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深圳中小学被紧急叫停期末考试的事,在网络上热传。
除了中高考这类学业考试外,所有学校都不能组织期末考试,已经开始考试的,也不能公布成绩,更不能排名。
而考试被紧急叫停,据说是因为一个初中生考试作弊被抓,老师没收试卷后,孩子随即冲出教室,从6楼跳了下去……
虽然不知道取消考试,跟这事是否直接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孩子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走极端的例子,很是常见。
唏嘘惋惜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
面对考试,为什么有孩子会选择抄袭?
而面对成绩,为什么很多孩子脆弱得不堪一击?
树妈想起前两年看过的一部韩国系列纪录片《差生》,里面纪录了很多对学习没有自信的孩子的状态。
在第一部《学习伤痕》里,节目组以“作为差生活着”为题,从全国各地募集了中小学生的手记、动画、影片等300多件作品,差生们亲口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在《学习伤痕》里,差生们的伤疤,被一层层揭开。
听着他们悲伤无力的讲述,有一刻我甚至觉得回到了童年,那种考试过后的无力感深深袭来。
也许,听听这些韩国“差生们”的自述,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也能对孩子学习上畏难心理,情绪上的懦弱感同身受。
成绩差,就是原罪
成绩差,是什么感受?
韩国的孩子们形容,当拿到成绩单,看上面有个6,立马就有种无解的绝望感。
那种恐怖,看100部恐怖片可能会舒服点。
高二男生李振英说,4年级时,老师一边拿着他的成绩,一边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斜着眼嘲笑。
当时他已经很难受了,老师还那样笑,他感觉特别耻辱。
恐惧、绝望、无解是大多数差生的心境状态。
女孩全惠媛,成绩不好,当时宿舍里的好学生藏酒,老师发现后,却直接叫惠媛过去。
一句话不说,就让她写检查。
而那个成绩好的学生,老师问都没问。
惠媛无法忍受委屈和冤枉的羞辱,高二就辍学了。
可没有学历的她,只能去便利店打工。
辍学后的她却一直后悔,总是想,当时要无视老师的态度就好了。
上初一的在源,也因为一个哥哥丢了钱,作为差生的他被怀疑,从此辍学了三年。
纪录片中,成绩好坏,成了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成绩差的孩子,整个人就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一样。
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会劝差生转学或去找工作。
有的学校,甚至让学生们按成绩排名去食堂打饭。
成绩好的孩子考资格证,会被夸做什么都行。
而成绩不好的孩子考资格证,会被周围人说“老做一些没用的事情”……
孩子成绩差,就像原罪一样,他们做什么都不对,不做什么,也什么都不对。
耻辱,低自尊,各种负面情绪交织着,让他们很难安下心来,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正如纪录片一开始打出的那句话:
悲伤,是阻碍学习的围墙。
没有人会意识到:
学习本身很难摧毁孩子,对孩子伤害最深的,是因成绩差而受到的心灵伤害。
这深深摧毁着孩子的自信,让他们觉得努力无门,生活无望。
周围人的目光
扒掉差生最后一丝自尊
韩国一项调查显示:
每年辍学的孩子高达6万,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成绩不好,感到受伤而离开学校。
除了成绩差遭受的不公对待,周围人不信任的目光,把差生的尊严,扒得连底裤都不剩。
读高二的吴诗河说:
“老师总说,有些学生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开窍。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就有种努力着努力着,突然被泼了一盆冷水的感觉。”
初二女生玄智贤说,最初考试,她平均分是89分,她感觉自己有进步,“还可以”。
可周围很多人都评价她“很差”。
被大家一直这样说,她也就认同了原来自己是差生。
不光差生对学习和成绩充满了恐惧,就连优等生,偶尔考第二名,也会有羞愧感。
她们会觉得:人生就此完蛋了。
考到第二名后,她们学习时只会想着成绩,生怕再滑到第三名,让老师和同学笑话。
学习成了一件无法让人集中注意力又害怕的事。
在这种恐惧的支配下,很多孩子,开始厌恶学习本身,成绩更加下滑。
著名的人际期望效应告诉我们: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周围人的影响和暗示,孩子更是。
无论韩国孩子,还是中国孩子,大多数孩子,是无法客观评判自己的。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常常要依赖周围人的看法。
积极正向的期待,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和滋养,他们会因此变得自尊、自信、拥有力量。
反之,当一个孩子长期得不到肯定,周围也都是差评时,即便他们表现不错,也会慢慢自觉差劲,失去信心和动力,真的逐渐沦为差生。
父母的期待
让孩子雪上加霜
在韩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偏高。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不但意味着孩子的将来,也是对父母的评价。
即便面临高考,女孩洪多义的妈妈依然对她说:
“你压力大,我也一样啊。
19年来把你养大,倾注心血,你去哪所大学,评价的就是我的结果啊。”
差生东熙,每当考砸后,都紧张到不敢回家,在家门口徘徊半天。
拿到差评的成绩单,尽管他已经很受伤,很难受,还要打起精神写反省书,为的是让父母消气。
这些韩国孩子,因为学习,精神上已经遭受创伤,却还要把父母的人生价值都扛过来。
他们觉得,父母只关心成绩单上的漂亮数字,而不是我这个人。
高压之下,有的孩子从网上抄作业,有的孩子考试时会作弊。
韩国另一项调查显示:
一年内,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有自杀意向。
青少年儿童的自杀意向,高达20.9%。
正是因为这种四面八方的,来自于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压力,让这些孩子不堪重负,只想一死了之。
作家王鹏程曾说:
压力本身并不会杀人,而是压力加上认为压力有害的信念作的孽。
如果一个孩子成绩不好,或努力乏力,他希望的,一定是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冷嘲热讽或持续加压。
爱意味着肯定孩子,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再用沉重的压力,让他举步难行。
剥夺兴趣爱好
孩子连最后一根稻草都没了
沉重的高压,让很多差生都难以喘息。
高中生李惠媛,在仅有的5分钟休息时间,拿起自己心爱的画笔,画了几下,却遭到妈妈偷偷监控。
并被妈妈说:
“有这时间不如多学点,把画画时间用在学习上,哪都考上了。”
喜欢拍视频的差生恩泰,也遭到父母的打击:
“就这样的成绩,无论在哪里,你是什么都做不好的。”
孩子们连唯一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也都被剥夺了。
他们的生活中,就只剩了学习。
小学4-6年级的孩子,就常常学习到凌晨1、2点。
很多孩子,不堪压力,会出现头晕、肚子痛、肢体麻木等现象。
有的孩子说:“我甚至觉得,我刚出生,一睁开眼就已经开始学了。”
也有孩子说:“特别希望生病,因为那样就不用学习了。”
不难看出,来自学习的伤痕,在这些孩子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夏山学校》里说:
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
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不是说,我们支持孩子不学习,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还给孩子一定权利和自由,让他追求自己的所想所爱。
当一个孩子拥有一定的自由时,他的生命活力,才能绽放,学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热爱的事。
消除学习伤痕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支持
不难看出,纪录片中这些韩国孩子,都被成绩深深困住,他们成了名次和成绩的囚徒。
对学习本身的意愿,反而被剥夺。
孩子考多少分,确实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可孩子的学习状态,却是父母、老师应该共同努力的点。
记得一本书上说:
生活在鼓励和推动中的孩子,自强自信;
生活在赞赏和肯定中的孩子,知足感恩;
生活在支持和认同中的孩子,自爱自尊。
孩子考好考坏,都不要忘了激励他,告诉他:
别怕,只要付出努力,最好的成绩,就在不远的下一次。
而爸爸妈妈,会永远站在你身后,支持你,帮助你。
唯有身后有靠山的孩子,自身才有力量,才会愿意尽心竭力去学习,去努力。
1.《李惠媛 300名差生口述:“我每天提心吊胆,怕考试,活着很绝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惠媛 300名差生口述:“我每天提心吊胆,怕考试,活着很绝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47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