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泰街160号,娃哈哈总部。这座只有六层的灰色建筑散发着岁月和风暴留下的沧桑,也见证了校办企业神话创造的财富,以及神话身后两代人的距离。
再过三个多月,宗就74岁了,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前段时间又传出他要退居二线的消息,娃哈哈集团当即否认。
这位前中国首富,在这座低矮的老楼里,依然是“第一勤奋的人”。他早上7点前上班,晚上11点后下班,一天工作16个多小时。一年365天,几十年,甚至有时住在办公室。
女儿宗馥莉的童年也被这座建筑分割了。放学后,宗馥莉会背着书包去娃哈哈食堂,在总经理办公室做作业,这也是她的家。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看着她长大,但她很少见到办公室的主人宗。
1996年,宗馥莉开始出国留学,直到2004年才从美国回来。之后,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成了她体验的第一站。
2010年,她成为承接娃哈哈产品加工业务的鸿盛饮料集团总裁。鸿盛饮料位于萧山区,独立于娃哈哈;这里由宗馥莉负责。她不用在商城区娃哈哈总部向父亲汇报。如果她偶尔路过,她会问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宗后卿。
从鸿盛饮料到娃哈哈的距离,似乎也是父女之间的距离。从外界来看,这也是宗馥莉娃哈哈“公主”和娃哈哈接班人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两端,一个是更了解中国世界的有经验的本土企业家;一个是西方正统商学院教育的学术派。她崇尚效率和制度,想证明自己。他们是被实力、矛盾、冷战分隔的。当然,时间也让他们跑进来。
2018年10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门主管。这个距离似乎又变近了。
01
谁是“自己人”?
从父亲的角色来说,宗是缺失的。或者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宗在舟山和绍兴生活了15年,1978年冬回到绍兴,33岁的他已经被列为大龄青年。石友珍也是一位年长的青年,她比宗早一点回到杭州,在偏远的农村度过了她的青年时代。介绍完之后,两个经历太多,共同语言太多的人走到了一起。
他们又适应了城市生活。虽然此生不如预期,但他们女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宝贵的欢乐。出生于1982年1月,原名“福”、“李”。
娃哈哈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宗馥莉有关。
当时《杭州日报》报道,中国3.5亿儿童中有三分之一营养不良,浙江8-12岁儿童营养不良率仅为47%。当时国内没有营养液,但都属于成人用品。
为“中国凌豹”加工过中国花粉口服液的宗后卿嗅到了新的商机。
也是女儿直接刺激他。像许多孩子一样,五六岁的宗馥莉不喜欢吃东西,有轻微的厌食症。每天吃饭已经成为家庭最大的压力。
1988年10月,第一批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从生产线上交付,宗激动得热泪盈眶。校办企业转型为饮料帝国的神话,也是从清泰街160号起步的。
然而,对宗馥莉来说,童年时很难感受到父爱,甚至正常的父女时光也变得奢侈。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宗的预期。因此,生产基地继续扩大,第一阶段每天生产12万箱,第二阶段每天生产25万箱。三年之内,产能扩大60倍,利润飙升100倍。到1990年,娃哈哈的销售额已经超过9800万元。
从南到北,产品传遍全国,但还是供不应求。
催货的电话信件不断,前来取货的汽车在清泰街排队,公司大门被堵死。宗的办公室门口挤满了拿着钞票等待批发的人,其中许多人提着装满现金的蛇皮袋。
宗后卿忙得不可开交,不断扩大生产线,专注于生产和运营市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娃哈哈身上。此外,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旅行,这让宗馥莉觉得他的父亲很“奇怪”。
宗后卿留给宗馥莉的印象是“忙忙碌碌”:爸爸总是有事要做。
娃哈哈老员工还记得宗后卿和石友珍在幼儿园没时间接女儿,只有她一个人在学校哭,让他们很心疼。之后他上了小学。每天放学后,宗馥莉背着书包去娃哈哈食堂,把他埋在总经理的办公桌前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在办公室问叔叔阿姨。
宗后卿干脆住进了娃哈哈总部二楼的宿舍,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与娃哈哈一起长大。
宗馥莉比娃哈哈大五岁,她称娃哈哈为“小姐姐”。
但对于这一对“女儿”,外人很难分辨谁是“真的”,因为宗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娃哈哈,而成了“没人管”的人,甚至很少有时间和宗有效相处。
02
父女之间的“较量”
对父亲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宗对女儿有自责和内疚。
久而久之,这种不平衡就变成了父女之间的“较量”。
宗馥莉可能继承了宗后卿的自信和独立,也可能从他童年的“无人问津”中发展出这种性格。1996年,在宗馥莉的强烈要求下,宗后卿和石友珍决定送她去美国留学。
当时她是初二。宗正在犹豫。毕竟女儿才出头,一个人漂洋过海。她怎么能不担心呢?
宗馥莉不同。十几年后,她回忆起这段经历,说:“我希望出国留学,我做这个决定,一切后果由我承担。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包括独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洛杉矶圣马力诺中学是一所完整的寄宿学校,有着严格的校风。宗馥莉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中学学业,然后进入佩珀代因大学,主修国际贸易。
后来,有媒体问宗馥莉,学习这门学科是否为进入娃哈哈铺平了道路。宗馥莉拒绝了这一说法,只是解释说这是当时的热门专业。
在美国留学期间,日渐忙碌的宗并没有特意去看望女儿。当时娃哈哈已经有了出口业务,宗只是趁机去美国出差看女儿。一开始一年去看一两次,后来就没去了。
2005年3月,回国不到一年,23岁的宗馥莉开始担任娃哈哈萧山第二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之后担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卡钱纳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下辖6家分店,分别属于饮料、方便食品、童装、日化行业。
刚刚回到中国的宗馥莉更像一个美国孩子,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代沟,文化,性格都成了父女的冲突点。
甚至吃饭都显示出很大的区别。“当80岁的女儿站在40岁的父亲身边时,早餐本身就是中国和西方的区别:父亲吃大蛋糕和油条,女儿吃面包和牛奶。”“中国企业家”在报告中对此进行了描述。
更大的区别,甚至矛盾,还在起作用。
宗后卿是“大家的老板”的经理。娃哈哈常年没有副总经理,宗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多年。圈内人评价他:“他控制欲很强,甚至有点霸道”。
宗馥莉和他几乎完全不同。
2010年,宗馥莉成为宏盛饮料集团总裁,并负责国际业务。宏盛饮料独立于娃哈哈,承担娃哈哈的加工业务,拥有16个生产基地和44家子公司。总而言之,宗馥莉的业务贡献了娃哈哈三分之一的收入。
父亲“霸道”,女儿“民主”。在娃哈哈,宗馥莉被她的老员工私下称为“公主”或“大小姐”,但在她自己的公司,她要求员工叫她凯利或丽芙,她的名片上没有头衔。但是,和下属有分歧的时候,她说了算。
在她自己的公司里,她有100%的决策权。
然而,如果她不同意宗的意见,因为说服不了他而“独断专行”,她将在愤怒中发动两三天的“冷战”。
这时候父女都硬如石头。
父亲曾有意派他的“老兵”去“协助”女儿,但女儿觉得“老兵”做得不好,被辞退了。最后,无奈的宗后卿收回了“旧臣”。
宗从未主动解雇过员工,更不用说他培养了多年的“老手”了。
认为她父亲的“老将”很好,很忠诚,但她过于依赖宗的思想。她更喜欢培养自己的才能。她希望自己的人有创新精神,有激情,有自己的想法,能和自己一起学习,发现新事物。
“老部长”也感觉到了父女的区别:“大老板跟我们说话的时候,业务很多,小老板做事更直接。定了就定了,不会给出太多解释。”
有一次,宗馥莉管理的一家进出口公司的一名员工接受了一家供应商的贿赂。由于合同中明确禁止贿赂,宗馥莉认为没有谈判的余地,应该终止合同。但是,这个供应商找到了宗,然后生意就转了。宗馥莉觉得他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底线,不应该和解。
在企业管理风格上,父女俩经常“较劲”。
宗后卿曾经说过,娃哈哈不缺钱,永远不会上市。然而,在宗馥莉看来,接近资本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娃哈哈上市是很正常的举动”。
03
“第二勤奋的人”
宗后卿很强,但宗馥莉似乎更强。
有一次,宗和参加央视的“婚礼”节目,父女面对面坐着。
主持人问:如果员工犯了大错,你会怎么做?
宗后卿说:我一定会严厉批评,但我会要求他改正错误。
宗馥莉回答说:“我将按照制度受到惩罚。我告诉你我应该接受哪些错误。”。
如果他刚刚回到中国,宗馥莉早就在这里谈完了。但这一次,她也说:“有时候我做得不够好,我希望继续向父亲学习,更加宽容。”
宗馥莉真的在改变。
2012年,宗馥莉成为第一位获得“风云浙商”荣誉的80后企业家。在颁奖典礼上,宗馥莉接过奖杯,主持人问道:“你的父亲是你的偶像吗?”宗馥莉回答说:“是的,不,我爸爸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我想我应该超过他。”
宗馥莉的父亲和女儿参加了2016年“风云浙商”颁奖晚会
当镜头转向舞台时,宗后卿有点尴尬地笑了。这种笑容似乎大多出现在女儿说起他的时候。
他也应该有一点释然,因为女儿是真的在接近自己,而不仅仅是在言语上。
过去,宗馥莉想活得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觉得这个企业对她来说压力太大了,但现在她出现在公众面前,更多的是谈企业,谈责任,谈行业。
在最近的浙商大会上,宗馥莉说:“优秀的企业有两条腿,左腿是产品,右腿是品牌。两条腿的力量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协调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稳。”就像一个成熟的中国企业家的语气。
宗馥莉正在慢慢调整自己,开始理解父亲的想法和做法。
宗后卿推崇“家族文化”,在娃哈哈建立了“和谐家庭”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分配住房,和员工一起吃饭,一起度假,甚至为员工子女的入学做贡献。宗后卿每年都会邀请留守员工吃年夜饭,并给他们发红包。今年是第32年。
宗馥莉逐渐认可了娃哈哈的“家庭文化”,但十年的美国生活带回了“外国节日”。
2012年圣诞节,宗馥莉戴着鹿角在萧山基地食堂忙碌。她想邀请员工吃圣诞午餐。她认为老板只是一种职业,这种活动可以让自己放下老板的身份,和员工一起玩。这其实很难得,因为她很少在公司工作。
宗后卿在娃哈哈总部的时候,一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如果他不在总部,基本都是在市场一线做调研。平均每年有200天的市场一线调研,这也是娃哈哈从校办企业转型为饮料帝国的关键。
宗馥莉也经常出差,很少在公司工作。即使在公司里,他也像宗一样,每天很早就去上班,但不准时下班,经常工作到深夜。只是上城区一个娃哈哈办事处,萧山区一个宏盛饮料办事处。
员工们看到了这种努力,私下把她评为娃哈哈“第二勤奋的人”。
其实和宗的磨合,也是她和娃哈哈的磨合。
2013年,一直高速增长的娃哈哈收入达到783亿元。已经成为中国首富的宗庆后后卿表示,他将在2014年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甚至再建一个娃哈哈。然而,2014年,娃哈哈的营收跌至720亿元,而且还在持续下滑。到2017年,营收仅为465亿元,四年下降40%。
近年来,娃哈哈往往被视为品牌老化、缺乏创新,并没有随着消费升级而升级。
2017年4月,宗和马在互联网峰会上同台亮相。主持人问宗:如果马的女儿过生日,马想订10盒营养快线,但瓶子上要印上马的祝福词。娃哈哈以后能做吗?
言下之意是,借助互联网,传统制造业能否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宗后卿无奈地回答:“我们个人无法定制这个大型企业。我开了一行上万瓶。你说你定制了一盒两盒。我怎么帮你?”
事实上,宗后卿有一个更好的答案可以选择:“我女儿现在可以了。”
2016年7月,宗馥莉推出了定制饮料品牌KellyOne。许多不同的原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组合,消费者可以自行命名饮料,这与宗的打法完全不同。
然而,这个品牌是以英语中的宗馥莉命名的,与娃哈哈保持距离。
在宗馥莉看来,她想买娃哈哈,而不是继承它。
04
娃哈哈-宗后卿+宗馥莉=?
2013年9月13日上午,宗正要从住所前往娃哈哈,却在住所附近遭到袭击。
宗后卿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经常给人看布鞋。他被称为“布鞋首富”。他女儿说他“土气”,让他穿皮鞋。当然,他身边从来不带保镖。
在这次袭击中,宗伤了两根手指的肌腱,跟随他两个月的49岁苏州中年男子杨逃跑了。
有人说是报复,宗后卿说自己没有仇人,这只是个意外。
杨供认上半年借了3万,来杭州找工作。因为他的年龄,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因为之前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宗对农民工的热心帮助,也想得到宗的帮助,所以去宗的住处找他。
这次事件后,媒体再次将“事故”与“换班”联系起来。如果宗出事,娃哈哈怎么办,谁来接手?
在宗眼里,“移变”一直是个忌讳的话题。
2010年,宗馥莉接手鸿盛饮料后,借助资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整合进出口业务资源。
在宗馥莉看来,这种变化给了他们明确的分工。父亲负责国内业务,她负责国际业务,互不过问。在宗看来,这只是女儿的一次锻炼,而不是为换班做准备。
当时,宗后卿已经65岁了。面对外界的质疑,他说他还能做20年。
在2011年的婚礼上,刘永浩和他的女儿出现在宗后卿和他的女儿面前。刘永浩对常陆说:“不管你接手还是做你想做的事,只要你开心就好。”
当他跟随宗后卿来到这里时,他说这取决于他的女儿是否幸福。宗馥莉还说他还没有准备好。
两年后,33岁的常陆正式接替父亲刘永浩出任新希望六公司董事长。当时,比宗小6岁的刘永浩只有62岁。
现在宗后卿74,娃哈哈32,37。在宗的心目中,可能已经有了安排。
在第32届娃哈哈除夕晚宴上,宗在致辞中提到,娃哈哈在2018年实现了业绩增长,并力争在2019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
根据“2019年浙商500强”统计,娃哈哈2018年收入469亿元,确实实现了增长,但增速不到1%。
娃哈哈业绩越难成长,领导越难放手,但年龄对谁都来不及。
2018年10月,宗馥莉被认为离接班又近了一步,因为她不仅执掌鸿盛饮料,还直接担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
宗馥莉说她有危险,没有等很久就去做了。而且宏盛饮料已经成为一个大而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她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娃哈哈一直说品牌老化,产品不新颖。“这个时候要为娃哈哈做点什么。”。
一个月后,宗馥莉在微博上为新的限量版营养快线造势。70多岁的宗后卿很少转发微博,艾特的女儿大喊:“谁动了我的营养快线?”
最近几个月,当宗馥莉就任品牌公关部门负责人时,娃哈哈不断推出新产品,如彩色营养快线、营养谷物、坚果饮料、藜麦奶粥、火锅凉茶等。,并升级了水牌,还包装了地铁专列进行“优秀爱观”营销。
宗后卿给娃哈哈打上了刻板印象的烙印,而宗馥莉则试图改变这些刻板印象,让娃哈哈变得更年轻。
在看来,努力是宗的宿命。
今年4月,宗后卿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应该准备退居二线。”这句话被解读为宗正式宣布退休计划。然而,娃哈哈澄清说,宗没有具体的退休计划,不想退居二线。
宗已经快74岁了,但是还没有进入娃哈哈的核心管理层。
对于是否会接班的问题,宗只说:“让她自由发展,让她为所欲为。”
在父女之间的距离,以及宗的言语之间,有可能是管理团队接手,只继承宗的股东权利,同时管理他的部分业务。
这也应该是宗馥莉可以接受的,因为她一直在强调文字系统。
在婚礼上,主持人问宗馥莉:娃哈哈减去宗后卿是什么?话音一落,宗馥莉说:等于零。主持人又问宗后卿:娃哈哈加宗馥莉算什么?宗后卿想了一会儿,说:再聪明一点。
宗馥莉的回答有“娃哈哈=宗后卿”的弦外之音,在她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这是她想要改变的现状。宗馥莉希望娃哈哈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等同于企业家本身。
《永远》里说,大公司的创始人通常是做钟表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建钟”是建立一个依靠组织力量使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体系,而不是依靠某个人、某个产品、某个机会等偶然的事物。
王健林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过类似的表情。他说:交接的时候,一万多亿美元的资产,几千亿美元的收入,其实都是从组织体系中赚钱,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也不是一定要选最聪明的,而是最能服务大众的。
毫无疑问,没有宗,就没有娃哈哈,但宗更像是一个“时间柜员”,七十多岁了还亲自参与,娃哈哈太依赖他了。
这也是第一代创业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成为了他们不能退休的原因。
娃哈哈想成为百年老店,更需要一个“钟表匠”,可能还得期待一直关注系统的宗馥莉。
1.《宗庆后女儿 娃哈哈交班之困:宗庆后欲交班女儿不愿接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宗庆后女儿 娃哈哈交班之困:宗庆后欲交班女儿不愿接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3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