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 教师篇

周季敏 Lilly Zhou:

做一个永远

天真好奇的人类学家

导语:

人类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人类学?学了人类学有什么用?对美食、艺术、语言、性别、宗教都有着浓厚兴趣的她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同学们或多或少在日常浏览学校微信公众号时了解到周季敏老师是七德新闻传媒中心的指导老师,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她对人类学的追求、她在不同地区学习生活的有趣经历、以及她闲暇时的爱好特长……

周季敏 Lilly

House Fan 班导助理

七德新闻传媒中心指导老师

CTB中国创智挑战赛联络老师

新闻学、人类学选修课老师

1. 选择人类学是一个任性却正确的决定

本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后,周季敏老师前往香港攻读人类学硕士。回想起这段求学经历,周老师说那是一个任性却正确的决定。刚毕业时,她对于选择硕士专业十分纠结,因为感兴趣的学科实在太多了:语言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跨文化交际……突然她发现了一门综合以上所有的学科:人类学。冲着对世界著名经济人类学家麦高登教授(Gordon Mathews)的敬仰之情,她放弃了排名更高的香港大学的offer转而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

与教授 Gordon Mathews

优秀毕业生嘉许典礼

人类学是什么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通常划分为四大分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它的范围非常广泛,能和任何学科产生交集。人类学曾被评为最不赚钱、最难找工作的专业排名第一。这门学科看起来可能没什么实际用处,但却能改变世界。无数人类学的先驱者通过田野调查批判生物决定论、驳斥种族与性别歧视、呼吁尊重多元文化、关注民生问题。人类学的影响力大到能阻止战争、修正法律,小到能改变人们的育儿方式和饮食习惯。

提到人类学家,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个手拿着头骨对比智人和直立人的区别、穿梭于古墓之中破译神秘符号、或是潜伏在原始部落和食人族交朋友的学者形象。其实人类学远不止于此。二战时剖析日本人性格写出《菊与刀》的Ruth Benedict是人类学家,在丛林中和大猩猩共同生活38年的Jane Goodall是人类学家,研究中国农村生育制度的费孝通是人类学家,甚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母亲Ann Dunham也是一位研究印尼手工业的人类学家。

周老师学习的是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关于这门学科的分类有很大争议,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她认为人类学最具挑战性、也最让人兴奋的就是田野调查(fieldwork),因为可以沉浸式地体验不同的人生。但最难之处也在于此,需要划清感性与理性的界线,同时还有很多伦理道德难题限制了研究的路径,比如绝对不能伤害研究对象的利益、不能改变研究对象的决定与选择。

“在我看来,人类学是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区别在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类学家需要和研究对象建立真正的友谊,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文化,最后再抽离出来客观地观察分析(participant observation)。我的老师和同学当中,有人在积极捍卫香港女性菲佣的权益,有人研究中国亲子关系中的道德压力,有人考察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对当地人的影响,有人研究经济全球化下的非洲走私商。我也做过几个有趣的研究,比如上海罗宋汤的起源与上海人的身份认同、中国基督教新教为何在乡村兴起、二胎政策下孩子的姓氏之争是否体现了女权主义的进步等。人类学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包容和理解。”

人类学选修课简介

2. 曾经想做记者、设计师、语言学家

周季敏老师在大学期间公派出国留学,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学习语言学和教育学,曾担任亚美文化系助教。还在SMG上海外语频道ICS财经栏目做实习记者。现在于七宝德怀特的招生升学公共事务部工作。

周老师可以算作我们的“前辈”,她在海外学习的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以后的留学生活有一定启发。在不同地方学习后,她发现在中国学习实际是最轻松的,老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法;在美国则全凭自觉与自学,平时要花费大量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授只负责组织课上讨论;而香港的教学介于两者之间,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广东话尽快融入当地文化,不仅大学里许多课程是粤语授课的,生活中的日常交流更是不可或缺。周老师建议我们在大学要善于利用资源、主动寻求帮助、引领团队合作;此外,每个教授都会有个人风格,要学会适应、积极沟通。三地的求学经历让她受到了不少文化冲击,也在这过程中重塑了自己的世界观,学会尊重每个人表达观点的权利。“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是存在异同罢了。”

在不同地区生活势必会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周老师英语流利,雅思获得了8.5的高分,第二外语为西班牙语,还会日语及粤语。她把语言学习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童年的经历,在人口成分复杂的闵行区长大的她,小时候就能辨识出8种上海本地方言的发音区别。“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暴露在多语言环境中对未来的第二外语学习很有帮助,每到一个地方学习生活一年半载即可自然而然地学会当地语言”。她也为考雅思的同学们提供了自己的高分秘诀:1个月左右的短时间套路学习是取胜的关键。尤其是口语和作文,可以根据题库将素材压缩合并成20道题左右,这样能大大提高备考效率。

后来,周老师涉足了传媒和教育领域。她说做传媒不仅需要有庞杂的知识、广泛的人脉、敏锐的观察,还要有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技能也与现在学校里的工作息息相关——周老师主要负责校内外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官方微信号和官网的运行,新闻传媒中心这一庞大的架构在她的指导下发展的越来越成熟;画画是她的业余爱好,所以也会协助设计学校周边产品。同时,她在本学年开设新闻传媒的选修课,问起教育和传媒的共同点时,她说“两者都能用微薄之力改变人们的一些认知和看法,从而改变世界。很巧的是,这也是人类学的意义所在”。

来到七德她觉得如鱼得水,“这份工作也像人类学一样完美结合了我所有的兴趣点:语言、传媒、设计、教育!”,她希望能通过选修课激发更多学生找寻到自己的热情,并为世界做出一点点改变。

3. 到哪儿都能做一个天真的人类学家

周季敏老师兴趣特长广泛,爱好阅读、写作、风景素描、水粉画、古代史等等。虽然最终没有走上纯学术道路,但她坚信,只要心中永远对人类抱有一颗探索求知之心和包容理解之心,那么无论在哪儿,都可以做一个天真而热烈的人类学家。

她可以是画室里的人类学家,是厨房里的人类学家,还可以是健身房里的举铁少女人类学家。

周老师的绘画作品

如此多才多艺、有点“反差萌”的周老师必定很受学生的欢迎。新闻传媒中心最初成立时的团队成员们对“周Boss”一年多来的指导与帮助也充满了感激:

Angel

徐灵睿

Lilly是一个可爱又迷人的指导老师,课上的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有趣的事例带领我们了解Journalism,私下的她亲切又宽容。很感谢Lilly可以在我还是QD萌新时招我入伙,让我能在这么友爱的环境中圆我的高中记者梦。

Jemma 徐之翘

虽然我比其他成员晚半学期进来,但是很感谢Lilly能给予我同样的认可与信任,也给了我很多机会把我培养成一个更好的communicator。

Tim

黄玄

依旧记得Lilly老师在第一封招新邮件中的那句“不会剪片子的主持人不是一个好记者”,激励着我在新闻传媒中心经历了从摄影摄像到视频制作,从文章撰写到推文排版的历练。

Vicky 刘诗祺

Lilly老师在每次我负责报道的时候都会支持和肯定我的文章,而且她的人跟每次给我们带的甜点一样可爱。

Rekkey

杨辰宁

Lilly老师给了我们这个团队太多支持和帮助,她不仅在工作上一如既往的以高标准要求我们,也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做小点心带来惊喜。很感谢她给予我的认可和信任。

Alina

吴雨桐

感谢Lilly一直以来对我们无条件的支持和和理解,你那开朗的笑容和甜美的声音是我IB生涯中遇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文末福利(滑动有惊喜哦)

周老师的手工甜品

七德新闻中心 QD Network

文稿:徐之翘

摄影:杨辰宁,周季敏老师本人提供

Q

D

H

S

1.《【人物专访 | 教师篇】周季敏:做一个永远天真好奇的人类学家 | Be an Innocent Anthropologist》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物专访 | 教师篇】周季敏:做一个永远天真好奇的人类学家 | Be an Innocent Anthropologist》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