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网上被一个错误的翻译刷屏了

在一本名为《惊心动魄的17天》的书中

作者将“Sun Yat-sen University”

译为“双鸭山大学”

有网友还为此做了一枚校徽

像这样的“翻译笑话”在学界

也曾发生过不少

比如大家熟知的“常凯申”、“门修斯”

而这类笑话无非都是“回译”惹的祸

听说过“常凯申”“门修斯”这两位吗?

类似的错误,以前要出现过。“常凯申”和“门修斯”都是翻译出来的人名。“常凯申”出现在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老师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原文是“Chiang Kai-Shek”,明明是蒋介石,却被音译成了“常凯申”。

Chiang Ching-kuo et Soong May-ling

原来Chiang 为“ 蒋”的威妥玛拼音,Kai-shek是“ 介石”的粤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是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 Wade 于19 世纪后期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新中国制定、推行汉语拼音之后,国内不再使用韦氏拼音法,但至今韦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

Chiang Kai- shek 其实就是蒋介石的“ 威妥玛拼音”写法,而译者却将其直接音译,结果闹出了笑话,蒋介石因此被人称作是“常公”。

在“常凯申”被人熟知以前,2006年曾出现过一位“毛昆仑”同志。在一篇文章里,同济大学哲学系某教授写道:“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段尾注明:“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其实,这就是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对于这样的结果已经无力吐槽,还有比“常凯申”更不可靠的吗?有!他叫“门修斯”!“门修斯”已经经典到成为误译的代名词了。1998年,吉登斯的《民族-国家暴力》在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里面把孟子(Mencius)翻译成了“门修斯”,孟老先生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去半夜找他吧。

“费尔班德”、“林T·C”、“赫萨”,这串洋味十足的名字,其实对应的都是学术圈名人: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人家明明大名鼎鼎,为啥给换了个叫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称呼?因为他们或是老外,或是旅居海外的华人入乡随俗取了洋名,翻译者“有眼不识泰山”,随手就硬生生“音译”了,而这样的错译居然出现在一本非常严肃的学术著作中!

Thomas Francis Wade

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对照实例

北京:Beijing/Peking

南京:Nanjing/Nanking

广州:Guangzhou/Kwangchow

天津:Tianjin/Tietsin

杭州:Hangzhou/Hangchow

苏州:Suzhou/Soochow

青岛:Qingdao/Tsingtao

厦门:Xiamen/Amoy

台北:Taibei/Taipei

高雄:Gaoxiong/ Kaohsiung

清华:Qinghua/Tsinghwa

中华:Zhonghua/Chunghwa

茅台:Maotai /Moutai

回译,你知道下面这些名人是谁吗?

Mao Tse-tung

Chou En-lai

Teng Siao-ping

Soong Ching-ling

Tung Chee-hwa

Ho Hau-wah

Lau Tak-Wah

文章来源:法语世界

1.《双鸭山大学 常凯申 门修斯 都是“回译”惹的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双鸭山大学 常凯申 门修斯 都是“回译”惹的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