,而是一种以战谋和,戍卫安定的手段。
清覆灭后,中华民族被视为病夫、弱小,为扭转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掀起了一股全民习武的热潮。这一时期,中华武学迎来大爆发,各门各派人才辈出,登峰造极,形意一门更是独领风骚,称霸武林,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武学大师”的李仲轩就是出自形意拳门下。李仲轩作按门规隐退江湖遵师命一生从未收徒,却成中华最高武学的见证者.
初迷武术
1915年,李仲轩在天津宁河县出生,他的父母家族一个是当时京津地区赫赫有名的官宦世家,一个是书香门第,家境优渥,自幼衣食无忧。当时的官宦子弟大都隐蔽于家世,到了年纪混个一官半职,享受清闲富贵的一生,但李仲轩偏偏不走寻常路。
幼年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仲轩见识到武术的威力,对习武产生了浓厚兴趣,昏晨勤练,痴迷不已。李仲轩原本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应该继承祖业,但当时有"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规矩,为了拜师学艺,他放弃仕途入了江湖。
年轻的李仲轩踌躇满志,凭着勤学苦练拼出一身本领,很快便得到了师傅的赏识,被收入形意拳门下。形意拳一说是由达摩祖师所创,二说为民族英雄岳飞领兵操练时所编,还有传说是明朝将领姬际可创立的,清朝开始从山西、两河地区传往天津、四川、南京等全国各地。
形意拳因何缘起后人至今已无从考究,但拳法讲求心意,内外同修。入了形意门后,李仲轩开始潜心修练武术,很少再过问家族中的繁文琐事,一心向学,刻苦钻研起来。这一时期,李仲轩如同打开了四经八脉,武术造诣突飞猛进,世家公子渐渐有了武林高手的样子。
人生在世,大成大败皆始于最初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李仲轩遵从本心选择了一条不凡之路,那时他没想到未来某天自己会成为武术界的一段传奇。
师从名家
江湖中最讲门派师承。入形意门是李仲轩人生的转折,但带他一路登上高峰的却离不开师父指点。李仲轩一生曾拜过三位师傅,皆是当时江湖中响当当的高手。
李仲轩的第一位师父是唐维禄。唐维禄人称“赛白猿”,是位侠肝义胆的英雄好汉,也是出了名的武术大师。唐维禄农民出身,自小跟着父母务农,身强体健,一身蛮力,三十五岁才开始习武,师父是形意拳大师申万林。
农民出身的唐维禄能吃苦,天分高,武艺进步奇快,不久便在当地闯出名声,拜师几年后就自立门户。唐维禄当时在汉沽的沿海小渔村开馆,专教穷人,不仅不不收他们学费,也不铺张办酒席,不收拜帖。唐维禄的仁义之举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德名远扬。李仲轩听说这位侠义英雄后慕名前来,拜在唐维禄门下开始习武。
学了一段时间后,李仲轩小有所成,少年人的心高气傲便遮不住了。唐维禄自觉没有更多的东西传授与他,便将其引荐给了另一位好友,一方面希望李仲轩继续学习新的本领,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位好友挫挫李仲轩的锐气,帮着改掉徒弟不可一世的坏毛病,这位好友便是尚云祥——李仲轩的第二位师傅。
尚云祥一生与武术打交道,年轻时做过镖师,当过护院,做过侦探,还被清朝宦官之首李莲英邀请到皇宫做教习,武术造诣超群,对战经验丰富,善于教学,更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绝学,是武林中排的上号的大师。
19岁的李仲轩天资聪颖,但心高气傲,唐维禄将其引荐给尚云祥后,尚云祥决心给他点教训。依照江湖规矩,二人比试了一场,尚云祥推挪腾移间大败李仲轩,李仲轩输的心悦诚服,当场要拜尚云祥为师。
当时尚云祥年近70,与李仲轩差了五十一岁,玩笑说:“老师傅,小徒弟!这有点不像话了。我若是收了你就乱了这武林的辈分。”李仲轩当即跪拜,誓要入门,并保证“学成以后绝不收徒”,绝不乱武林辈分,唐维禄也在一边帮着劝说。尚云祥爱才心切,受不住左右夹攻,无奈应允。此后,李仲轩追随尚云祥修炼,武艺又有大进。
李仲轩的最后一位师傅名叫薛颠。薛颠年少时意气风发,自认为功夫无敌,不想在山东客栈投宿时被同门师兄傅剑秋一掌击败,尊严尽失。之后薛颠独自跑到五台山潜修多年,得高人指教,学有所成,为雪前耻,他师门踢馆,指名要与傅剑秋比武。
面对这位来势汹汹的同门师叔,李仲轩跃跃欲试。
见多识广的唐维禄训责李仲轩道:“别看你这位师叔面慈心善,动起手来可是如妖魔般出神入化,形意门里无人堪为其对手。”这番说辞引得李仲轩更加好奇,他看着薛颠绕着脸盆走了一圈,只见盆里的水竟跟着旋转起来,内力之深令人咋舌。形意门弟子应战而出时,竟无一人能招架其力,几招之内皆被震退左右。李仲轩对这位高手顶礼膜拜,随即拜了薛颠为师。
心念武学
李仲轩三十四岁那年,其师撒手人寰,李仲轩内心悲痛,无意江湖纷争,就此退隐。这位正直盛年,前途无量的武者忠诚践行对师父许过的“永不收徒”誓言,对于晚辈的请教,从来只是略微指点,一生没有收弟子。
江湖虽退,武学未灭。李仲轩对于武术的痴迷和热爱丝毫未减,将多年所学传扬于世成了他的愿望。他将各种武术拳路、修炼心法和自身的武学思考总结成文,先后发表了许多武学文章,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武术资料及理论。晚年口述的《遗失的武林》一书更让后世切身领略了武术家们的武学精神。
随着热兵器时代的来临,中华武术风光不再,变成一种流于形式的文化遗产。李仲轩的精湛武学未能通过弟子流传,但他留下的诸多典籍、资料对武学传承有着更广袤、更深远、更长久的意义,不仅印证着那个辉煌的武术盛世,也寄托着自强不息、以战止战的武术精神。
所谓舍得之道,无非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李仲轩舍了世家荣华,成了武学宗师,依然是一段世间佳话。
1.《李仲轩 李仲轩:隐退江湖,遵师命一生从未收徒,却成中华最高武学见证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仲轩 李仲轩:隐退江湖,遵师命一生从未收徒,却成中华最高武学见证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47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