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姓

姓式概述

阳氏是一个多中华民族、多流源的历史悠久姓式人群,在中国内地位居姓氏排行榜的第一百六十七位,在台湾地区则位居第一百九十五位,人口数量约六十万三千余,占全国各地人口数量的0.0037%上下,名门望族出沂水郡、陇西郡。阳姓在内地和中国台湾也没有纳入百家姓大全前一百位。

姓氏起源

1、来源于姬姓,来源于东周时期周景王的儿子姬樊的领地,归属于以国家名字为氏。在周景王姬贵当政阶段(公元544~前521年当政),将自身的儿子姬樊封在阳邑(今河南济源),世称其为“阳樊”。周景王二十五年~周敬王姬丐四年里(公元520~前516年),周景王的蔗子王子朝为夺取帝位,于周王城(今河南安阳王城公园一带)启动了叛变。在这段时间,阳樊为避皇室之乱而奔居燕国。燕惠公接受了阳樊,将自身的别邑唐(狩猎玩乐之产业园区,今山西省冀城)赏赐他,自此燕国的别唐又改叫为阳邑。之后燕惠公在周景王十六年(公元529年)起动了政治体制改革,欲器重下一层有才气的官员以替代皇室诸医生,却遭受了顶层皇室们的明显抵制,燕惠公迫不得已逃到赵国避灾。有趣的是:那时候赵国医生高偃率齐军策应燕惠公,并将其维护起來后,也将其安装 于阳邑(今山东省临沂沂水)。燕国诸皇室拥立了新君,即燕悼公,并对要复立燕惠公的齐、晋侵略军采分化瓦解的对策,驱使得赵国认可了燕国拥立新君的现况。从今以后,燕国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情况,从此政治理念遥远落伍于别的各诸侯王,一直到始皇帝灭燕国。阳樊在这段时间又迫不得已转迁往冀邑(今北京市南部),随后以自身原封邑名字为姓式,称阳氏,后代子孙皆因之,变成阳氏一天雄。阳宗族人多尊奉阳樊为得姓祖先。

2、来源于芈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子瑕,归属于封邑名字为氏。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穆王熊商臣(公元625~前614年当政)有一个大儿子全名是扬,大少爷扬的小孙子叫大少爷瑕。在楚平王芈居(熊弃疾)当政阶段(公元528~前516年当政),大少爷瑕担任令尹,封号于襄水之阳(今湖北省襄阳市),称为阳匄。在令尹子瑕的后代子孙后代中,有以祖先封邑名字为姓式者,称武汉氏,后多省文简改成单姓阳氏,代代相传迄今。

姓式风采

阳尼:字景文,西汉无终人,少又很好学,博通群籍,征拜文秘经典著作郎。尼一生著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阳藻:阳尼从孙,字景德,粗通经史,历官宁远大将、领统军,外御内抚,甚得局边之称。阳孝本:宋朝大专家学者,大学问深而博,品行高雅,归隐在山间阅读授课,官府再三叫他当官都没去。那时候的大学问人都尊敬他,苏轼也钦佩他。之后還是被官府请去给皇太子授课。

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內外干净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网,必亲自检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务必俭约,宴请切忌留连。器材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搭配约而精,园蔬愈佳肴。勿营华屋,勿谋良亩。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阁之福。童仆勿用俊俏,妻室切勿艳妆。祖先虽远,祭拜不得不诚;子孙后代虽愚,经卷不得不读。居身务期朴素;教育孩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多之酒。与肩挑貿易,勿贪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升温恤。尖酸刻薄成家立业,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衰落。弟兄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尊卑內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血,岂是老公,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女儿出嫁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气质女人,勿计厚奁。见荣华富贵为之谄容者,最十分可耻;遇贫困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家居戒争讼,讼则终凶;为人处事戒多言,少说话多做事。勿恃阵营而凌逼孤老;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然,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少年老成,急则可相守。轻听讲话,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受三思;因事相斗,焉知非我之并不是?须心平暗想。施惠无念,受恩不忘。一切当留余地,春风得意不适合再往。人会有喜气,不能生妒忌心;人会有祸端,不能生喜幸心。善欲人见,并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就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子和女儿;匿怨而用冷箭,祸延子孙后代。家门口祥和,虽饔飧不继,亦多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怡然自得至乐。阅读意在圣人,做官心怀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正直如此,庶乎近焉。

阳姓图腾图片

阳,“明也”。喻指高于而春阳的一部分光源充裕,十分光亮。在甲骨文字和金文字体中:“阳”字左侧是阜,右侧上端是“日”,下边是“榜样”。全部字型是太阳光直射在有阶梯的山坡上,并且可以用榜样来考量。因而,“阳”的本意是太阳光照射,延伸专指河的南岸和山的南边。

1.《阳姓姓式概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阳姓姓式概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1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