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红(1964-),男,天津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个
摘要:由第四国际诞生的“第五国际联盟”,自称是马列主义的国际工人阶级组织。作为一个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它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作为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它尽管软弱,却始终“在场”,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在“争取第五国际联盟”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妥协的革命斗争和对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具有在传统国际工人阶级组织长期缺失的环境中唤醒无产阶级阶级阶级意识和历史使命的现实价值;以托洛茨基主义为基础的“争取第五国际联盟”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也值得马克思主义政党借鉴。
[关键词]“争取第五届国际联盟”;革命;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自1943年共产国际解体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传统国际组织已经不复存在。由托洛茨基于1938年创立并试图与共产国际抗衡的“第四国际”,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而存在,不仅以各种流派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中也有一定影响。诞生于第四国际的“争取第五国际联盟”,就是这个国际工人阶级组织的代表样本。
一、“争取第五个国际联盟”的由来
十月革命后,欧洲普遍上升的革命形势要求各国建立或加强共产党组织,然后通过国际团结发动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革命。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试图成为组织和领导世界革命的中心,建立了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国际广泛而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共产国际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两大矛盾也在逐步深化。一个是逐渐成熟的共产党要求共产国际组织独立和中央集权的矛盾,一个是各国共产党要求党际关系平等互助的愿望和苏联以共产国际的名义强行干涉别国内政的矛盾。[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共产国际没有执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强各国共产党自治的政策,也没有执行会上提出的“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战线”的战略,削弱了共产国际的威信。[2]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与英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成为迫切需要,而苏联对共产国际的领导则成为英美等国质疑苏联联盟诚意的借口。[3]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国际终于在1943年解散。此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组织力的国际工人阶级组织。
出于对苏联“官僚化”及其通过共产国际控制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不满,以及发动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希望,1938年9月,围绕被苏联驱逐的托洛茨基周围形成的国际左翼反对派,成立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即第四国际。第四国际宣称托洛茨基和他建立的国际组织真正继承了列宁主义,希望共产党和各国工人阶级在第四国际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摆脱苏联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造成的无产阶级领导危机。理论上,第四国际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持否定态度。它对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对无产阶级自治管理的设计过于理想化,其纲领中提出的目标在实践中从未实现。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内部矛盾,许多新组织从第四国际中分离出来,其中“第五国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就是一个典型。它不仅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理论流派,流派繁多,而且是当前全球反资本主义社会运动中的一股有组织的力量。
“联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由英国“工人力量”、爱尔兰“工人团体”、法国“工人力量”和德国“工人力量”联合成立了“国际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以下简称“革命国际”)。《国际革命共产主义运动同志关系宣言》是在国际革命共产主义运动成立时发表的,宣言宣称,虽然托洛茨基创立的第四国际确实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但该组织领导人在战后逐渐脱离托洛茨基主义,无法从理论上解释历史变化。1951年,第四任国际领袖米歇尔·巴布洛特(Michel Bablot)长期号召党员渗透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导致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四分五裂。据革命国际称,这种情况导致工人阶级组织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中陷入深深的混乱和危机。他们认为,新的革命组织应该由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在各个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后建立,需要一个预备组织来建立“同性恋关系”的组织框架。“革命国际”就是这个新的国际革命组织的筹建。
1989年7月,认为成立国际组织的条件已初步具备的“革命国际”更名为“革命共产国际联盟”(以下简称“革命联盟”),并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成立大会。定位为“准备正式成立新的列宁-托洛茨基国际组织”的“革命联盟”成立时,发表了《托洛茨基宣言》[5],确定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现有支部力量、保证纲领和行动的一致性和纯洁性、每三年召开一次联盟会议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革命联盟”在2003年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最终更名为“争取第五国际联盟”,作为组建“第五国际”的筹备机构。截至2018年9月,联盟在奥地利、巴西、英国、德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瑞典和美国设有8个分支机构,部分无法组建分支机构的支持者分散在其他国家。
二、“联盟”的基本命题和特征
(一)“联盟”的基本命题
“联盟”的观点体现在两个纲领性文件中:从抗议到夺权:2003年发布的《世界革命宣言》[6]和2010年发布的《从抵抗到革命:第五次国际宣言》[7]。“联盟”赋予的历史使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为基础,建设工人阶级掌握生产资料、民主安排发展计划、满足人类需求、逐步消除不平等和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由“第四国际”诞生的“联盟”带有浓厚的托洛茨基主义色彩;作为活跃于21世纪的国际工人阶级组织,其抵制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一系列主张显示了当代工人阶级革命的实际努力,但科学理论的缺乏注定难以真正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再次蓬勃发展。
首先,工人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组织。“联盟”认为,建立工人阶级国际组织是工人阶级应对全球阶级矛盾新形势的必要举措。2008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二战以来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刻打击。资本家和他的政府把危机转嫁给了工人阶级,加剧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工人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组织,抵制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传递危机的行为,维护所有被压迫群体的利益。
“联盟”指出,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落后国家的工业发展,工人阶级的分布从仅集中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变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那些以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起点的国家,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产业工人数量的大幅增加,增强了全球工人阶级的力量,为全球工人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分散在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也在以各种方式抵制资本主义,如罢工、集会、占领、起义和革命,但工人阶级对分散在各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反击不能抵制全球资产阶级的有组织联盟,该联盟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联盟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团结起来捍卫他们作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资产阶级目前的全球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阶级以前的国际组织要么已经解散,要么仍然是支持资本主义的国际组织或国内政党。“联盟”由此判断,世界上缺乏统一的领导是目前工人阶级面临的最深刻的危机[8];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能在不同的国家展开,不可能以一致的战略和行动来回应全球资产阶级发动的统一攻势。
“联盟”强调,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造就了富人,也造就了亿万工人。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世界工人阶级,才是攻击资本主义的核心力量。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出现了工人劳动过程的国际一体化。互联网上便捷的信息传输使全球工人阶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交流。如果生产一切的工人都意识到自己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就可以用一致的行动迫使所有的剥削机器停止运转。首要障碍是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难以反抗资本主义。因此,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世界性政党,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真正团结起来,通过一致反对资产阶级来解放自己的首要目标。
第二,采取综合行动抵抗资产阶级的进攻。《联盟》指出,工人阶级要全面抵制世界资产阶级的进攻,首先要抵制全球资产阶级转嫁危机成本。面对2008年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萎缩,以利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世界上30亿人每天消费不足25亿美元,26亿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16亿人用不上电,10亿人没有读写能力的局面。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仍然通过削减实际工资和工作岗位,将危机成本转移给世界上的雇佣工人。抵制资本家转嫁危机,拒绝为经济危机买单,是世界工人阶级最迫切的共同任务。
“联盟”认为,迫使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措施限制资本主义,是工人阶级全面抵制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的工人阶级都应该要求政府国有化每一个宣布裁员的企业,每一个拒绝支付最低工资的企业,每一个不守法偷税漏税不赔的企业;要求政府提高对富人的税收,取消避税天堂,将向富人征收的重税投入学校、医院、大型项目等消除贫困,实现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再分配;我们应该向政府施加压力,坚决反对水、卫生和服务等基本公共部门的私有化。“联盟”明确表示,虽然资产阶级政府不会改变其阶级性,但工人阶级必须以一贯和强烈的行动迫使资产阶级政府做出有利于工人的让步。
“联盟”还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边缘群体,如穷人、普通工人、妇女、年轻人、少数民族和移民,都属于被压迫者的行列。工人阶级应该与世界上所有被压迫人民团结起来,采取行动支持被压迫人民为自己的权利而进行的各种斗争——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决,土著人民争取土地权,少数民族争取平等的民族权利和公民权利,这些都是工人阶级全面反抗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第三,用坚定的革命立场保证工人阶级的组织领导能力。“联盟”认为,导致工人阶级组织领导能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领导阶级革命地位的下降。“联盟”试图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将“联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坚定革命立场、反对各种工人阶级组织内部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工人阶级国际组织。
“联盟”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改良主义对工人阶级组织的侵蚀。在“联盟”看来,今天自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都陷入了改良主义的泥潭,丧失了革命性质。欧洲的社会民主党和工党从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变成了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党。这些曾经促进有限改善的政党现在指的是工人而不是资产阶级——降低工资、削减福利和私有化。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欧和中欧共产党将意识形态坐标向右转,在执政或参政时支持削减社会支出和私有化。执政的共产党,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和古巴共产党,推翻了君主制或资本主义制度,但既不允许工人阶级掌权,也不实施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计划。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虽然号称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查韦斯和莫拉莱斯的“玻利瓦尔社会主义”却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远非真正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彻底消灭改良主义,才能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才能以坚定的革命立场把工人阶级引向社会主义。
“联盟”还指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坚决斗争中尽可能争取动摇的中学。这些中间派有时表现为懦弱的机会主义——当他们对改革抱有幻想时,采取机会主义策略来拥抱改革,有时表现为无助的宗派主义——当他们对改革派政党表示善意的倡议被拒绝时,奉行利己主义的拒绝政策。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的革命政策和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工人阶级永远不能依靠中学获得解放,所以首先,他们必须与中学的地位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学在阶级斗争、反种族主义、反帝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反危机斗争也对改良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要在坚决斗争的基础上,帮助中学克服立场动摇的传统,引导他们把革命政策和群众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以“联盟”为中心的革命力量的壮大。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联盟》指出,工人阶级政权的建立是使不平等、危机、战争、剥削、阶级成为遥远记忆的前提,也是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
在政权的建立上,“同盟”提出了两种途径:通过革命直接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通过工人阶级政府的形成间接获取政权。“联盟”认为,工人阶级中的革命者是夺取政权的积极力量,但仅靠革命者无法取得革命成功。革命的成功需要爆发统治阶级无法解决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客观条件,需要工人阶级和下中产阶级因不堪忍受的苦难而不愿继续支持旧秩序的主观条件。在满足这样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政党应该毫不犹豫地领导革命,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在革命条件没有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工人阶级政党应通过总罢工、占领工厂等直接行动,积极驱逐右翼政党,借助工会、改革派政党等手段,建立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府,从而间接获得政权。
“联盟”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后,必须保持革命本色。“联盟”指出,如果工人阶级以革命的方式直接掌握政权,就不能简单地接管旧的国家机器,而必须在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前提下重建它。工人阶级政党要坚决打击那些企图用工人阶级专政来恢复资本主义的人,工人阶级国家绝不允许新的官僚阶级对工人阶级实行专政。在间接建立政权的道路上,革命骨干必须警告所有的工人阶级,依靠群众运动获得政权的改革者将尽一切可能遣散战斗队伍,为资产阶级服务。工人阶级骨干必须号召工人领袖、工会和工人阶级政党共同组成一个与资本家决裂、符合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府,并向改革者提供一个计划,使这样一个政府成为工人阶级获取国家权力的桥梁。“联盟”还强调,无论如何获取政权,工人阶级要想真正获得国家政权,就必须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力量和军事官僚机构,代之以工人自卫队和工人委员会。
(二)“联盟”的主要特征
“联盟”作为一个理论学派,和国外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学派一样,把他们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工具和建立社会主义蓝图的基础;“联盟”作为当代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追求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以建立工人阶级政权为最终目标,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
首先,厚厚的托洛茨基主义。作为一个继承托洛茨基主义衣钵的组织,托洛茨基的基本政治思想——连续革命理论、世界革命理论和反对工人阶级组织官僚化是“联盟”的基本理论来源。在“同盟”看来,虽然托洛茨基时代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已经成为过去,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控制之下,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虽然人民政权首先要在一个国家获得,但是社会主义只能通过向全世界延伸,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不断革命是工人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理论已经被“联盟”完全继承。“联盟”还认为,资产阶级在全球化时代紧密的全球联盟凸显了托洛茨基“世界革命”理论的价值,这也是“联盟”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摆脱民族意识束缚,共同组成世界性革命党的理论基础。“同盟”始终坚持托洛茨基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把苏共和受苏共影响的共产党视为官僚斯大林主义政党,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工会领导人视为被收买的、与资产阶级合作的特权工人;这种理解与托洛茨基对工人阶级政党官僚化的坚决批判在逻辑上是严格一致的。
其次,注意有组织的实际行动。不同于国外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认为“书本的意义比理论知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更重要”[9],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当代组织,“同盟”理论不是研究,而是强调有组织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虽然“联盟”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他们比那些潜心学习的“马克思主义者”更马克思主义。在宣传工作方面,“联盟”借助互联网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它有一个11节的官网,肩负着传播“联盟”基本理念、争取“联盟”新成员和支持者、动员反资本主义意识的任务。“联盟”还十分注重在官网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战争、环境、教育等问题,大力宣传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反抗活动,鼓励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和被压迫者开展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行动。“联盟”还通过其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分支成员,以当地语言发布小册子和简报,宣传“联盟”计划,并根据“联盟”理论对其国内问题展开现实批判。
“联盟”非常重视自身的组织建设。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发展会员,在会员达到一定数量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它以开放的态度吸收那些与它的纲领基本一致的左翼组织,为将来的革命行动建立统一战线。“联盟”还特别注重吸引年轻一代,积极筹划青年革命组织的建设。“联盟”在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是将英国、德国、奥地利、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赞同“联盟”纲领的青年组织起来,建立青年国际组织“革命”,积极寻求将分散在不同国家的“革命”聚合成“革命青年国际”,从而扩大“联盟”的影响力和组织作用。
最后,毫不妥协的革命斗争。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真正的工人阶级政权为目的的“联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始终强调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妥协的革命斗争。这种不妥协的革命斗争表现在,它从来不同意把斗争限制在资本主义制度内为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而斗争,而总是指望通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彻底推翻资本主义;表现为一贯坚持“连续革命”、“世界革命”,反对工人阶级政党官僚化;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工人阶级应该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来捍卫革命成果。这种对革命毫不妥协的坚持,是复杂的外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结盟”的突出标志。
而这种毫不妥协的革命斗争也使“联盟”表现出过于教条化的特点,其基本表现之一就是反对一切市场经济。“联盟”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所有问题的根源,如贫富分化、生态灾难、歧视、战争等。,就是市场,只要允许市场经济存在,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无法根除。因此,“联盟”不仅反对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市场经济,而且反对一切形式的市场经济,坚持认为允许市场经济存在是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的不完全表现。[10]
三、“联盟”的当代价值
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联盟”的实力还是很弱的——即使在现有的30多个托洛茨基主义国际组织中,“联盟”的数量应该在10个左右[11],从2000年到2003年16个成员的离开就可以看出其实力的薄弱,被“联盟”视为巨大的损失。[12]作为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联盟”缺少会形成组织合力的领导者。尽管如此,“联盟”在当代世界仍有重要价值。
(a )"联盟"的激进存在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式和内容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光谱中,有保守的、中间的、激进的政党或组织,“联盟”是这一光谱中的激进存在——呼吁革命,抵制改革,呼吁在国际工人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夺取政权,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凸显出强烈的激进特征。虽然“联盟”的激进化是教条化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联盟”的激进化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来,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在批判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外的过程中进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一直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不同政党和组织的互动中发展的。“联盟”这一激进立场不仅可以通过观点的碰撞和冲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工人阶级的考验和选择中的实践效果的提高。“联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光谱中几乎是激进的左派,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改革派妥协的有效制衡。因此,虽然我们必须警惕“联盟”违反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教条主义理论的观点,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进行批判,但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联盟”的存在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力。
(2)“联盟”的顽强斗争激发了广大工人阶级追求解放的精神动力
在新自由主义开始、资本主义制度似乎“别无选择”的所谓“历史终结”时代,“同盟”坚持不懈地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者站在激进左翼的立场上反抗资本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管理的政权。虽然“联盟”还远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但“联盟”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仍远非其目标,尽管“联盟”与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弱得不成比例,但在传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长期缺席的国际环境中,这个国际工人阶级组织对全球资本主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明,有一个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彼岸。虽然“联盟”这一理论命题带有顽固的托洛茨基主义倾向和严重的教条主义色彩,“联盟”提醒全球工人阶级在各国工人阶级更加注重争取本国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的大环境下,国际团结的必要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缺乏统一的国际领导的情况下,它揭示了建立国际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必要性;在左翼政党以选举为获取政治权力的主流渠道的大背景下,揭示了获取政治权力的革命方式的存在。这种“联盟”的提醒,有助于工人阶级聚集精神力量,唤醒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激励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到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环境下,自觉行动起来反对资本主义。面对资本主义所谓的“生命力”,“同盟”总是以乐观的精神宣布资本主义末日的到来和革命机遇的到来,但它试图通过资本主义危机的每一次机遇来推动革命前进,其革命热情和意识也值得借鉴。
(三)“联盟”斗争策略为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同盟”逐渐形成了一套鲜明的斗争策略,为当前国际环境下工人阶级的斗争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第一,贯彻利益原则。“联盟”在制定方案和采取行动时,始终注重寻找工人阶级的利益关切——失业、贫困、移民、平等、环境等问题,从当今国际环境下资本主义体系内工人阶级的直接利益需求切入反资本主义斗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旦‘思想’离开‘利益’,他们肯定会出丑”[13]。在任何时期和环境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必须围绕工人阶级和被压迫者的利益采取行动,以获得工人阶级的支持和拥护;在传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缺失和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发展的现状下,利益切入点的选择应统一在组织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分歧上。只有平衡工人阶级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动员。其次,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宣传。为了扩大影响力,“联盟”将成为一个“好斗的宣传团体”作为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特别注重通过互联网宣传“联盟”的思想,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危机和弊病,在世界各个角落传播反对资本主义的“联盟”抵抗运动,使“联盟”显示出远超其实力的影响力。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多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有效性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当今时代的一切工人阶级政党,都要特别注意运用网络宣传手段,善于在宣传斗争中积极打击和打赢舆论战。最后,与资本主义争夺年轻一代。无论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谁吸引年轻人,谁就在未来的斗争中获得优势。以青年为革命种子的“联盟”成立“革命青年国际”,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的努力,值得所有工人阶级政党关注。
(4)“联盟”带来的问题值得工人阶级政党借鉴
“联盟”理论和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所有工人阶级政党可以借鉴和努力避免的教训。“联盟”号称是马列主义的真正继承者。在其纲领中,“政治权力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的转移只能通过受压迫的群众在由其先锋队组成的革命党领导下的暴动来实现。”以“世界工人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的形式出现的带有马列主义特点的话,会使人误以为“联盟”是马列主义的真正继承者。但实际上,“联盟”的理论基础是托洛茨基主义;“联盟”摘抄、模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中的文字,只为证明托洛茨基是列宁主义的真正继承者。对于一个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来说,“根据需要找到很多语录,说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的一切话,生硬地‘切割’发展和创新的生活实践,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14]。“联盟”最大的缺陷是无视工人阶级迫切的实际需要,一味强调推动世界革命的决定性斗争。如此顽固的教条是工人阶级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回应的重要原因。而这种顽固的教条,不仅是“联盟”不成熟的表现,也表明了这个自认为是列宁主义真正继承者的组织,对马列主义的背离。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早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婴儿病》中就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能只根据革命的情绪、愿望和决心来制定自己的斗争策略。我们不能忽视阶级力量和工人阶级意识的对比,反对任何妥协。“没有一个善于检查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这场斗争就不可能顺利进行”[15]。因此,我们从根本上不同意“联盟”把托洛茨基看作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理解,不同意“联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工人阶级组织。这也是为什么“联盟”虽然声称要建立一个国际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世界革命,其组织形式也具有工人阶级国际组织的表面特征,但其理论影响力、组织力量和实践能力却远不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典组织,很少有社会主义和左翼政党赞同其理论主张。然而,“联合”这一毫不妥协的革命命题很难得到世界工人阶级的广泛响应,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两个时期取得成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绝不能脱离国情和工人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真正坚持科学的、当代的、中国的、大众的马克思主义。
[1]林建华。从世界革命看共产国际的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4: (8)。
[2]沈志华。中共情报局的建立和目标——兼论冷战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J]。中国社会科学,2002: (3)。
[3]沈志华.斯大林与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J].探索与争鸣,2008: (2)。
[4]《MRCI兄弟关系宣言》。http://www . fifthininternational . org/content/mrci-declaration-brother-relations。
[5]托洛茨基主义宣言[EB/OL]。http://www . fifthininternational . org/content/key-documents/trotskyist-manifest。
[6]从抗议到权力——世界革命宣言。http://www . fifthininternational . org/content/promise-power-manifest-world-revolution。
[7]从抵抗到革命——第五国际宣言[EB/OL]。http://www . fifthininternational . org/content/resistance-revolution-manifest-fifth-international
[8]工人阶级领导的危机[EB/OL]。http://www .fifthininternational . org/content/crisis-working-class-leadership。
[9][加]本·阿格。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申智等人,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28。
[10]反对市场社会主义[EB/OL]。http://www .Fifthinternational.org/content/against-market-socialism.
[11]曾淼。世界托派运动:组织、理论与国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1-92。
[12]党的建设和反对派[EB/OL]。http://www . fifthininternationalorg/content/party-building-and-反对派。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6。
[1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15]《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4。
1.《第五国际 “争取第五国际同盟”的缘起、特征及当代价值--陈 弘,王荣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第五国际 “争取第五国际同盟”的缘起、特征及当代价值--陈 弘,王荣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97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