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嘉兴日报继续推出
合肥崛起长三角的启示
一个创新的强磁场吸引了“哈佛八剑客”!
——解读创新崛起“合肥之路”的人才集聚
今日嘉兴日报集锦
长期愿景支持基础研究
创造一个创新的“强磁场”
合肥西北角,大树山脚下,有一个三面环水,树木掩映的半岛。这个岛的原名没有提到,但它的新名字越来越响亮——“科学岛”。
因为这个2.6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只有一个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十个研究所嵌在郁郁葱葱的绿荫里,一千多名国内顶尖科技人才在这里快乐的“岛民”。
合肥科学岛
科学岛不大,但魅力不小。自2009年以来,包括王俊峰和刘青松在内的八名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已经告别美国,前往科学岛。他们编了一个好故事《哈佛八剑客》,也引起了外界强烈的好奇:八个人里没有一个安徽人,他们都在美国辛苦工作了很多年。是什么让这些海外人才长途跋涉来到合肥?
最初,最吸引他们的是一套科学仪器——岛上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仪器不仅是“国家的重型武器”,也是科研突破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以前国内没有类似的大型设备,很多科学家要出国做尖端研究。现在虽然美国好,但还不如回国。所以,“再见,波士顿!你好,科学岛!”
“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几年,几乎什么感觉都有。合肥科学岛的科研伙伴、科研设施、工作氛围,包括岛上的自然环境,对我都很有吸引力。我感觉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我都能玩。”哈佛大学八大火枪手之一任涛说。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哈佛八剑客”回国后短短几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还发起成立了新药研发公司,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激酶靶标检测细胞库,还开发了25种新药,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以合肥的创新模式和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产学研创新链。”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人文教育司司长吴海信说。
它岂止是“哈佛八剑客”,岂止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目前,全国共建成15个“大型装置”,合肥承接了3个项目,计划建设5个项目,这将使合肥成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方阵”。
“这些基础研究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效益,但我们深刻理解其对顶尖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近年来积极参与。”程总,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截至目前,合肥已投入近60亿元,确保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去年,它还设立了30亿元的专项基金,支持包括科学仪器在内的科研项目的建设。
事实上,快速发展的合肥,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就像一个“强磁场”,对有志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磁吸引效应。
制度创新优化了育人环境
培养人才的“生态圈”
要引进热带植物,就要为它们创造热带生态。同理,聚集创新型人才,必然会创造出良好的人才聚集“生态”。
现在每个城市都渴求人才,但是人才到底需要什么呢?“对于科技人才来说,基本的生活条件是不可或缺的,但最吸引人的是高质量的科研条件。要保证人才的生命,要有军官的平台,要有创新的氛围,要有创业的条件。”中国科技大学科研部副主任朱玉萍坦言,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是必要的。
为了营造一个“培育”的环境,合肥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努力。
首先是提高城市能源水平,优化城市环境。谈到合肥的逆袭,很多人都会提到2005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合肥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拆迁违规”和“建设”,煞费苦心地下定决心要从内而外改造合肥。凭着“画蓝图到底”的坚韧,合肥有了一个全新的“大合肥”,年平均投资400多亿,如大规模拆迁建设、路桥建设、新城规划、绿化美化、地铁建设等。
2011年,合肥再次扩容升级:地级市巢湖降级为县级市合肥,800里外的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合肥的城市版图一下子扩大到11400平方公里。从“三五城”到真正的“五大湖名城”,需要多大的勇气!
硬环境不好营造,软环境是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城市对人才的竞争不断升级,人才政策也应如此。为了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磁性吸引力”,合肥在人才政策上投入了真金白银,是“非常愿意”的。合肥“20项新人才政策”直接针对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5年内实施人才发展“6311”工程,力争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60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万人,聚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
为确保“20项新人才政策”的实施,合肥在多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财政方面,五年内市财政将安排不低于2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单个项目最大支持可达1亿元。“双引进、双培养”的资金奖励已经和上海、南京、杭州的资金奖励不相上下。
此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人才安置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拥有高达50万元的住房或租房补贴,5年免费人才公寓,以及“无限制购房”的购房优惠...在“政策高地”的支撑下,合肥正朝着“人才高地”的目标加速前进。
医院与地方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走平台推广“核聚变”
缺乏资金,对市场的无知,科研的压力,在过去,即使在一个大的装置中可以发现大量的成果,有哪位科学家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冒着市场风险进行产业化中?
“关注平台、资金、环境、人才等。,推动科技创新的各种因素;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到改革创新,整个链条将推动产学研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合肥市科技局调查人员陈伟表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给予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空,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才能。
合肥依托重大科研院所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近年来搭建了十几个产业创新转型平台,构建了“政府、产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单一向长期、实质性、系统性转变。如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50个,孵化科技企业200多家。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合肥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率先引入“1+3+5+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煽动作用,建立重点产业的推进机制,对科技企业在孵化期、成长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进行“量身定制”扶持政策。
合肥高新区
产业基金、专项基金、创新贷款、电子服务券等。,在创新链的各个方面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科学家创业。比如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的合肥天使投资基金,允许30%的容错率进行投资。合肥高新区共筹集各类产业资金500多亿元板块,逐步建立了类似美国硅谷的“城校互动+资金支持”模式,打造“东方硅谷”。
在创新中创造生态,在事业中搭建平台,在经济中从不亏待,在生活中提供良好的服务。合肥作为“养人之地”和“创新之都”,逐步构建了吸引海内外人才的“强磁场”,加速了创新之都“核聚变”的诞生。
到处都是“抓人”
嘉兴必须“养人”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高调加入“抢人大战”,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房子留人”……城市人才新政不断增多,水涨船高。
因为每个城市都越来越意识到,在创新驱动的城市竞争中,“发展是重中之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推动力。”人才以发展创新为先,相互扶持。有着怎样的人才,城市有着怎样的竞争力,有着怎样的未来。
从“三五城市”到“大湖城市,创新高地”,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大创新人才被留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合肥在建设人才高地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比如人才不是靠“竞争”,而是靠“吸引”。如果你盛开,微风就会来。周公吐槽,天下归。要真正聚集人才,就要把城市建设成创新的“强磁场”,真正的“培育之地”。
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注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突破和一夜之间的成功。高层次人才需要高质量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能源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哪怕拆一栋大楼都要煞费苦心,只有下定决心,才能赢得明天。
城市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什么?真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成长的舞台,军官的平台,空的发展空间。“正规格子不破,人才难得。”只有对比古今中外的人才政策和先进城市,抓住人才创业创新的痛点,量身定做扶持政策,愿意投入真金白银,真诚服务,才能真正把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起来,用起来。
嘉兴要扬长避短,以其优越的创新环境、城市环境、人文环境“育人”,以适应“抢人”之后“育人”的新常态,一把伞开碧海蓝天,从而提炼出人才工作的大格局和大气魄。
1.《八剑客 一个创新强磁场,引来“哈佛八剑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八剑客 一个创新强磁场,引来“哈佛八剑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4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