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回应市场传言  证监会周五开盘前发布消息,否认市场传闻。  全文如下:  问:昨日微信中有传言称,多部门联合开会,认为股市已出现局部泡沫,建议提高印花税、恢复资本利得税,要求控制杠杆风险等,请问是否属实?  答:我会已注意到相关微信传言,传言是虚假信息。希望广大投资者要仔细辨析信息来源,不要误传误报。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运行秩序的,我会将依法予以查处。证监会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作为新闻发布平台,会第一时间发布有关政策信息。

    证监会4月23日核发25家IPO批文,上交所10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创业板12家。以后将一个月发两批。  以下为证监会批文全文:  4月23日,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2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  其中,上交所10家股份有限公司)。  深交所中小板3家。  创业板12家。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说明书。  这批25家首发企业,是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首发审核工作的进度,在本月内核准的第二批企业。下一步,我会将在继续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发企业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新股供给,由每月核发一批次增加到核发两批次。  解读:  英大证券李大霄:供应增加应警惕  对此,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供应增加了,鼓吹泡沫的最重要的基础荡然无存,警惕吧。”  海通证券蒋松涛:新股发行提速仅会对市场构成暂时调整  海通证券山东分公司业务管理总部蒋松涛认为,目前新股发行提速短期内会造成资金面和投资者心理上的冲击,但从中线看,能够对牛市构成实质影响的是政策和市场对经济的预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外部投资者入场的趋势,以及牛市自身的运行趋势下,包括IPO在内的利空消息或仅会对市场构成暂时的调整。  中金公司:2015年全年新股发行将达到300-400家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新股发行节奏将进一步加速,一方面由于二级市场做多气氛正浓,对于新股发行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如能在注册制改革之前解决排队公司,有利于改革轻装前进。2015年全年新股发行将达到300-400家,预计全年发行规模也维持在2500亿元左右,打新市场资金规模将达到3.5万亿-4万亿元左右。  韩志国:IPO加速给市场传递出两大信号  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表示:中国证监会今天又下发了25家新股的批文,并明确今后新股发行从每月核准一次改为两次,这也解释了今天市场盘中百点震荡的政策意义。  牛市迎新,熊市弃新,IPO加速,对处于亢奋中的市场影响不会太大太深,在市场指数和交易量迭创新高的大背景下,卖股票打新实际上并不划算,因而新股发行对股市运行的影响正在呈边际递减效应,打新的资金与市场的炒作资金有逐渐区隔的趋势。  中国证监会的这个举措,还给市场传递出两大信号:  1、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手段将主要以调节新股发行节奏为主,短期不会再有名目更多、力度更大的打压手段;  2、券商股将进一步迎来业绩新增长点,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对券商股都是利好,券商股在牛市中会进一步走强。市场将在券商股的带动下,在今年突破6124点。  数据  历史数据告诉你:新一批IPO开闸次日下跌概率达63.64%  据统计显示:在过去发行的十二次IPO中,沪指次日下跌概率达63.64%,后三日下跌概率高达72.73%,证明A股短期易受IPO影响发生调整,但是4月2日那次ipo批文下达却未对大盘发生影响,次日随着火爆的行情一直往上冲;在批文下达之后的10至20个交易里,市场基本消化IPO发行的利空影响,沪指上涨的概率分别达到64%及90%。但短期需要注意涨幅较大或者市盈率较高的个股回调的风险。  新一批IPO获批发行,机构认为短期内的资金分流效应将对A股市场形成利空,但这对市场影响是局部性的,不会根本性地改变市场走向,加上今日午后大盘的一次小跳水,已经提前对这次IPO做出反应。  官媒声音  证监会23日再次核发25家企业IPO批文,其中上交所10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创业板12家。证监会同时表示,将在继续保持按月均衡核准首发企业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新股供给,由每月核发一批次增加到核发两批次。  至此本月已经有两轮合计55家企业获准上市融资,一个月发行55只新股,这也创下史上最大的IPO纪录。IPO提速被认为是短期利空因素,随着股票供给增加,对资金抽水作用明显,短期会造成大盘波动。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监管层接连提醒股民入市风险,期待“长牛慢牛”时,A股表现的依旧火爆,迅速上行至3400点上方。数据显示,上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325.71万户,环比大增93.77%,创历史新高。  除了上周继续规范两融、扩大融券外,证监会再次扩大新股供给,这被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在尝试给火爆的市场“降温”。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新股发行节奏将进一步加速,一方面由于二级市场做多气氛正浓,对于新股发行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如能在注册制改革之前解决排队公司,有利于改革轻装前进。2015年全年新股发行将达到300至400家,预计全年发行规模也维持在2500亿元左右,打新市场资金规模将达到3.5万亿至4万亿元左右。而随着A股持续走高,股价不再便宜,“打新股”成为不少股民投资A股的新方式。  最新动态  中国证监会网站周五晚间预披露了7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随着更新后财务资料的补交,除了已在H股上市的盛京银行之外,其余10家银行集体告别了“中止审查”,恢复排队状态,且4家“已反馈”、6家已受理。今年一季度,11家A股排队上市银行集体“中止审查”,如今,随着更新后财务资料的补交,除了已在H股上市的盛京银行外,其余10家银行集体告别了“中止审查”,恢复排队状态,且4家“已反馈”、6家“已受理”。  今年一季度,证监会网站披露的2015年首份IPO 企业情况表显示,名单中的所有银行审核状态均为“中止审查”。与其他排队企业一样,大部分银行“中止审查”是财务资料过期所致,只需补充更新材料即可恢复。如今,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工作已陆续展开,而排队银行在相关财务资料更新后,也集体从中止状态中解脱出来。吴江农商行也已经恢复正常审核状态,盛京银行随着H股上市,其在A股的状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终止审查”。  截至目前,11家在排队名单中的银行,盛京银行已然进入终止上市名单。另10家排队银行中,共有8家银行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包括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常熟农商行以及无锡农商行的审核状态处于“已受理”阶段,杭州银行、吴江农商行两家银行则处于“已反馈”状态。在深交所上市的张家港农商行及江阴农商行,均为“已反馈”状态。  尽管年初排队银行大面积“中止审查”是虚惊一场,但此前确实发生过排队银行未在H股上市,却也在A股排队名单中消失的情况,此前,证监会曾表示,候审IPO企业如果在3月31日前无法提交自查报告,则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可提出中止审查申请,将自查报告的上交时间拖延至2013年5月31日。而2013年5月31日公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此前一直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的大连银行,已经进入了申请终止审查企业的名单,也意味着大连银行退出A股上市排队行列。

1.《提高印花税 证监会最新公告:紧急说明提高印花税是虚假信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提高印花税 证监会最新公告:紧急说明提高印花税是虚假信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6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