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小北妈妈”在大相王社区分享家乡过年故事。以下为原帖子:
我的家乡在长沙宁乡。在我母亲那一代,我的家乡还保留着那种传统原始的风俗,所以我的童年是很幸运的,也是很难忘的。可惜,在我们这一代,似乎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很多习俗似乎也不太重视。
在童年的记忆里,过年很隆重,持续时间最长。农历新年持续半个多月,从第一年的农历二十四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朝《荆楚年谱》记载的基本一致。但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新年的气氛似乎来得更早。我们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妈妈就告诉我们姐弟俩:不要乱说,比如“死了”、“烂了”、“坏了”等不吉利的话。万一话说漏了,大人马上解释:“孩子的话,都原谅了”。不小心打碎了什么东西,就说“送走”;如果茶汤倒了,就说“水倒红”。避免由此引发的不吉利的事情。
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新年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杀鸡宰羊,打扫屋子,盼着给家境好的孩子送礼。相传,这一天灶神会回天庭述职,称为慈枣。为了让他在新的一年里给大家带来好运,大家会在前一天做一次大扫除,叫做“扬起灰尘”。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在烧柴,房顶上挂着长长的灰尘。这种打扫一般是不做的,但是到了新年,房间要彻底打扫干净,把墙上的蜘蛛网和灰尘扫干净。除了家里的卫生,个人清洁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头发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取“从零开始”的意思,人们不仅把头洗得干干净净,有一个漂亮大方的发型,更重要的是,希望忘记旧年所有的烦恼、不快和挫折,期待一个新的、光明美好的新年。
甜瓜比奇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是除夕,我们称之为“守除夕”、“三十夜之火,十五之光”。第三十天,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场大火,越旺越好,这意味着来年会很繁荣。全家人会围坐在火堆旁,开始守除夕。食物很多,但一定要有好运气,也就是好运气。这时,大人开始给了。一般需要通宵熬夜才能保持老态,也就是说送新年,告别旧迎新,12点整放鞭炮。我们也说鞭炮声的大小,放鞭炮的时间要看各家,但有一点是不能打断鞭炮声的。如果有中断,来年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因此,当放鞭炮时,人们应该非常小心,尽量避免中断。来年井水将是取之不尽的。
从十二点开始,鞭炮会一直响到天亮。这时,我们也开始迎接除夕。我们越早开始晚餐,你的家庭在未来的一年就越富裕。当你起床时,你会在床上找到你自己的新衣服,从头到脚穿上新衣服。要开始吃年夜饭了。如果一定要有一条1斤左右的鲤鱼,意思是“年年有余”,那么一定要有一条3斤左右的猪肘,意思是“步步高升”,一定要有一整盘鸡,代表好运和鸡爪,叫做“抓钱爪”,意思是明年被家里会挣钱的人吃掉。一般我家会给我爸吃,我们特色会用糯火粉炒。蔬菜里一定要有青菜,这就意味着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幸福美满,蒸蒸日上。
团圆饭结束后,我们开始到爷爷奶奶叔叔家拜年,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因为我们不仅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还可以得到红包。我们那里有句话,过年第一天崽,第二天二郎,第三天第四天拜街坊,意思是爸爸第一天带我们去爷爷奶奶家,第二天带我们去奶奶家。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元宵节。小时候,我很期待有一天我们一家人会各自挂灯笼,唱大戏,玩狮子龙,骑竹马。我最喜欢的是舞龙灯。舞龙灯笼队是由我们的乡亲自发组织的。人们认为玩龙可以保护好运。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无处不在,鞭炮声不绝于耳,许多印章被封。已婚未育的女性,往往会让“龙”转身,或者让“龙”在床上打滚,在床上骑个孩子,被取名为麒麟松子。白发胡子绑在水龙头上,我最喜欢拔龙身上的胡子。老人说拉龙身上的胡子可以保证我的安全,所以到了那里,我会和朋友一起跟着龙,每次能拉很多的时候,我都会绕着圈戴。
现在,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我们忙于谋生,我们必须照顾老人和年轻人。我们必须在家乡出去工作。我们家乡的习俗逐渐被我们这一代人遗忘了。不知道是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还是人麻木了?祖先留下的这些民族文化真的会被我们遗忘吗?
1.《孛荠 宁乡过年:大年三十要有孛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孛荠 宁乡过年:大年三十要有孛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65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