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一、高模量的定义
根据《危险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JBZ【2017】39号),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体系高度大于8m,或跨度大于18m,平均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二、模板和支撑系统的材料选择
梁模板采用16厚多层板,尺寸为1830×915×16;次楞用木枋,木枋规格为50×100;主楞采用双层钢管,规格为φ48.3×3.5。
模板选用:16mm厚红色模板,弹性模量E=4200N/mm2,抗弯强度[f]=12N/mm2。
次龙骨:50×100×2000mm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弹性模量8415N/mm2。
主龙骨采用φ 48.3× 3.5普通钢管,抗弯强度205.0N/mm2。
扣件的拧紧力矩为40 ~ 65 N.m,单个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可达8.0× 0.6 = 4.8 kN。
高支模区楼板全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扣件式钢管架系统),梁下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梁底支撑采用顶升)。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高模量材料参数
u型顶升
直径为14毫米的对比螺钉
三、架设方案
1、大截面梁架设方案
1)架体平面立面设计:梁板体系直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搭设。梁底增加扣件式钢管架,用扣件与满堂架连接,尺寸900×900mm,架步距1200 mm,梁两侧立杆增加长纵、横向水平杆;梁侧设双钢管背楞,用M14拉力螺钉加固,间距500mm。
2)框架结构措施:全屋支撑框架四周设置连续竖向支撑,支撑系统内每隔4.5m设置纵横向支撑。在扫地杆处、梁下第一根水平杆处、较高楼层中间的架体底部设置水平撑,架体中间水平杆处铺设水平安全网。
3)架体启动时,立杆接头位置错开,6m立杆、4m立杆、3m、2m、3m立杆错开作为高支模的启动立杆。当立杆接头在1.2m台阶范围内不能错开时,用纵横钢管加强立杆接头处的处理。
4)梁侧对拉螺钉的设置:梁侧设置M14对拉螺钉,对拉螺钉的数量根据梁的高度设置。底部拉螺杆到梁底的距离不应大于150毫米。横梁顶部的一对拉螺杆到板底部的距离不应大于400 mm,横梁中间相对的拉螺杆之间的距离为400 mm ~ 500 mm。
梁宽>:500采用这种模板支撑方式(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
2、小截面梁架设方案
统一采用梁底加栓钉的架设方法,根据梁宽的大小调整梁宽方向(250+梁宽+250)的间距,选择900和1200。沿梁跨方向的立杆间距与全框架的立杆间距相匹配,间距为450mm。两边各有二至四排反拉螺丝。
梁宽小于等于500,采用此模板设置方法(横梁两侧立杆间距900mm)
梁模板支撑方式沿梁跨方向的立面图
3、高支模架设方案
1)初步设计:楼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满堂布置,楼板立杆间距900×9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2)立杆布置如下:
模板支撑系统梁板立面图
3)a、板底架体的平面尺寸设计为900×900mm,架体步距为1200 mm,立杆上增加长的纵横向水准杆;
b、板下立杆为轮扣钢管架。立杆上设置u型顶进,u型顶进设有双钢管主楞。立柱底部放置20cm×20cm的方形模板块,垫块厚度不得小于50 mm,立柱不得直接落在混凝土表面。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200毫米..
c、架体施工措施: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均采用连续竖向支撑架设,下部架体不得拆除,上下支撑立柱在支撑体系内每隔不大于5m的四跨对称设置纵横向支撑。在扫地杆处的架体底部、梁下第一根水平杆处、高度大于8m的楼层中部设置水平支撑,在架体中部水平杆处铺设水平安全网。在8m及以上的模板高度范围中间增加水平支撑。
d、架体启动时,立杆接头错开,1.2m范围内立杆接头不能错开时,采用纵横钢管加强立杆接头处的处理。
三、施工过程
1.安装工艺流程:弹性梁轴线及复核→搭模→调整托梁→摆动主梁→放置固定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梁钢筋→安装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板尺寸、标高及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
高大模板支架安装工艺
1.1测量放线
在楼板或楼板结构上,梁的边缘线弹出,便于确定梁两侧立柱的位置和梁下立柱的布置。
1.2架设和架
先在梁两侧搭设横梁和立柱,从梁侧立柱开始,根据满架立柱的间距布置,在梁侧搭设满架支撑。全屋框架采用钢管框架,带轮扣。
支架搭设前,在架体废料上铺设50mm厚垫板,楼层间上下架体尽量保持直线,钢管底座按立柱组合安装。
钢管垫板示意图
钢管底座示意图
全屋框架安装完成后,梁模板支撑架体应按设计的梁支撑架进行安装。梁底支撑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架体中间设置水平尺,上端加U型撑调整预留梁板底模厚度。
1.3安装主次梁底模
在梁侧立柱上沿梁跨方向安装单钢管主龙骨水平调平杆,在U型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主龙骨两侧用十字扣件紧固在横梁两侧的立柱上。然后根据间距在梁底铺50mm×100mm木方龙骨,在次龙骨上铺15mm厚的木胶合板。主次梁底模安装如下图所示:
1.4安装主次梁侧模和板底模
主次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梁侧模板和板底模板。
梁侧模板应先安装面板,侧模板应压在底模板上。梁侧模板上口标高应与楼板底部标高一致。然后根据模板系统的设计,安装木梁,用对拉螺栓固定钢管。梁侧两侧斜撑按立柱间距设置,间距与满架立柱相同。
首先在U型支架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沿主龙骨垂直方向安装50mm×100mm的木质次龙骨。15mm厚的木胶合板铺设在次龙骨上。主次梁侧模板和板底模板的安装如下图所示:
2.操作要点
在梁模板和柱模板的连接处,应考虑模板吸水后膨胀的影响,其下料尺寸一般应略短,以防止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嵌入混凝土中。
在主梁与主次梁的交界处,要求将主梁或次梁的底模和侧模放在相交主梁的衬砌上,以保证接缝严密和刚度要求。
3.梁拱
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成拱形。根据设计规范,拱高控制在1/600~1/300(悬臂梁的1/300)。先拱起主梁,再拱起次梁。
4.高大模板的施工与安装
4.1基板或底座
当立模和支撑柱的支撑部分安装在底座上时,增加垫板和钢管底座。垫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撑面积,并在中心承受载荷。本工程现场采用长度为2m、厚度为50mm的木跳板,同时增加钢管底座。
4.2螺柱
包括伸出顶部水平杆的可调螺钉在内的垂直杆上端的长度不应大于0.5m
梁侧立柱搭接要求:立柱接头应错开,相邻立柱接头不应同步设置。由一根立柱同步隔开的两个节点沿高度方向的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mm,每个节点中心到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启动立杆应根据楼层高度设置不同的立杆交错启动。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梁底钢管立杆搭接要求:梁底扣件式钢管尽量选用单根立杆。当单根立杆不能满足梁底高度要求时,搭接要求与梁侧立杆相同。扣件式立杆接长均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重叠。严禁将上钢管柱与下钢管柱错开,并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当支撑柱倾斜一定角度(如边梁使支撑杆倾斜)或支撑柱顶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支点的稳定,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支撑脚滑动。
梁与板的垂直间距应相等或倍数。
立柱顶部应设置可调支撑,U形支撑与梁底主次楞之间不得有间隙,必须拧紧。其螺钉伸出钢管顶部的长度不得大于200毫米,螺钉外径与柱钢管内径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3毫米。安装时,应保证自上而下同心。
4.3扫地杆
轮扣架底部第一根水平横杆为本工程高大模板梁侧立杆扫地杆,轮扣架扫地杆距地面450mm(含50mm厚木跳板)。
扣件架底部的第一步水平横杆与轮扣架的竖杆连接,位置设置在轮扣的第一步水平横杆下方,距地面250mm(含50mm厚的木跳板)。
4.4非常规零件的结构措施
当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与相邻梁、板同时施工时,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设计值不同,板下全范围(不限于高大模板部位)的立杆间距和水平杆步距应按两者中较小的值设置,以保证所有支架的水平杆能双向穿过,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独立的全屋支撑框架单元要求每个单元支撑框架满足高宽比≤2的要求。各单元周围应按方案要求设置竖向支撑,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该部分的监控。
梁下立柱加密区与相邻板下立柱水平杆之间的拉伸、延伸等结构措施应符合JGJ166-2008的规定。当梁下立柱与板下立柱之间的纵向距离为450,板下立柱与梁下立柱之间的纵向距离为900时,板下立柱应与梁下立柱拉开一根,梁下立柱横杆的每一步应通过轮扣钢管(至少两根立柱在两个侧板下延伸)与板下支架连接,以便
四、高大模板检查验收
1.高大模板施工应有以下主要质量记录:
1.《高支撑架体检查验收记录》
2.模板安装检查验收记录
3.拆模检查验收记录
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装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地基和待处理或加固的基础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试验,并做好记录和资料。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配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试验报告进行复检,并对表面外观、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查。
承重杆外观抽样检验的数量不得少于安装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合格且情况严重的,应进行100%检验,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随机抽取(由监理抽检)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用钢管扣件搭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扭矩进行抽查。抽查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并对梁底扣件进行100%检查。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装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建设单位和项目的技术人员、项目的安全、质量和施工人员、监理单位负责人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经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开始后续工序的施工。
支撑架安装的技术要求和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V.混凝土浇筑
高支模架经项目监理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安全生产条件后,可在浇筑混凝土前签署混凝土浇筑令,并安排测量员进行监控。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每根跨梁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浇筑,从标记高度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浇筑。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梁板混凝土只有在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才能浇筑。施工中严禁混凝土超载。每层梁的浇筑厚度不得超过400mm,楼板混凝土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楼板厚度的100mm,以保证荷载均匀,避免局部超载和偏心造成架体倾斜失稳。
浇注时,工人应分散开,不要集中在同一跨度上。
浇筑混凝土时,注意模板和模板支撑系统的情况。如果发现松动和变形,必须立即停止浇注,并疏散工人,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在结构边缘浇筑柱、梁混凝土时,应在外侧采取操作平台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使用振动器时穿戴好防护用品,使用带漏电保护开关的移动开关箱。
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汽车泵浇筑。为了保证高支模框架的施工安全,柱和梁板分开浇筑。浇筑时,注意控制混凝土下灰口与浇筑面之间的高度不超过2000mm,否则,需采用溜管软管和溜槽等。
高支模范围内的剪力墙、柱分次浇筑,达到70%强度后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在两层混凝土之间设置水平施工缝,浇筑上层混凝土前,注意冲洗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高支模墙柱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过3m。本工程4~6m高模板墙柱分两次浇筑,6m~9m高模板墙柱分三次浇筑,9~10.83m高模板分四次浇筑。
不及物动词高大模板拆除
1.拆除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检查同等条件下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报告,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办理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必须从上到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两层同时拆除。分段拆除的高度不应大于两层。
3.拆除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严禁将拆除的钢筋抛至地面,并派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范均匀堆放。
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5.本工程承受高支模荷载的楼板施工至拆模,下层支撑系统拆除。
七、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控制
1.施工前,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周转材料、模板、木屋、方钢等建筑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采购材料。
2.材料进场后,应及时验收并送检。特别是模板、木屋等材料应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1木胶合板模板
任何部位不允许有腐烂、发霉或起泡现象。不应有边缘缺陷或起毛。单板每平方米脱胶不大于0.001m2,污染面积每平方米不大于0.005m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拆除底模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4.拆除模板
(1)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和边缘不受损坏。
(2)拆模时,楼板上不应形成冲击荷载。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及时清理和运走。
(3)拆模前,必须有相同部位和状态维修试块的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要求后,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表》,经项目部批准,报监理批准后,方可拆模。
5.质量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支架是否可靠,紧固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班组设专人看护模板,随时检查支架是否变形或松动,并及时组织恢复。
2.所有模板接缝应使用海绵条粘合(包括柱墙根部等容易漏浆的部位)。
3.模板贴墙前,仔细检查脱模剂是否涂布均匀。
4.模板支好后,垃圾清理不能用变压空空气吹,要用吸尘器吸,以免锯沫影响混凝土质量。
6、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七、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本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免费下载
7.1安全施工措施
(1)临时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配送系统实行分级配送。各种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选择和设定值应符合规定。开关电器座椅应做好使用标记。各种配电箱、开关箱的外观应完整、牢固、防水防尘,箱内应涂有安全色标并统一编号,箱内不得有杂物。停止使用配电箱时应切断电源,门锁好。
独立配电系统必须按照部级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进行可靠接地或接地保护。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时,必须设置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并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无损。电源线不得随意延长和更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并有专人负责维护和保管。
(2)施工机械的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机械安装、使用、检验和自检记录。
塔吊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原厂使用规定,并办理验收手续,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定期检测。
圆锯的锯盘和传动部分应安装防护罩,并设置安全装置和分配器。长度小于50厘米、厚度大于锯盘半径的木材,严禁使用圆锯。刮刀锯和十字锯不得混用。
(3)安全保护措施
模板施工阶段;主要有安全隐患,如高空坠物、机械伤害、高空作业等。安全防护的主要任务是布置劳动防护用品,并将其保护在边缘。
7.2文明施工措施
(1)平面管理:根据总平面布置图,现场施工区主要道路和材料堆场设置排水沟。现场道路应通畅、整洁、无杂物和垃圾,并应由专人定期清扫。施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和各种材料、工具,应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在指定位置分类码放整齐、牢固,做到头齐、线齐。
(2)现场道路管理:对现场主要通道进行硬化处理,以满足施工和行车的需要,并配备喷淋系统,定期清理现场道路,避免扬尘。运输车辆不得超载,并应严密覆盖,以防溢出。密封垃圾车、混凝土罐车和货物运输车辆应每天保持表面清洁。
(3)现场排水管理:
根据总平面图规划现场排水,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和沉淀池,保证水和雨水的有序排放。
(4)文明施工教育
定期组织开展文明施工教育,增强企业员工的文明施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文明施工质量,确保文明施工。项目所有员工必须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文明施工教育和培训。
7.3绿色施工措施
模板施工安全文明措施:
高处作业时挂好安全带,固定好安全带的锚固点。
运输车辆不得超载,模板装载不得过高。地板架材料运输时,小零部件必须包装或装袋,不得散装卸载。车辆出来时,要清洗车轮,不要污染道路和大气。
使用电锯时,要及时在锯片上刷油,锯片的速度不能太快。施工现场堆放模板不应过高,以防坍塌事故。
环保措施:废机油和油漆应集中存放,避免泄漏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中水回用:现场设置洗车池、沉淀池、污水井,罐车出场前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减少扬尘污染。沉淀出的清水可以再用作洗车水。
(1)施工期间,道路硬化,车库出入口、停车区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运输垃圾、设备和建筑材料时,要求不得污损场外道路;运输易散落、飞扬、泄漏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密封严密,保证其清洁度;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及时清理车辆上的泥土,防止泥土带出。每个工作日结束前,应将所有带到公共和私人车道的土壤清理干净。
(2)回填土进场后,临时用密目网或篷布覆盖,控制一次进场量,边用边用,减少分布面积;使用后清洁;注意覆盖运土坡道,防止扬尘。
(3)用齿锯切割木材时,锯机下方设置阻挡锯屑的挡板,使锯屑在内部沉淀后可以回收。
(4)施工期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化粪池,由环保单位定期清理。暴雨水主要通过自然渗透和蒸发排放,也可以通过临时设置的渠道临时排水。
(5)通过合理的下料技术措施,准确下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落实“工完场清”等管理措施。每项工作完成本节施工工序后,各班组负责清理本工序垃圾,然后提交工序交接单;
(6)木材加工场地周围设置隔音棚,有效降低噪音。木材切割采用精密板材切割仪,设备运行良好,噪音低。
八、高模量监控
8.1监控目的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可能会因受压而产生一定的沉降和位移,变化过大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为了及时反映高支模支撑体系的变化,防止事故发生,有必要对支撑体系的沉降和位移进行监测。
8.2监控频率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应超过20~30分钟。混凝土凝固前后和混凝土终凝前至7天龄期应进行实时监测,终凝后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8.3监测措施
8.3.1关键监控部件
钢筋、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的设置符合要求。
基础是否充满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柱是否悬空空。
连接紧固件是否松动。
支撑系统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和垂直度。
施工中是否有超载。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支撑系统和各杆件是否变形。
遭受大风或大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浇入梁前,项目部应对支撑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专职安全员和施工员应随时检查高支模系统,观察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并采取措施。
8.3.2监控项目
支撑沉降、水平位移和基础条件。
8.3.3监控点的布置
在高支模范围内,各区域有三个监测构件,每个监测构件应设置一个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一个基础稳定沉降观测点和一个支架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设置需经主管工长确认并记录,架子搭设时应保护好观测点。监测点布置见下图。应选择截面尺寸较大的梁进行监测。
参考点的位置在水平位移监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布置在监测区域以外便于观察、不易断环的地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距离监测区域30米左右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水平位移参考点;选择距离监测区域20-50米左右的结构施工高程控制点作为高程参考点,并定期对参考点进行复核。
支撑沉降监测点一般选在截面面积较大的梁的中部,是交叉梁受力的地方。上面两步用短钢管横担垂直向下引一根长钢管,钢管上端固定,下端不固定不落地。然后在钢管下端固定一把长约1m的钢尺作为观测尺。
ID: gczjkt
好消息
身份证:sghyzj
ID:gczlkt
ID:gcz BP
ID:jzgcnc
1.《高支模定义 高支模---重点在下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支模定义 高支模---重点在下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67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