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郭小川诞辰100周年,也是郭小川的长篇叙事诗《一与八》发表40周年。1957年5月,郭小川写出了1200行长诗《一与八》的初稿。1957年11月至12月,郭小川修改了这部作品,并试图出版。1976年10月18日,郭小川去世。郭小川去世三年后,《一与八》于1979年发表在《长江文艺》第一期。四年后的1983年冬天,电影学院刚毕业不到两年的张军钊、张艺谋、冯晓和何群把《一个和八个》搬上了银幕。
作者 ▌杨庆华1983年底,《一个和八个》在北京上映。放映范围是北京的电影行业和国家机关。作者当时正在读大学,电影票是他父亲办公室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礼堂发的。3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都被遗忘了。记忆深刻的是影片结尾的一段话
几个日本鬼子扑向杨琴儿,鬼子们都急笑了。骨瘦如柴的老烟枪听到杨琴儿心碎地叫着“叔叔”,瘦烟枪抓起大枪,摸索着掏出一颗子弹,颤抖着双手按进枪管,颤抖着举起枪。一声枪响,杨沁儿无声无息地趴在地上,打了个空子回来。瘦瘦的吸烟者走出山丘,站在魔鬼面前。说“老子——中国人!”说完扔掉大枪,脱下上衣扔进空。转身向远处走去。走着走着,他弯下腰,慢慢咳嗽。一声干涩的枪响响起,咳嗽声不绝于耳,他摔倒了。
我被影片的这一段震惊了。我看惯了“老三战”模式的电影,从来没看过这样的战争片。这次期末复习失败了。这部电影在1984年上映时,观众看到了一个修订版
杨沁儿绕着土包从右向左跑,被鬼子拦住了。集众凶神恶煞搂撕杨沁儿。杨沁儿挣扎着喊了一声“叔叔!”枪声中,两个鬼子倒下了,其余的鬼子一惊,四处张望。又开了一枪,一个魔鬼倒下了。两个魔鬼找到了目标,向那个瘦瘦的吸烟者开枪。骨瘦如柴的吸烟者面对魔鬼,被魔鬼逼到了土墙边。杨沁儿手里拿着头盔砸了一个鬼子。魔鬼尖叫起来。杨沁儿扔掉头盔,扑通一声坐在地上。瘦的烟鬼也瘫在地上。两个人坐在地上喘着气。恶魔被消灭了。他们一起去追王锦和徐智。
郭小川原著没有这一段,也没有杨沁儿。在长诗的结尾,那个留着胡子的亡命之徒不愿意加入八路军,并与王锦分手了
“我呀,我最好滚我的蛋,
从那时起,如果你不与普通人斗争,
第二,不要惊动我们的八路军,
三不饶那该死的日本鬼。
如果有一天我违背了这些誓言,
我会带着我的头来找你赔罪!"
说完,他深深鞠了一躬,
向王锦眨眨感激的眼睛,
然后他从肩膀上取下一把大枪,
双手握住,交给王锦。
这才转身扬长而去...
王锦只是在背后叹了口气。
这种结局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引起读者的回味和联想。胡子是郭小川写的一个很精彩的人物。长诗《在刑场上》第七章写胡子替王锦求情,表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嗯,他的问题还没回答。
胡子突然跪在他面前,
一个祈祷的声音警告道
“杀了七个土匪和逃兵,
千万不要杀这个教官,
他是个好人,请再查!"
当张军钊等人改编《一与八》时,他们保留了两段:大胡子为王锦求情,大胡子最终与王锦分手。当样品在北京送审时,他们批评了这两个场景。“比如刑场那一幕,把土匪写得很强烈很勇敢,不仅说明共产党不厚道,还让人觉得共产党的干部好无能。再比如,在浓眉离开王锦的那一幕结尾,虽然表现出了浓眉豪迈的气质,但另一方面却给观众留下了共产党不人道、只守纪律、土匪受不了的印象。终于,我离开了。”摄制组辩称,与王锦分手的结局得以保留,但在刑场的场景中,所有囚犯为王锦辩护的场景都被删除了。广西电影制片厂原本以为这部片子会“拍”出来,因为样片送审的时候,有人认为片子有原则性问题。“这部电影只反映了革命过程中的挫折、痛苦和黑暗的一面,通过这部作品让年轻人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有偏见的。
因此,创作不应走极端,而应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及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历史问题要粗不要细,创作者要手下留情。对于革命队伍的阴暗面,在描述的时候要分清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些错误,可以直接刷掉。作者的本意是歌颂共产党员。但由于八路军教官王锦处境委屈,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和一群罪犯在一起,他对这些犯人的描写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我们八路军干部在陌陌都是机械的,那些土匪挺好的,挺人道的。我们没有放弃革命人道主义,也不能给人借口说共产党不人道。"
郭小川的长诗完成于1957年春。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作家触及清洗这个敏感的话题。主人公是革命队伍中冤假错案的受害者,这在当时是文艺创作的禁区。郭小川死前没有看到《一与八》出版。1976年10月13日,郭小川从河南省临县回京途中,在安阳听到粉碎“四人帮”的消息。10月18日,郭小川在安阳宾馆被一根未熄灭的烟头点燃衣服时窒息而死。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郭小川迫不及待地想出版《一个和八个》。
1979年,长诗《一与八》出版。
1983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张军钊、张艺谋、冯晓、何群,选择了《一》和《八》作为拍摄素材。
在谈到电影《一与八》的创作思路时,导演张军钊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郭小川的长诗作为拍摄素材,主要原因之一是这部作品有值得探索的地方。我看过郭小川的长诗,感觉和一般的战争作品相比有一些鲜明的特点。过去我们的文艺作品写战争的时候,大多是正面描写军民关系,党政关系,或者敌我两军对抗,笔墨的重点一般是描写英雄人物。另一方面,长诗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诗中写的这个故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在任何史书中都找不到。但正是这些鲜为人知的人,构成了抗日战争史诗中的小面。作品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人物关系——八路军教官王锦,因为被汉奸陷害,与八名罪犯关在一起而遭受不公;一个特殊的管制场景——在当时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他们都快要被处死了。通过王锦与《生死未卜》中八名罪犯复杂的性格关系和性格碰撞,展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奉献。我喜欢长诗中这种特殊的人物关系和规定的场景。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可能会发展成一部好作品。”
张军钊,他们见面很愉快。1983年4月1日,广西电影制片厂厂长在工厂职工会议上宣读了党委关于组建青年电影摄制组的决定。厂长说:“我们给这些年轻人几十万,算是交学费。让他们试试。目的是为广西工厂培养人才。”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不到一年的年轻人张军钊、张艺谋、冯晓和何群,都获得了独立制作电影的机会。虽然在层层审核的过程中有很多批评,但有些意见甚至很尖锐。然而,审查人员没有上网,也没有“拍摄”这部电影。他们反而要求广西电影制片厂研究后拿出修改方案。摄制组根据送审样品的意见,制定了六十三个修改方案。1984年,电影《一与八》正式上映,观众被电影的视觉冲击所震撼。《一个和八个》的上映,标志着第五代电影人的崛起,宣告了电影新时代的到来。如果郭小川还活着,看到《一个和八个》被搁置20多年后以电影改编而闻名,相信他会高兴的点上一支烟。“请让我静静地咀嚼这份工作的快乐。”
1.《一个和八个郭小川 《一个和八个》本没有杨芹儿这个人物,张艺谋等人为何看中这部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个和八个郭小川 《一个和八个》本没有杨芹儿这个人物,张艺谋等人为何看中这部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1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