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银行是我们印象中必须排队的地方。抱号一上午也是常事;但最近银行拓展了网银和信用卡APP服务,可以在手机上办理多种业务。优惠也多了,去银行的次数少了;本文详细分析了信用卡应用的业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线下银行网点的数量像报摊一样在悄悄减少,除了热门地点附近的网点,大部分银行都没有内门。
笔者最近一年去过北京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行等银行办理个人业务,排队时间最长不超过5分钟,有几次进去直接办理。
据统计,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出柜交易2781.77亿,同比增长6.97%;相应地,行业平均退出率达到88.68%,同比增长1.1%。数据变更的大概率归功于网上银行的发展,使得很多基础业务都可以通过APP办理。
据Kuchuan.com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安卓版APP下载量已接近34亿,相当于网易新闻-头条版安卓客户端的下载量。
看看几家大银行的app,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类银行是高度整合到一个APP上,以中国建设银行等为代表,在线银行、信用卡、借贷、理财等业务在一个APP上就能完成;另一类是将网上银行和信用卡功能拆分,比如招商银行的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中信银行的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和动卡空间。那么为什么有的银行会拆分信用卡功能呢?
一、拆分信用卡功能的知识1。场景差异
银行APP更多的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线下实体银行网点的基本功能,如转账、汇款、查询、支付等。
信用卡app除了还款、审核等基本功能外,更多的是基于生活消费场景的延伸服务,如餐饮、购票、旅游、生活支付、网上商城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建行的APP除了贷款和理财还卖保险,因为这些服务都是基于基本的理财场景。
虽然建行没有分离信用卡功能,但是分离了支付场景,创建了龙支付APP,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事实上,主流金融应用离不开两大场景:
交易场景流量场景只是不同产品的场景顺序不同:
一类是交易场景带动的产品,比如支付宝,正是由于淘宝早期的海量交易,才诞生了支付宝这个产品,进而衍生出基于交易的各种C端功能,如今在支付宝里,支付功能仅占其很小的一部分,支付宝更像是一个聚合金融平台,与之类似的还有京东金融。另一类则是流量场景的产品,微信理财通就是其中的典型,正是拥有基于社交属性的微信才给了理财通理想的生存土壤,加上二维码支付地位的逐渐强化,理财通也有了向支付宝叫板的底气。这里是题外话。在支付领域,对于理财通是否有发展前景,或者支付宝更强大,众说纷纭。支持支付宝的一方认为微信这种连人工客服都不愿意用的金融产品不安全;支持理财通的人觉得支付宝用起来太麻烦,等得太久打不开。
其实作者认为,理财通的优势在于微信的开放时间。毕竟微信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关闭,支付宝的财务场景更丰富。个人觉得这个时候渠道拓展的能力可能更重要。
银行产品明显属于前者,即交易场景优先,所以建行通过支付场景切入To C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仍选择通过信用卡业务切入。但作为个人信用卡产品,用户除了每月审核还款,真的没有其他使用动机,审核还款等功能属于绝对低频。看着网上的各种应用大赚特赚,银行自然不能等死。
只有从生活消费的场景出发,借助互联网的各种用户激励机制,才有可能将用户行为从低频变为高频。
2.用户体验
其实分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户体验。由于功能的增加,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功能。
试想一下,如果把掌上生活的所有功能插回招商银行的APP,这款产品的安装包有多大,冷启动有多慢。
尽管如此,在很多信用卡应用中,有时我们需要搜索才能找到想要的功能,三大运营商的应用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3.业务发展方向
根据各银行2017年的年报表格(如下图所示),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占比差异较大。建行、工行等银行信用卡业务占比不到5%。毕竟这些大银行主要靠公司业务赚钱,而私人业务费时费力,性价比对他们来说太低。
在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中,信用卡业务占比超过10%,个人贷款占比相对较高。毕竟信用卡借款是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合的是,这些银行的信用卡应用都是独立制作的。
因此,银行业务的不同构成也导致了各个家庭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这就体现了在线产品运营模式的不同。
二、信用卡APP 1怎么玩。用户操作
从生活消费,到购物分期,再到信用卡贷款,信用卡APP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用户行为的维度从高频率到低频率排列的。
此外,各种积分系统和用户权限也是信用卡应用的常见操作模式。中信信用卡9元的观影活动已经持续多年。在团购几十元的那个年代,观影价格的诱惑太大了。作为一名影迷,多年来我的梦想是向张中信的一家银行申请信用卡。
在积分系统的配合下,通过抽奖、小额兑换等方式带动用户活跃起来。,通过吃喝玩乐场景中的消费来促进用户的低价值、高频率购买行为。
最后,这些信用卡APP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根据大数据筛选出优质用户,通过PUSH、特权、评价引导用户进行大额贷款。毕竟个人贷款不只是苍蝇。
2.内容操作
从提供的服务类型来看,有必要在信用卡应用程序中建立一个内容部分。餐饮、旅游、看电影等用户行为都是社会性的,用户也有分享和传播情绪的需求。
其实已经有这样做的应用了,比如招商银行的Pocket Life APP,内容和信息的录入都放在C位,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拆分。
从更新频率来看,口袋人生还是很重视内容的。从文章的阅读量和赞量来看,内容板块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但用户交互略差,需要通过话题引导和激励体系进行长期激励。
3.活动操作
餐饮活动首当其冲,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应用数量相对较多。
从折扣力度来看,比大多数团购在公众评论中更有吸引力。
当然,这个优惠不是每天都能享受到的。以交行信用卡为例,一般周五最强。
当然,活动中的“100多减50”之类的补贴是需要实实在在的钱的,而且猜测相应的商家和银行各付一部分钱去做,也就是说银行还是要承担这类活动的营销费用。
有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家银行的客户对同一种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
比如招商银行,口袋人生,都有网上买电影票的功能。
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同时和同时在招商银行APP上的电影票价格总是比口袋人生APP上的要低。
如果抛开渠道因素,大概也是为了提高用户转化率而采取的一种运营策略。毕竟,用户在网上买票时会四处逛逛。
但是这种定价思路多少有些左右,两个产品的运营团队之间应该缺乏沟通。
相对于信用卡贷款业务带来的利润,这个成本似乎不算什么,但不知道通过终身服务的运营模式能给贷款方带来多少业务增量,估计实际数据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
此外,每个家庭都把信用卡创新作为用户动机的主要维度,给邀请者的奖励也非常丰厚。毕竟相比扫街和线下摆摊,邀请制的综合成本要低很多。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银行信用卡APP的操作:
一方面通过生活服务优惠等高频场景促进用户转型,通过内容增强用户粘性。
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行为改善用户画像,通过风险控制帮助银行筛选优质贷款用户,有点像“三级火箭”。
这篇文章最初是@dapie发表的,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复制。
标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1.《建设银行信用卡app叫什么 信用卡APP能撑起银行个人业务的一片天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建设银行信用卡app叫什么 信用卡APP能撑起银行个人业务的一片天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4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