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华酷联”这四家从功能机时代就开始做手机,但是这个称呼是2012年开始的,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直到2011年国产(大陆)手机市场还是华为、中兴、酷派的天下,联想还没有起来,也是在这一年小米刚刚发布第一部手机。

到了2012年,联想智能手机依靠全渠道和多产品线的布局,相比上一年增长了536.4%,迅速崛起,这时候“中华酷联”正式形成。同样在这一年,小米最经典的小米2手机发布,在公开市场投入了一颗“原子弹”,运营商渠道也在经历最后的辉煌。

2012年的中国手机市场还处于风口之上,需求旺盛,小米借此一飞冲天,早已在天上的中华酷联也在享受运营商渠道最后的狂欢,这四家里有一家看到了运营商渠道即将走向衰败开始图谋变革,这家厂商就是华为。华为不但推出了Ascend系列开始注重品牌建设,而且开始坚持搭载自家麒麟处理器,虽然2012年的P6等作品因为麒麟K3V2并不算成功,但是他是第一家有勇气走出这一步的。

虽然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以及公开市场开始崛起,但是运营商渠道还是有很多的补贴,依然是一块肥肉。然而2014年6月起,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使得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补贴下降,这无异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再去发力塑造品牌,再去公开市场攻坚已经为时已晚。

仅华为找到自己的路,品牌塑造成功

其实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华酷联”里联想是最有经验的,然而反复的变化让联想迷失了自己。联想的起步并不比华为晚,先是推出了全新的VIBE品牌,走精品路线,后来又从谷歌手中收购了MOTO品牌,接着联想投资的独立运营的互联网公司神奇工厂推出ZUK全新手机品牌,之前的VIBE品牌取消。此时通过运营商渠道把联想手机做大的刘军离职,陈旭东接任并宣称“未来在中国,我们双品牌出击,MOTO 和乐檬。”

到了2016年,神奇工场又被联想收回来了,至此,联想集团旗下共有 3 个手机品牌Lenovo、Moto 和 ZUK,其中 Lenovo 智能手机产品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Moto 主要是中高端智能手机,ZUK 则是以电商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的网络手机品牌。折腾来折腾去联想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最后连国内市场前10都无法进入,最后陈旭东离职,乔健接替又挖了几个运营商出身的大将来联想,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瞎折腾一场,现在联想的手机品牌也只剩下了MOTO。

市场策略的来回变动以及人士的频繁更迭使得联想瞎折腾一场。反观华为,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后虽然非议不断但是一直都是他领导,也一直按自己的策略有条不紊的步步推进。一方面推出荣耀品牌贴身近战小米,甚至是像素级的copy小米,另一方面坚持塑造华为品牌的高端形象。

酷派和中兴虽然也推出过一些互联网品牌比如大神手机,比如nubia,但是各方面都差很多,根本没有与之一战的能力,也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研发才是华为胜出的撒手锏

在营销和宣传上,华为的手段很多,有些很好,有些则不那么让人喜欢,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手段都很有效。持续不断的投入使得海思的麒麟芯片不断的变强,也使得华为手机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好。按压式指纹、大屏、长续航、信号好的Mate7一经推出使得华为手机营造多年的品牌彻底爆发。

事实上华为成长真正的动力是强大的研发投入,2016年全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10亿美元,当然这里面不仅仅是华为手机,但足以看出华为对研发的重视。手机方面华为最大的研发投入就是在海思的麒麟处理器上,从K3V2的难堪大任到搭载NPU的麒麟970,这就是华为硬实力的展现。

在研发这样的硬实力上,国内没有一家比得上华为。原创/萌哈科技

1.《曾经的中华酷联为什么只有华为转型成功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曾经的中华酷联为什么只有华为转型成功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