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纪念碑矗立在俄罗斯普斯科夫州一个叫切纳斯的村庄里。碑上只有一行字:苏联英雄亚历山大·马特罗夫死于此。1943年,19岁的马特罗索夫在这里勇敢地堵住了德军掩体的弹孔,并把自己奉献给了为战友赢得胜利的时刻。在我国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名字之前,也被称为“马特罗夫式英雄”。

马特罗夫是西伯利亚第91独立志愿军旅第2独立步兵营的士兵。根据当时的官方说法,1943年2月23日,马特罗索夫一家奉命攻占Csernus村时,被三个由民用掩体保护的掩体封锁。占据了两个避难所之后,马特罗索夫终究还是爬近了一个避难所。当他投出两枚手榴弹仍未能消灭敌人时,他勇敢地跳上掩体的射击孔,敌人机枪停止射击。他的同志们趁机进攻,但是马特罗夫投降了。

苏联解体后,马特罗夫献身的细节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指出根据当时德军碉堡的规划,马特罗夫无法堵住敌人的漏洞。但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可以承受的解释,就是马特罗索夫试图用手榴弹入侵敌人掩体时被击毙,但他的尸体盖住了敌人掩体的通风孔,当敌人把他的尸体移走时,苏联人趁机暗示他们总是要入侵并击败敌人。

虽然各个版本的细节并不常见,但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马特罗索夫确实是一位英雄,他真正献身于对抗德军的战场。那一年,“马特罗夫献身枪械”的情节被向上报道。毕竟,这种罕见的勇敢行为轰动了最高管理层

1.《马特洛索夫 1943年,19岁的马特洛索夫在此勇敢地用身体挡住了德军碉堡的枪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特洛索夫 1943年,19岁的马特洛索夫在此勇敢地用身体挡住了德军碉堡的枪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2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