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医生,常被称之为艺术家、手艺人,在行医路上不断锤炼,践行着从99%到99.99%的过程。为了追求医技的精益求精,湖南医生周建波两年用棉签吃饭,匡卫平医生手剥生鸡蛋、缝合熟面条,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这位医生,不仅在专业技术上精雕细琢,更以对患者热忱著称,他是一名有温度的匠人。让我们随邓建华医生一起走近《协和医学杂志》编委——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李汉忠。

工匠精神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近,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精致精细,执着专一,不经意间便可能累积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肤浅和粗糙。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医技“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患者的诊治,每一台手术,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治疗效果、震撼效应。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有这样一位主任,李汉忠教授,他以对学生严厉、对患者热忱著称。他不仅对诸多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手术技术精益求精,具有很高造诣;而且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爱患者。

每天早晨的大查房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到一个病床前,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都要介绍患者情况,李汉忠教授会提出各种问题,分析病情,和大家讨论治疗方案。他要求学生必须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作出的诊断才可能准确。他说,这样的要求来自于他的老师。他当年从学校毕业来到协和医院,在外科轮转,每一位老医生都是他的老师。李汉忠教授说:“早晨查房的时候,老师要问我这个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是多少,要背出来。到现在为止,我指导我的学生也是这样的,不要说得含含糊糊,血常规、肝肾功能和一些重要检查,要告诉我具体的数字。”

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关爱患者,真正为患者着想。治疗方案的制定,一定要考虑患者的职业和家庭情况等人文因素。这些也是当年老师们教给李汉忠教授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主任这代医生。他说:“我这个年龄有幸跟随他们学习过,得到过他们的教学、教育以及熏陶,所以我们也应该把协和的一些优良传统再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诚如白岩松所讲,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其他所有的职业用一个“职业道德”就给概括了,只有这两个职业是单独算的。原因就在于教师要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医生要负责人们的身体健康。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医生不仅要身体治疗,还要有精神抚慰。“德”字就在育人和精神抚慰之中诞生了。他回忆起爸爸70年代因为出差查出肺癌,医生追到车站,用救护车拉到医院精心制定方案治疗,尽管那个时候药物和医疗技术有限,回天乏力,但那份尽职尽责和人文关怀是特别值得传承的。他也感慨如果现在的社会有那时候的人文关怀和先进的技术,患者是多么的受益啊!

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治好病,更要在权衡多方面因素后进行治疗,这仿佛是一种艺术,医生对待患者的治疗要像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不满足于治疗的人数,更追求上乘的质量——有了这样的精神,技术获得患者和同行的普遍认可,慕名而来的患者会越来越多。做医生也是如此,要有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实践,让自己的诊疗技术趋于完美,尽快为患者解除痛苦。医学没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

一位60岁膀胱癌患者从辽宁农村来找李主任复查,这是患者1986年被诊断为膀胱癌后第三十次治疗、第十五次住院。因为膀胱癌复发率高,患者每半年会过来找他随诊。每次他都亲自做膀胱镜检查,同时给予以治疗,使患者多年能够保住完整的膀胱,保证了他们全家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每次治疗时,都想方设法减少医疗花费,为他精打细算好每一分钱。临出院前,有些时候还把路费塞给他。90年代给三五十元就能解决他的路费,现在给一百多两百。20年下来,给了他几千块钱。他说“虽然这点钱对我们来讲不是个事儿,但对这个患者帮助很大。来协和就诊的患者有不少是这样的来自偏远山区,因为经济条件差,往往病情发展到较重的时候才来看,生活已不容易,看病就更难。对这样的患者,我会更加额外地照顾,因为与城里人相比,他们更等不起、花不起、失误不起。我会给他们选择最精简的检查,精打细算安排他的医疗费用,亲自为他们做手术”。

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很有修养,第二次来做手术,她说技术上我很放心,就是第一次手术时我是腰麻,平躺着面部上方是一个托盘,我睁眼看看,只有这黑漆漆的铁板和听见医生的对话,因为是肿瘤,我好绝望;经历了这么多年了,这次手术,能不能帮我把这个托盘拿走,让我看到亮光。“能,肯定能!”李教授说:“我们觉得无所谓的事,可能对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事!见微知著,这些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行”。包括出院时要一一交代清楚怎么换药,怎样复查,周期多长,怎么随访,甚至吃药打针加号等等,都一定要安排妥当!医学专业精神并不排斥人文情怀,既要有精益求精的医术,还要有体贴关怀的医德!

多年来,李汉忠教授一直坚持在节假日和周六查房、看望患者,即使在春节、元旦也从未间断,风雪无阻。他说:“一名医生无论有怎样的成就,始终不能抛开的是责任心,因为我们肩上扛着患者生命的重托。”李汉忠教授关爱患者,服务患者;待患如亲,受到患者广泛好评,患者称他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特鲁埃说过:作为医生,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疾病来袭,患者总希望雪中送炭,我们有优良的技术和足够的人文关怀,那就是最有温度的工匠精神!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邓建华

(北京协和医院“新协和医事”征文比赛获奖作品)

作者简介:

邓建华

博士,主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科室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的临床研究及外科治疗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泌尿学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Urology、Brazil Urology、中华医学杂志等审稿人,《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9篇,参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肾癌多学科综合诊断与鉴别诊断》、《国家卫计委泌尿外科四级腔镜手术教材》等著作3部。曾获2013年北京医学会疑难病例讨论第一名,全国青年泌尿外科医师演讲大赛第二名。2014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参观访学,同年完成北京协和医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师资培训。

1.《医生需要有温度的“工匠精神”——随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李汉忠教授行医有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医生需要有温度的“工匠精神”——随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李汉忠教授行医有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