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召开“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不仅在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的地面上发现了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而且保存完好,对于研究恐龙的进化和地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2007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星利达团队对马地沟、避暑山庄、苏密佛手寺、普陀宗成寺(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恐龙足迹化石的记载,也为承德最近侏罗纪的恐龙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避暑山庄地面的大量无脊椎动物来看,1.5亿年前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这也是各种虫子和恐龙留下脚印的前提。邢利达的团队专注于生产铺路砖的马迪沟的足迹。脚印在海拔800米左右。西坡和北坡都有居民楼,这些建筑很多都是当地的Stone建造的。从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地区的石板被用来建造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八座寺庙。2001年春,承德县政府宣布,马店沟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马地沟留下的脚印并不多,但避暑山庄的地面上留下了大量的脚印。
经过详细调查,该地区至少保存了以下类型的恐龙足迹:
1.恐爪龙的脚印。产于马地沟足迹,平均长度8.7厘米。脚印有两个脚趾印(第三个脚趾和第四个脚趾)和一个圆形鞋跟。这种形态显示了它与恐爪龙的亲缘关系,被归为迅猛龙足迹。世界上很少发现恐爪龙的脚印。目前山东只有赤龙脚印,四川有迅猛龙脚印,韩国有哈曼赤龙脚印。这些脚印是在早白垩世发现的,这个家族最古老的成员之一的土城子组以前也发现过猛禽的脚印。恐爪龙包括迅猛龙和齿龙。这些恐龙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有巨大的、像弹簧刀一样的第二个脚趾,这是它们在狩猎中的“杀手”。有趣的是,恐龙平时走路时第二趾不触地,所以留下了双趾脚印,统称恐爪龙脚印。
第二,真正的雷龙足迹(Eubrontes)和脚尖龙足迹(Grallator)。它们分布在承德的各个脚印里。这些三趾脚印中至少有140个脚印,其中130个是完整的脚印。这些脚印的平均长度为13.4厘米,长度从4.1厘米到23.4厘米不等。长度小于10厘米的脚印归为小脚印,长度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的归为中脚印,长度大于20厘米的归为大脚印。在所有足迹中,中型足迹是主要的。这些脚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形态类型A,属于兽脚亚目动物脚印中真正的雷龙脚印,形态类型B,属于中趾长的食草动物。这些脚印是中小型食肉兽脚亚目动物用双脚行走留下的。因为沉积物松软潮湿,脚垫不清晰,末端爪痕明显,功能性脚趾为第二、三、四趾,只有少数脚印留有大脚趾痕迹。
第三,韩国鸟足迹(Koreanaornis)分布在马迪沟的足迹点。足迹点至少保留四个连续的三趾轨迹。这些脚印的平均最大长度为3.4厘米,最小长度为2.5厘米,最大长度为4.6厘米。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鸟脚印被归类为韩国鸟脚印。韩国鸟类足迹最早发现于韩国西安县,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韩国鸟的足迹属于鹬,英文叫滨鸟,直译为滨鸟。这些鸟中最大的只有70厘米长,重达400多克,因此也被称为小型涉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各种湿地,主要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食,大部分物种都有迁徙习性。
第四,可能的雷龙脚印。承德避暑山庄的脚印上有一些椭圆形的痕迹,长28.9厘米,宽22.6厘米。形状类似于蜥脚类动物的后部足迹,如白垩纪最著名的蜥脚类动物:雷龙足迹。但由于保存不好,无痕迹,目前无法完全证实。
邢利达介绍,他们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多样化的土城子恐龙动物群。动物群明显由蜥脚类动物(包括兽脚类动物和蜥脚类动物)组成,其中兽脚类动物和鸟类占绝大多数。承德这些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廖燕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目前,兴利达团队正与承德市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商讨下一步的保护利用方案,以促进旅游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和落地。
1.《承德惊现恐龙足迹 而且保存完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承德惊现恐龙足迹 而且保存完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91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