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高峰期和病原体检测在更多地区的发展,儿童感染的报告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在总结部分儿童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疾病特点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儿童病例的诊断标准、处置程序、治疗和防控提出建议。
2019年12月中旬,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迅速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0年2月7日24: 00,2019-nCoV已扩散至全国各地和24个海外国家,疫情严重[2]。2020年1月21日,国家健康与福利委员会将2019-nCoV肺炎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并根据甲类传染病采取防控措施。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2019-nCoV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随着疫情进入高峰期和病原体检测的发展,儿童感染的报告病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新生儿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五版)》和WHO《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暂行指南》[3,4],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提出儿童2019-nCo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建议,供儿科临床医师参考。
一、冠状病毒的致病特点
已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有6种,包括α-229E和NL63、β-OC43和HKU1、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年的今天,nCoV成为β冠状病毒的新成员。位于病毒表面的尖峰糖蛋白(S)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可用于分型。核蛋白可以作为抗原诊断。
目前对2019-nCoV的理化特性还缺乏了解,但可以参考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5]。SARS冠状病毒在体外自然环境中长期存活,在室温24℃的尿液中存活10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中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存活15天左右,在各种表面存活2 ~ 3天。病毒对温度敏感,可在37℃下存活4天,在56℃下灭活90 min或75℃下灭活30 min。75%乙醇(5 min)可灭活病毒。紫外线(1 h)、含氯消毒剂(5 min)、乙醚(4℃24h)可杀灭病毒。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病毒核酸从潜伏后期到恢复期,在连续两次转阴前具有传染性和高度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和其他病毒驱除者(如潜伏期和恢复期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方式:
呼吸道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形成的带有病毒的飞沫容易被感染。携带病毒的气溶胶粒子可能是通过空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通过空的气体传输在封闭的房间中非常容易发生。接触传播是另一个重要途径,用被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眼的黏膜(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被污染的物体)即可感染。已经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携带病毒的粪便可能通过污染环境传播病毒。
3.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人一般都是易感的。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全国确诊病例34546例,疑似病例27657例,治愈病例2050例,死亡病例722例。疫区所在地湖北省是重灾区,确诊病例24 953例,治愈病例1 115例,死亡病例699例。24个海外国家确诊278例,死亡1例。从报告的感染人群来看,年龄在36小时到96岁之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患有基本疾病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重病和死亡的风险很高。本次疫情聚集特征明显,短时间内形成“第二代”感染者,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快速增加,说明2019-nCoV传染性很强。截至2020年2月7日24: 00,全国共报告285例儿童确诊病例[2]。现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26.8%(69/257)有疫点暴露史。71.2%(183/257)有明确的家族聚集史。报告了3例新生儿感染病例,其中1例17日龄儿童经家庭护理人员(第一次患病)和母亲诊断后确诊;一个新生儿在5天的时候出现发热,其母亲是确诊患者。另一例为疑似患病妇女急诊剖宫产所生新生儿,其母亲确诊为产后,出生后36 h采集的咽拭子病毒核酸呈阳性。2019-nCoV病毒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需要进一步确认。没有儿童死亡的报道。
三、2019年儿童nCoV感染的临床特点
潜伏期短至1 d,长至14 d。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儿科(方枫、、刘同林、、邱、舒赛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赵冬池);武汉儿童医院(印伟)风湿免疫科;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刘志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传染科(宁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儿科(金润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刘春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王天佑)
参与本方案评审的专家(按单位拼音排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丁杰、杜俊宝、姜玉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宋红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免疫科(杨喜强,赵晓东)、儿童保健科(李海奇)和重症医学科(徐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国英桂永浩)、传染病科(曾梅);广州妇幼保健院传染病科(许仪)和消化科(宫四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儿科(陈玲、严昊、刘兴楼、周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张智全白燕);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吴亚斌);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赵);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于洋);解放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冯志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孙坤);上海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陆泉);上海儿童医疗中心(王赢)重症医学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洪建国);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科(钱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胡一基,沈),重症医学科(钱素云);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毛萌);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郑跃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蒋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杨浦);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路)和急诊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赵);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程)
1.《博卡病毒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博卡病毒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9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