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乐和香港的跨时代偶像作为华语音乐的风向标,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相对于大陆歌手的实力和台湾省歌手的全方位演唱能力,香港歌手的实力被远远高估了。
我们先来看看时代背景。八九十年代,香港经济和娱乐业迅速崛起。香港也成为亚洲第一个实施“偶像造星计划”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歌神许冠杰;80年代二王一后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90年代的四大天王,都是香港造星计划的产物。当时中国圈的现实也促进了他们的流行:
1.流行音乐刚引入内地,观众的音乐欣赏能力差。父母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欣赏音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很少有人有分辨音乐好坏的能力。
如今,观众可以接受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如R&B、说唱、摇滚、民歌等。,而上个世纪的观众则停留在只接受抒情流行音乐的阶段。如果现在被大家踩着脚的和陈生在上个世纪,很可能加冕为王,这是有道理的。毕竟他们的歌足以取悦观众。
2.信息渠道狭窄。没有互联网,就意味着更难接触到多元化的声音。现在90后、00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习惯了在网上获取信息。在这个时代,李的《孤独者的悲哀》与《烟花易寒》《山外小楼夜听雨》拼接,被大家嘲讽为音乐裁缝,成为笑柄。
不过,今天你可能会惊呼,中岛美雪和玉置浩二曾在八九十年代支持香港的乐坛。香港流行音乐大多改编自日本流行歌曲,但上一代对此一无所知。
理解能力不够,信息被屏蔽,意味着更容易被媒体控制。而香港在包装炒作上一直领先于台湾省和大陆,擅长塑造各种“天王”“歌神”,这让香港歌手普遍被过度冠名。
具体来说,看看一些被吹高的香港歌手:
张学友
张学友是华语乐坛的常青树,也被称为华语乐坛第一真神。但香港媒体塑造的歌神形象,让普通人高估了张学友的唱功。翻遍各种“张学友为什么不参加?我是歌手。”问题,会看到张学友的唱功秒杀所有内地歌手,好像是刘欢、韩红、雷寒、孙楠、石头姐姐狄玛希等。这些实力歌手会唱的很一般。
但事实是,张学友是最典型的被过度吹捧的商业歌手。张学友唱歌好听,但远非天下无敌。他的同时代人,周华健和张信哲·申澈,平分秋色。对于大多数分不清唱功好坏的普通人来说,“歌神”这个词更像皇帝的新装。
陈奕迅
陈奕迅在mainland China真正受欢迎可以追溯到2011年。在此之前,他在的强势歌曲仅限于《十年》和《爱情转移》,大致相当于庞龙、杨等网络流行歌手。事实上,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周杰伦领路,王力宏、陶喆、林俊杰等一批歌手领路。当时,陈奕迅的存在感甚至比吴克群还糟糕。
陈奕迅在香港顶级音乐团队背后实力雄厚,但个人实力却不如传说中那么强。在歌唱方面,林俊杰不能与之竞争;在作曲和编曲方面,王力宏和陶喆无法竞争。更何况王力宏和陶喆巅峰时期的唱功也不比陈奕迅差多少。
周、林和其他歌手给中国乐坛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而香港乐坛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守旧,以至于找不到北方。2010年以后,这些歌手有的遇到瓶颈,有的过了巅峰时期。直到这时,港坛才开始再次炒作陈奕迅,包装成第三代港歌神,显然名不副实。
黄家驹;Koma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香港媒体包装炒作的话,那么黄家驹就是过度神化了。黄家驹在世的时候,beyond在艺术奖项上比不上大明学派,在香港的知名度比不上草蜢,这是老生常谈了。对死者的崇拜让很多人盲目夸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极端粉丝还创造了世界四大乐队那么大的片头。
当然,如此优秀的造星包装能力确实说明香港娱乐圈领先于大陆和台湾省的产业体系,但中国原创音乐的流行需要那些强大的创作者和歌手
1.《谭晶陈奕迅 香港歌手普遍被高估?张学友陈奕迅被媒体拔高,黄家驹被神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谭晶陈奕迅 香港歌手普遍被高估?张学友陈奕迅被媒体拔高,黄家驹被神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0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