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指南】应届毕业生年薪200万?这就是华为最近爆了朋友圈的“大手”。然而,应届毕业生拿这么高的工资是不寻常的。他们都是该领域的顶尖医生。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深入看看这八位“付费”医生。
今年博士最高年薪201万!
昨天,一封来自华为的内部邮件击中了全网:华为将在2019年对八名尖子生实行年薪制。并宣传了令人羡慕的薪酬待遇。
通知的内容如下:
为了赢得未来的技术和商业战争,华为的核心力量是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双轮驱动。创新需要世界顶尖人才,顶尖人才有一个组织土壤,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必须首先吸引具有最高挑战和最高工资的顶尖人才。今年,我们将从世界各地招募20-30名有才华的“青少年”,并逐年增加,以调整我们团队的作战能力结构。
公司决定后,2019年对八名尖子生实行年薪制。年度薪酬体系计划如下:
1.赵忠: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182-201万元/年
2.秦通: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182-201万元/年
3.李毅: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140.5-156.5万元/年
4.关高阳: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140.5-156.5万元/年
5.贾: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896-100.8万元/年
6.王: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896-100.8万元/年
7.林涵: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896-100.8万元/年
8.何睿:医生。
年薪制度方案:896-100.8万元/年
八位员工都是2019届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博士。前两名员工年薪182万-201万元,另外两名员工年薪140.5万-156.5万元,另外四名员工年薪89.6万-100.8万元。
这也印证了华为早在6月份另一封内部邮件的内容:
华为创始人任6月20日在一次EMT会议上透露,华为今年将从全球招聘20-30名天才少年,并计划在2020年从全球招聘200-300名天才少年。
华为好像是第一次公开应届毕业生的年薪计划,这么高的工资引起了很多关注。很多人欣赏华为“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好事”,“希望这是一个长期的体系,而不是一时的炒作”。更重要的是,有相对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人人机会均等。否则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不满,入职后难以开展工作。”
也有人质疑几个刚毕业的博士生真的可以称得上年薪200万吗?他们做过什么研究?他们发表过哪些文章?文章的引用和水平如何?是“活该”还是“一千块钱买马骨”?
下面,我们收集了接下来8位医生的数据,让我们来看看这8位“天才少年”到底有多优秀。
八大才子有多好?
这八位医生的年薪分为三个档次,其中赵忠和秦彤的年薪最高,为182-201万元。
赵衷
学历:中国科学院博士
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年薪最高的赵忠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他的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和智能系统,师从刘成林。
论文地址:http://open access . the CVF.com/content _ cvpr _ 2018/papers/zhong _ practical _ block-wise _ neurology _ cvpr _ 2018 _ paper.pdf。
在这项研究中,赵忠提出了一种称为块QNN的块网络生成管道,以解决大多数可用的网络架构都是手工制作的,通常需要专业知识和精心设计,才能自动构建高性能网络的问题。
在CIFAR-10上,BlockQNN生成的最优网络的错误率达到3.54%,超过了现有的所有自动生成网络。同时大大减少了网络设计中的搜索时间空,只需3天,32个GPU;而且在基于CIFAR网络的较大ImageNet数据集上也表现良好,通用性强。
知乎有网友透露,赵忠是第一个做NAS的,有传言说上汤的引用效果全面提升,这也有助于华为进军AutoML。用导师的话说,赵忠选择的研究方向比较热门。
秦通
学历: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
兴趣: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性导航融合,多传感器定位
荣誉:我获得了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
秦彤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时代,在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ROS 2018年最佳学生论文奖。
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性导航融合和多传感器定位。其中,视觉惯性导航里程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通过融合视觉观测值和惯性测量值,可以准确估计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708.03852.pdf
秦彤发表在《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机器人学报》上的论文被引用了188次,题目是《伊正-单声道:一种鲁棒且通用的单目视觉-惯性状态估计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单目视觉惯性状态估计器,该系统可靠、完整、通用,适用于各种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应用。
易立
学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
方向:建模语言设计和软件形式化方法
荣誉:在行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学校奖和国家奖。
论文地址:http://lcs.ios.ac.cn/~zhanglj/papers/fm14b.pdf
关高阳
学历:博士,浙江大学朱克真学院
论文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733600
Jaxuya
学历:清华大学,本科学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方向:软件无线电
贾发表论文8篇,其中5篇。
王成科
学历:北京大学博士,电子信息科学专业
方向:功耗控制
林涵
学历: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方向:大数据
贺锐
学历: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专业为计算数学。
方向:计算数学
打算用钱买骨头?吸引更多医生来华为?
知乎网友“甜草莓”对事件说:
我很高兴今年有公司愿意掏钱,这可能意味着有公司愿意沉下心来做好科研。
不过就这件事来说,感觉更像是一千次购买。很明显,以公开薪资的形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博主来华为。
这些学生在内外压力下以明星身份进入华为,我相信他们也会受到内外压力的很大压力。我希望他们能转化为行动,以获得与他们相匹配的输出。
以下内容为新智元授权评论:
医生平均年薪
就公司套餐而言,华为一直给博士候选人高薪。据我所知,IT应该是国内博士生(通信和IT)平均年薪最高的公司之一。这大概与华为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前期研究有关。而且2012等实验室在生产、教育科研、预研等方面都做的很好,值得如此大规模的投入。2019年博士招聘是这样的:
2019年博士年薪
可以看到,2019年,更注重科研创新的公司(华为新疆)给的更多,所以Deepmind就不说了,这在国内是没有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博客都被赋予这样一个⾼package.看研究领域是否匹配,公司是否需要。所以就题目中的这个图来说,很明显,对CV、ML、通信的高级研究是华为的重点。
发自内心社区某楼主的统计(数据有很多错误,更准确的统计可以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418328/answer/759237054找到)
猜测招聘因素
图中楼主介绍了关于论据数量的统计,但是不完善,有很多错误。从不同的领域和专业来说,论点和论据的数量是横向比较的,ML领域不是很熟悉。下面说说物联网、SDN、终端功耗三个领域可能的招聘因素。
第一,学校很重要。如果我不认错的话,这三位同学分别来了清华和浙北,有的说博士期间和华为合作很深...他们生来就有巨大的优势。
其次,领域很重要。物联网(物联网)、SDN(软件定义、网络交换)、终端功耗(终端节能)是前一个通信方向很有前景的领域,有很好的市场潜力,也处于前列。当然,重要的是,这些方向往往是缺乏的。
然后,就是理论和引用。猜测和争论会对套餐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就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而言,不可能准确评价为学术渣渣,但和我认识的一些华为毕业生相比还是有进步空。
意义
如果单纯看公布的名单,华为招聘的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地图的楼主也说,倒公布工资挺严重的,几乎都是以读博为荣。如果没有巨大的和平落差,家人会想“我要去找我,为什么不让我去”;如果和平差距太大追不上,那家人会觉得“哇,真厉害,真听话”,所以觉得很正常(他没怎么推)。
早年华为因为公司化对薄熙来不够重视,不少薄熙来辞职。当时任行长发了三封邮件询问此事。成千上万的买家想扭转华为在博的形象。
R&D系统博士生近五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且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累计离职率不断增加。2014年,只有57%的博士生在四年后留下。
虽然现在宣布这件事的时机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在制定招聘策略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员工是平和的、相似的,可能更能让人觉得“这真的很神奇,我不会去”。否则,如果以后几乎连学生都来打工,应该给予什么待遇?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在“天才少年”光环下进入华为,内外压力会很大。毕竟,他们必须有一个与工资相称的产出。我希望他们能把压力转化为行动。
其实就像邱爽姐姐说的,问题的关键点是,华为招聘博客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博学才是年轻的天才?是纯科研,还是有别的?还是因为其他?这个值得深思。
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差距
众所周知,一般博士毕业生的工资都没有仁宗提供的高。这引起了知乎的网友们对医生和医生之间差距的思考。
知乎网一位名叫“D.Han”的网友说,他读博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让他看到了人和天花板之间的差距。
以下内容为新智元授权评论:
一般来说,本科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余力的。即使他们不是尖子生,他们和尖子生的差距也体现在学业成绩的悬殊上。比如95和90分,因为有统一的100分上限,差距看起来没有那么明显。
到了读研的时候,学术研究就没有上限了,这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显得特别大。比如我的一个同级博士生引用了1000多条Google引文,我还有两位数。由于学习成绩差别很大,毕业后赚到一定水平是不合理的。
而且从多劳多得的角度来说,我相信这200万每年的博士毕业生所创造的工作量和价值,除以收入水平,应该不会比普通毕业生低,所以我羡慕他们,但是他们不能变酸。如果是我,哪怕华为给我200万年薪,我也不好意思要。
我唯一担心的是这种行为是否过于高调,会给体制和考生带来更大的压力。毕竟很难保证每个候选人都配得上这个价格,也很难保证每个候选人的工作能力都比那些对不起这个价格的老员工强。
专业不同,所以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水平如何。我只能相信华为相关部门的判断能力。
1.《钟钊 华为200万年薪应届博士大起底!8位天才少年学校专业详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钟钊 华为200万年薪应届博士大起底!8位天才少年学校专业详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2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