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科学”八卦榜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办和首都互联网协会、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和北京地区网站联合发布,并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协会、上海市科技传播协会和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支持。
新华社资料图1.牛仔裤很脏,好几年都洗不掉
谣言
牛仔裤耐脏,可以洗很多年。一个歌手参加一个活动,他透露自己不洗牛仔裤,时间最长也就五六年。
事实
牛仔裤最早的记录来自16世纪的意大利,据说是商船水手穿的裤子的名称。不过牛仔裤真的是人尽皆知,始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人们渴望有一种耐用又脏的衣服。在这种背景下,坚固耐用的牛仔裤应运而生。
现在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工服”已经演变成了时尚的流行文化,原本由牛仔裤的发明带来的穿、不用清洗、破洞、补丁的款式也得到继承,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化。不洗牛仔裤,俗称“养牛”,就是穿的长,洗的少,把全彩牛仔裤打磨的有身材曲线,让裤子自然褪色,形成符合自己身材的褶皱和猫须。
然而,所谓“养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有些“荒谬”。牛仔裤的柔软和舒适更多的来自于长期穿着。由于牛仔裤特殊的面料和制造工艺,没有必要像衬衫和t恤那样频繁清洗,但这并不意味着牛仔裤几年都洗不掉。
牛仔裤和其他纺织品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长时间不清洗,细菌就会积累。
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谣言
最近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提到“大蒜炒锅”这种常见的烹饪方法很不好——因为大蒜在炒锅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这种2A类致癌物。
事实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蔬菜食品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可能产生丙烯酰胺。产量与烹饪形式密切相关。烹饪温度越低,烹饪时间越短,产生的丙烯酰胺越少。相反,产生的丙烯酰胺越多。当我们使用大蒜炒锅时,由于烹饪时间很短,产生的丙烯酰胺量很少,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威胁。相对于大蒜砂锅,我们更应该警惕炸薯条等油炸食品。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献,丙烯酰胺属于2A致癌物类别。所谓“类2A致癌物”,是指实验已经证实丙烯酰胺可以在实验动物体内致癌,但对人类没有确切的证据。
自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发布研究报告以来,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癌症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对丙烯酰胺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估。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证据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退一步说,即使丙烯酰胺能致癌,也要达到一定剂量。动物实验表明,每日摄入0.3 mg/kg体重是丙烯酰胺致癌的临界点。
对于体重50公斤的人来说,每天摄入丙烯酰胺超过15毫克是需要担心的。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一公斤薯条中平均含有1312微克的丙烯酰胺。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如果每天吃11.5公斤的薯条,丙烯酰胺的摄入量就会达到临界点,显然不可能变成大蒜。
O型血的人真的就“高人一等”?谣言
一篇叫《炸!血型也分高低分?科学家认识到最强的血型是……”,这在网上流行起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文章称,O型血导致阳痿的概率较低,不易患老年痴呆症,血栓形成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此外,各国的研究也发现,O型血对疟疾、胃癌或肝癌更有抵抗力,即使生病也能抵抗。
事实
首先,ABO血型是以红细胞上的抗原命名的。在红细胞上,只有抗原A是A型,只有抗原B是B型,如果同时存在A和B两种抗体,原理是AB型,两种抗原都不是o型。
所以,对于某种疾病,如果不同的抗原类型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么血型与疾病有关;反之,任何与红细胞抗原类型无关的疾病都与血型无关。
了解了血型的原理,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几种疾病。
先说权利。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在感染红细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粘附分子粘附在红细胞表面。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抗原表现出不同的结果。A抗原的粘附亲和力最高,其次是B抗原。o型血A和B都没有,自然占了便宜。所以O型血对疟疾的抵抗力最强。
接下来说点不对的。阳痿就是勃起功能障碍。勃起的关键是阴茎动脉的扩张和海绵体小梁的松弛。理论上讲和红细胞抗原类型无关,所以和血型无关。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相当复杂。虽然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型对其有一定影响。但样本量小,相关研究不多。此外,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不清楚,遗传相关性研究也没有突破。
当然更有争议。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血型分布的差异,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A抗原与胃癌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A型血患胃癌的概率最高。但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O型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有研究表明,胃溃疡、胃癌、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在O型血人群中更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结果也差不多。
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研究了血型与疾病的关系,但疾病的病因复杂,往往由多种因素决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血型有很大差异,这也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至今仍无定论。
麻辣烫里添加神秘“大壳粉”,会导致不孕不育?谣言
麻辣烫中添加的俗称“大壳粉”的东西之一是罂粟类似物,可能对药物有害,还含有塑化剂,会导致不孕不育。
事实
虽然大壳粉的包装上画着罂粟样的植物,名字叫大壳玉米粉,但实际上检测结果中并没有发现罂粟碱。
至于不孕不育,有专家在大壳粉中检测出一种叫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的塑化剂。
其实最常见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也是国家控制的污染物,但这两种增塑剂在大壳粉中很少。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原卫生部规定食用香精香料中增塑剂的总量不得超过每公斤60 mg,只要符合此量,即可继续销售使用。但是大壳粉中DOP的含量在3PPM左右,所以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
当然,个别门店打球是不合适的,但希望消费者和媒体能更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化学品、纯天然等概念。食品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经过风险评估,在安全范围内添加食品添加剂没有问题。
5.为了防止菠萝“刺痛”,用盐水浸泡最有效
谣言
菠萝是很多人春夏最爱吃的水果,但是直接吃可能会引起舌头和嘴巴刺痛。为了防止菠萝刺痛它的嘴,把它浸泡在盐水中是最有效的。
事实
吃菠萝引起口腔刺痛的主要原因是菠萝含有高活性的菠萝蛋白酶等物质,能分解口腔黏膜、舌头、食道中的蛋白质。对于胃酸少的人来说,吃菠萝甚至可能对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
菠萝蛋白酶归根结底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条件有强酸、强碱、高温、金属离子、重金属盐等。确实提到了“盐”,但需要注意的是指重金属盐,而不是生活中的盐。盐中的钠离子相当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将菠萝浸泡在盐水中,不会使菠萝蛋白酶失活,菠萝蛋白酶是刺痛口腔的杀手,从而保护口腔免受其刺激。
但是用盐水浸泡菠萝,可以部分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所以会比较不痛苦,对食道和胃也比较友好。同时,盐水掩盖了菠萝的酸味和苦味,改善了它的口感,使菠萝口感更甜。
要想彻底消除吃菠萝时“刺痛”的隐患,必须找出菠萝蛋白酶的“关键”。菠萝蛋白酶最喜欢的pH环境在6.5-7.5之间,其活性在7.1附近达到最大值。在酸性环境下,酶的反应速度迅速降低,所以用醋浸泡菠萝可以“破坏”菠萝蛋白酶,菠萝会变“酸”。
此外,菠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 ~ 60℃。随着温度的升高,菠萝蛋白酶的热失活增加,反应速率降低。因此,菠萝可以加热到60℃以上,破坏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吃菠萝最好的“无痛”方法之一是用微波炉处理。将菠萝切成小块,放入微波炉中用大火翻炒一两分钟,可以使菠萝蛋白酶失活,而不改变菠萝的风味。然后拿出来放凉,就可以享受了。
6.节能灯致癌,有毒
谣言
目前,家用必不可少的节能灯泡是诱发多种癌症的超级癌源,并且含有剧毒汞。
事实
这个神话的所谓依据是,美国的Live Science曾经写道,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节能灯泡在使用时比普通灯泡发出更强的紫外线。
但这篇文章的原话是“节能灯释放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损伤人体皮肤细胞,造成过早衰老,甚至导致致命的皮肤癌”。本文提到的研究中使用的细胞是在培养皿中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不同于我们体内受表皮保护的细胞。其次,皮肤细胞受到节能灯短距离、长时间、大量辐射的照射,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节能灯其实就是一个带镇流器的紧凑型荧光灯。灯管中的汞原子通电后,释放出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照射到灯体内壁的荧光粉涂层上,然后变成可见的白光。这种利用紫外线发光的方式可以将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
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节能灯紫外线辐射总能量仅占节能灯总释放能量的6‰。也就是说,15瓦节能灯的紫外线功率只有0.09瓦,节能灯中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人体的真皮层。
一般来说,只要合格的节能灯符合我国《灯具及灯具系统光生物安全》标准,紫外线辐射就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上述文章还指出,节能灯泡中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汞,人体一旦吸入2.5克这种物质就会导致死亡。
水银有毒,这是真的。如果服用超过一定剂量,就会死亡。但是一个节能灯里面只有几毫克的汞,而且是密封在灯里面的。即使灯坏了,也会同时坏几百盏灯,在小的密闭环境中,只有一个人吸入才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
1.《节能灯致癌 5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是真是假,我们身边原来有这么多误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节能灯致癌 5月科学流言榜发布:是真是假,我们身边原来有这么多误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