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如火如荼。因呼吁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而引起广泛争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今天在会场接受采访,回答了关于中国对撞机设计现状和国外对撞机建造情况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获2015年基础物理突破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争议:总会有不同意见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要研究比原子小的粒子,高能物理只能用对撞机来粉碎原子。强子对撞机是一种加速亚原子粒子强子碰撞并分裂强子的实验装置。世界上只有一个位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希格斯玻色子在这个装置中被发现,标志着“标准模型”的完成。环型正负电子对撞机旨在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关科学问题,找到超越“标准模型”的突破口。
王坦言,对于他提出的在中国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方案,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总会有不同的看法。”最著名的对手是物理学家杨振宁。杨曾撰文“中国今天不适合建造超大型对撞机”,并公开反对王。主要原因是成本极高,预算不能低于200亿美元;会挤压其他基础科研经费;对撞机不一定带来突破性的发现,高能物理领域也有一些研究方向比较便宜。
随后,王也写了一篇文章,逐一反驳的观点。在座谈会上,王直言:“对于科学发展,有人保守,有人激进。”我好像不承认自己是激进党。他认为,从国内情况来看,上海在建的自由电子激光项目也处于数百亿的水平,其核心技术都来自国际直线对撞机,所以中国已经到了拥有数百亿科学器件的发展阶段。
放眼世界,王说,五、十年前,欧洲和美国都在投资数百亿台科学仪器。作为科技领先的国家,建设一批大规模的百亿项目是必然的。“今天反对的人很多,但再过三五年,我相信反对的人会越来越少。”
从去年开始,邻国日本建设直线对撞机的准备工作进入了特定阶段。王认为,最后的建设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一个GDP只有我们一半的国家愿意做这样的事,对中国应该有一定的启示。”而日本提出的直线对撞机和王倡导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如果欧洲和日本有对撞机,中国只能参与研究。国际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我们该怎么办?”王很担心,“这样一来,我们拓展人类认知的技术就会永远落后于别人。”
进展:对撞机设计方案持续优化
尽管遭到强烈反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并没有放弃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王透露,目前对撞机的建设没有根本性的技术障碍,但设计方案仍在不断优化中。他们希望再花三到四年的时间完成设计,努力实现设计指标和资金的相对平衡,为建设项目的启动做准备。
当今的顶尖科研离不开国际合作。王预计,国际力量可以贡献环正负电子对撞机一期工程约30%的资金,国际研究人员的参与预计将超过50%。整个项目需要几千人,对引进国际人才会有很大帮助。
除了对撞机,王还回答了一些与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有关的宏观问题。他说,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对基础科学的经济投资增加了10倍,使我们目前的人均支持规模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换句话说,20年前,我们的科研投入水平还只是发达。十分之一的国家,不可能得到和别人一样的结果。”在现有的支持规模下,中国的整体科研实力预计将与发达国家持平。
王也承认,过去中国科研人员出国多回国少,对中国科研发展影响很大。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善。今年全球疫情,对国际交流非常不利。很多留学生会回国读研究生,不需要签证,对中国科研有利。但是,他也强调:“每个人都不能关门。希望能正常交流。有人出去有人回来,只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回来。”
1.《大型对撞机 王贻芳院士:相信反对建设大型对撞机的人会越来越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型对撞机 王贻芳院士:相信反对建设大型对撞机的人会越来越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0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