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单

7月9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创造了天然气生产持续时间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图片由我们的记者谢红提供

日前,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技促进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论文数量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化学等四个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八大领域与美国持平。报告称,中国的科研成果将在未来十年内爆发。

相关消息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排名从去年的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

“中国创新排名上升,表明中国科技创新实力正在接近世界第一批科技创新方阵水平。最近出现了科研成果。一方面是多年来长期坚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研发成果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化改革以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促进科技创新投资和金融的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宝明研究员承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果已逐步显现,科技创新从跟踪、共同运行、引领进入“三运行共存”的新的历史阶段,其中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进入主导产业。

结果“井喷”显示了中国的信心

"就像美国的特斯拉改造了电动汽车一样,中国也在改造自行车."7月19日,第三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借助自行车共享这一非凡产品向世界解释了中国的创新。在应对环境、能源、交通等重大全球挑战时,中国通过不断创新找到了解决方案,自行车共享就是解释这一创新的成功案例。

自行车共享的创新只是互联网成功改造传统行业的案例之一。事实上,最近中国出现了许多惊人的科技成就。

半年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以“世界第一”的姿态亮相:如“墨子”卫星、国产大型飞机C919、高速列车“复兴”服务、可燃冰试验成功...

“了不起,我的国家。”当自主创新的速度和进步频繁刷新时,中国人的科技信心一次又一次被点燃。

"这些重大成就表明,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吕薇研究员表示,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航空航天、深海、高铁和超级计算领域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与此同时,一些科技领域已经从“跑者”变成了“跑者”、“领导者”,但大多数领域仍处于追赶阶段。

创新的速度得益于双重祝福

从跑步到平行到领先的突破,根植于多年的长期积累。

“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制度顶层设计到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创新是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吕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的创新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经过长期研究,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从数量积累向质量飞跃;从切入点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创新的加速也得益于政策和投入的双重加持。

“创新创业政策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政策重心正在从创新体系建设转向营造释放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从简单的科技政策到包括科技、工业、财税、贸易、知识产权、教育等在内的综合政策体系;从点对点项目支持到包容性政策。”吕薇表示,政府分销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格局逐步形成。

2016年,中国科技发展值得回顾。这一年,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动能加速增长;科技体制改革主体结构基本确立,企业创新政策、计划资金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长期科技投资的效应正在显现。2004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5年达到7005.8亿元。2016年,全社会R&D投资约154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当然,制度优势不可或缺。许多科研项目有效地结合了“专心做大事”和资源市场配置的优势,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他们可以在收集政府资源并选择正确方向后,根据市场需求快速部署。变长期为解决关键问题,边发展边工业化。”陈宝表示,创新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肩负着引领创新发展的重任,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人员积极从事工业应用,同时增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的实施,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的报酬份额不断上升;科研人员被允许兼职工作并获得报酬,然后离开他们的工作去创业...政策释放出来的红利,不仅放松了对科研人员的扶持,也让创新环境更加宽松,让更多的人投身于双重创新。

“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社会对创新的理解不再单纯以失败来衡量结果,而是更加注重创新的过程和价值。”陈宝明说,要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团结社会力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让创新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愿望。“我们在科研领域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弥补,有些政策需要调整。比如改变目前地方发展还是以GDP为主的观念,相应的考核体系需要转型。”

从跑步到领先,还是需要“查补差距”

目前,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有基础加快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时期。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很多行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创新的制度机制...

“虽然量子计算、高铁等一些领先项目排在第一位,但中国的科技创新和运行领域占大多数。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要提高主导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吕薇说,没有基础研究的积累,创新就会失去源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R&D总投资的5%。基础研究制约着工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产业的操作系统和CPU芯片,制造业的4G,以及一些航空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

所以这两年国家把基础研究放在顶层设计和前瞻性部署的重要位置。2016年,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的四分之一先后投向基础研究领域,包括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研究人员和专业机构,帮助更多的科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吕薇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创新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环境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倡导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也要利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为我们所用”。记者刘伟

1.《科技成果喷涌而出 "助推器"提升中国速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技成果喷涌而出 "助推器"提升中国速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9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