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入诗不只是相思
▌李楚乔
前几天,北京的柳絮很吵,小小白满天飞,充满了人群的鼻子,很苦恼。事实上,“春风不解禁杨树花,百姓奔行人脸”这种现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捕捉到并背诵过,并赋予了各种有趣的联想。如今,柳絮令人讨厌;从前,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做华阳。无根的柳絮可以指异地游子,讽刺跟随者。很多人用柳絮来写爱情,为这种自然现象增添了一份美好的芬芳。
目前,最早不时流传下来的柳絮情诗,出自一位贵族妇女之手,她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胡太后的北魏宣武陵皇后。据舒威记载,胡太后聪明多才,善诗,通晓佛经,能与朝臣比肩骑射。他是一个前卫的陌生女孩。丈夫宣武帝死后,她到宫廷里听政治,从而结识了武功超群、相貌出众的杨百华,于是“命定”。可惜春风有心,华阳无情,杨白华不想做皇太后的情人,便改名华阳,举家逃往江南,投奔梁朝。痴情的胡太后写了一首《杨白华之歌》,用谐音和比兴手法怀念远在南方的心上人:“三月的春天,柳柳柳成花。春风一夜之间进入闺房,华阳飘到了南方的家中。多情离开家双脚无力,拾起华阳的眼泪。春秋来双燕子,愿巢中有白杨花。”
在爱情面前,挂窗帘的女士也成了痴情迷人的母亲。诗中,似乎每一句都是写华阳的,但其实每一句都是写相思的,那种心碎的感觉也像华阳飘。这首诗写完之后,胡太后还让宫廷乐队夜以继日地唱歌,叫她的情人“回巢”。虽然此私情已终,但构思巧妙、声韵缠绵的杨百华《歌》被传唱,成为北朝乐府诗的代表作品之一。王夫之评论说,这首诗“远胜南朝皇帝”。虽然是闺阁之作,但确实用双关和托事表现了失恋的痛苦,比南朝那种有浮空洞窟的宫体诗好多了。
有趣的是,柳絮最早进入诗歌是为了比相思留愁,后来学者根据柳絮轻狂无根随风摇曳的特点,引申出爱情中轻狂状态的象征。欧阳修的“只伴蜂来小院,飞临东墙而飞”,颜的“梦魂惯恣察,踏雪桥”都是生动的描写。
明末清初,吴的作品也借用柳絮来写爱情,其意义更为复杂。吴有一首叙事长诗《曲》,是咏叹明末名妓陈圆圆的。它讲述了沈嘉之变中陈圆圆和他的爱人吴三桂的重逢和分离,并伴随着叙述和讨论。陈圆圆出身艺妓,后成为吴三桂的妃子。相传李自成叛军进京时,被叛军首领俘虏,导致吴三桂“化冠为美人”,让清军入关,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描述陈圆圆被流放元曲的关键情节时,柳絮的形象被用来比较她的悲剧命运和她被误解的心灵:“相见恨晚,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的想着女人楼前的柳树,把它当成地平线上的一粒尘埃。"
先不说吴对起义军的评价是否合理,就用王昌龄《永远在我心中》的诗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穿翠楼,忽见头上柳色,悔教夫,寻印。”象征着陈圆圆洗头看老公日夜的坚定。然而,起义军首领被作坊里花花绿绿的名字迷惑住了,仍然把她当成一个随意的“天边粉絮”,强行将她俘虏,导致美女落入春风,再次漂泊。在这里,吴继承了唐宋才子用柳絮描写女性的文学传统,又结合复杂的历史形态增添了新的阐释。后来她写陈圆圆自残,感叹“落花怪风,天地春色无边”,并模仿她带着弱小无助的飞禽乱世坠落的经历,带有耐人寻味的讽喻。
1.《柳絮古诗 柳絮入诗 不只相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柳絮古诗 柳絮入诗 不只相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5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