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后,人们在前中央公园举行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灵柩,人们将北京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孙中山曾经住过的会馆,也是大加装饰,以中山命名;甚至北京郊区的重要道路也改名为中山路。除北京外,南京、天津等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城市都标有“中山”二字作为纪念。
作者 杨征孙中山和唐,都是广东香山人。
1925年3月,人们在中央公园悼念孙中山。
今日中山俱乐部
“中央公园”改名“中山公园”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皇帝赶出紫禁城,把曹锟总统软禁起来。与此同时,他发电报给孙中山先生,邀请他北上议国,但孙中山先生到达北京后不久,因肝病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3月19日,孙先生的灵柩被移至中央公园原国家祭坛的供奉庙,供人们瞻仰。正是因为这件往事,1928年中央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由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和北平特区政府共同提出。
如今,中山公园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但很多人对它的前身中央公园知之甚少。其实中央公园更早是清朝皇室的国坛。民国成立后,在很多人的努力下,这个清朝皇室的私家花园变成了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公园。中央公园之所以能成为北京最早的公共花园,并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央公园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是时任北洋政府内政大臣的朱启钤。1913年,退位的清廷为玉龙太后举行了葬礼。时任北洋政府运输部长的朱启钤作为北洋政府代表参加了葬礼。借此机会,他进入了当时禁止普通人进入的紫禁城,还顺带参观了明清皇室祭祀太和太极的紫禁城西南的国家祭坛。由于年久失修,这个国家祭坛已经变得非常破旧。当时,朱启钤认为最好把它翻修一下,作为一个“公园”向公众开放。
然而,由于当时清朝皇室没有搬出紫禁城,朱启钤的工作管理范围不方便他干预此事,所以这一想法只能暂时放弃。1913年8月,熊希龄总理组成的内阁任命朱启钤为京都内务长官兼市政监察长。这时,北洋政府正准备修建一个古物展厅,存放从承德避暑山庄运来的文物。为此,要求北洋政府出面与清朝皇室交涉,要求他们将祠堂、国坛交由北洋政府管理紫禁城甘青门广场以南,以利日后设立“古物展览中心”和“历史博物馆”陈列陈文物。在北洋政府的催促下,此事迅速实施,中央公园成为朱启钤管理下的北京著名旅游景点。
1928年,中央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同时将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的社坛神社更名为“中山堂”,以“使北平成为永久纪念总理的地方”。
重修香山会馆改名中山会馆中山俱乐部位于西城区南横东街西出口南侧。此处原为康熙皇帝刘所购,为埋葬贫苦乡亲的公墓。墓地北端,有一个停放棺木、举行葬礼的小祠堂。后来嘉庆年间,这块义地迁到龙潭湖,成为广东香山县会馆,功能与今天的驻京办十分相似。所以去北京做生意或者去象山县做生意的人都会选择这个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孙逸仙博士一生三次来北京,两次来北京。
孙中山祖籍广东象山县。他第一次来北京是在1894年。那时候他还没那么出名。当他到达北京时,他没有朋友和亲戚可以住。按照当时北京“住不同旗汉族城市”的政策,汉族的孙中山只能在外城象山县府找到一个类似今天“招待所”的地方。这一次来北京,孙中山看到的只是统治阶级为了慈禧太后的生日忙着粉饰太平的太平,也让他对腐朽的清朝彻底绝望。
孙中山第一次离开北京不久,又有一个香山县人住在香山会馆。这是唐邵毅,他被派往邻国朝鲜工作。正是因为他的短暂停留,象山会馆才能拿到一笔他赞助的费用,并进行扩建。扩建后的象山会馆规模相当大,舞台、园林甚至假山包罗万象。它只是一个优雅的小花园。
1912年,孙中山第二次访京,力劝袁世凯维持共和。这一次,孙中山先生早已在海外成名。于是,到了北京之后,他接到了广东会馆的邀请,参加了广东会馆为他举办的欢迎会,然后去香山会馆的花厅吃午饭。袁世凯还亲自在实达胡同安排了一家宾馆作为休息场所。
1924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的同乡好友唐先生再次出资重建香山会馆,并提议将会馆改名为中山会馆,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值得一提的是,民国第一任总理唐先生后来回到了他的故乡香山县。当时,象山县改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唐在这里奔走呼号,成为县令。任职期间清官,希望把中山县建设成国家示范县。在他的规划下,中山港和像今天这样的经济特区的各种方案都已经规划好了,但不幸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方案没有得到实施。
北京城也曾有中山路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全国掀起了纪念浪潮。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的第五天,有人提出了各种方案,如“将其路命名为中山路,后人将不胜荣幸,永垂不朽”。毕竟修路本身就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中“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最著名的中山路是南京的中山路。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往南京安葬,国民政府专门修建了这条路。从北面长江上的中山码头出发,经过南京鼓楼、新街口向东,到达南京东郊中山陵脚下。它将近13公里长。都是用沥青铺成的,路两边种着法国梧桐,颇为壮观。当时绝对属于全国最高等级的城市道路。目前这条路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分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都是南京最重要的城市主干道。
当时,北京不仅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还将西起长安右门,东至长安左门的“中山路”改名。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华路,以前叫中华路,向北经过端门、武门的那一段,改名为中山路。无论哪种说法正确,“中山路”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北京市区。
除了北京市区,今天的通州和顺义也有“中山路”或“中山路”的道路,往往以当时两个县城最繁华的路段命名。
通州中山街西起通州古镇西门,东至新华南路。历史上这条路曾被称为“西门街”,是通州运送粮食到北京的重要通道。雍正年间修建的通州至北京的石路就包含了这一段。时至今日,道路两旁仍有“新仓路”、“中仓路”等街名,见证了通州作为粮食转运仓储基地的历史。但随着1949年后新华街的建设,中山街的地位逐渐被其取代。中山街的往事,只有土生土长的通州人知道。
顺义中山街位于顺义老城区,以唐代的一座石头建筑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四条街的尽头,是顺义古镇的东、南、西大门,北面是县衙旧址。也就是说,这四条街是老县城的四条主干道。顺义古镇建于唐代天宝时期,街巷布局延续了当年的格局,直至今日。就这样,顺义中山街是北京所有中山街中最古老的。
当时,除北京外,中国许多地区都涌现出大量名为“中山路”或“中山路”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0多条道路。类似的地名出现在北京周边的天津、满城、石门、正定、定州等地。
天津中山路,原名大井路,是袁世凯当选直隶总督后修建的一条从天津“新站”到巡抚公署的公路。这是今天的中山路。当时这条大道是袁世凯规划的天津新城的一条主干道,周围有很多城市功能设施和政府机构,还有相关的配套公园。
石家庄中山路比较年轻。30年代是一条很窄的路,名叫“木厂路”。日寇占领石家庄后,改名朝阳路,路面扩建。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条路改名为中山路。
石家庄以北正定县的中山路,是所有中山路中最有意思的一条,因为它的名字可以用“一语双关”来形容。首先,正定县的位置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属于中山国领土。正定本身曾被称为“恒山县”、“常山县”。所以正定有句话叫“三山不见”,中山、衡山、常山都这么说,但是正定地处华北大平原,根本看不到山。所以正定县的中山路首先可以以古代的“中山国”命名,当然从县城这条街的位置来看,属于老城区东西向主干道,所以说是为了纪念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也不为过。
定州、满城的中山路应该和通州、顺义的中山路命名的原因一样,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两个地方的中山路也选择了老城区的主干道,可见当时“中山路”的概念很普及。
1.《孙中山诞辰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北京的“中山”印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孙中山诞辰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北京的“中山”印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4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