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每天早上,和57.4万人一起阅读”
我不与任何人争论/我不在乎与谁争论/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的手被烘烤/生命之火升温/火枯萎/我也准备好要走了
——英国诗人兰德(江洋译)
我一百岁了,已经到了人生的边缘。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我的生活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很快就要回家了。
——江洋写于一百岁
5月25日凌晨1点,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者江洋与钱钟书夫人病逝于北京。一个半月后,7月17日,是她的105岁生日。记者从《江洋全集》的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曾告诉负责编辑胡,说,如果他死了,他不想当新闻,也不想被打扰。在她有生之年,留下了最后一句话“火化后会发讣告”。
江洋,本名杨吉康,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妻子。她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无锡。杨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杨荫杭很小就在日本学习。后来成为江浙著名大律师,担任浙江省高级司法厅厅长。江洋1932年毕业于苏州苏州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上海奥罗拉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当江洋在学习的时候,她的老师写了“仙女很安静”。她也喜欢音乐,会弹秦越,擅长长笛和昆曲。大学期间,我自学了法语,拜了一位比利时女士为师,学了一口法语,受到清华大学梁教授的称赞。
20世纪40年代,江洋的戏剧《心满意足》和《化真为假》相继在上海上演。盛况空之前,1946年2月,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连载《围城》,人们问:“钱钟书是谁?”有人回答:“江洋的丈夫。”1945年,夏衍看到江洋的戏剧,精神一振,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江洋!”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受到冷遇,江洋在此时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1958年,她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翻译了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1978年《堂吉诃德》中文译本出版时,恰巧西班牙国王访华,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20世纪50年代,美学家朱光潜说江洋是中国散文和小说翻译的佼佼者。
虽然江洋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她对名利无动于衷。她生前住在北京三里河的一个宿舍小区。她的家是数百户家庭中唯一没有封闭阳台或室内装饰的。自从1977年这家人搬进来后,她就没离开过。独生女和丈夫钱钟书死后,她一直闭门造车,家里只有一个叫吴的保姆。
当江洋80岁生日的时候,夏衍为他写了一句题词:“没有官员,没有职位,自由生活,有知识,独自创造伟大的文字。”事实上,江洋和钱钟书一样,对生日的不满是出了名的。90岁生日,她在清华大学招待所躲了几天,以免打扰。2013年,当他102岁生日临近时,江洋写了一篇小文章,回应了每一个前来祝贺的朋友,“给我吃面条就好”。
我不和任何人争论。我用生命之火取暖
作者|罗银生(杨玉川作者)
一个
走出“冷苏家族”的“四小姐”
江洋先生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江洋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冷素食家庭”。她的曾祖父和祖父不过是学者和穷官员,但他们都很诚实,喜欢读书。
江洋于1911年7月17日(农历6月22日)出生于北京,原名杨吉康,后来化名江洋。江洋出生时,有三个姐姐,寿康、同康和康润,所以她是第四个。
1920年,江洋随父母移居上海。她和三姐去上海祁鸣女子学校(现徐汇区第四中学)学习并留校。我父亲杨荫杭怀疑上海社会太复杂,决定定居苏州。
江洋定居苏州后,开始上中学,并进入苏州振华女子学校。她才十六岁。因为她个子小,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
年轻的江洋
1928年夏天,江洋准备进入大学。这时候清华刚开始招女生,招学生还不到南方。所以江洋不得不被附近苏州的东吴大学录取。
江洋在苏州大学学习了一年后,学校给了他们不同的科目。她的老师认为她有条件学习科学,因为江洋有点像她父亲嘲笑的“低能儿”。虽然她不是每科都考100%,但发展一般,没有偏离主题。
江洋想上法律预科课程,并计划成为她父亲的助手,这样她就可以接触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积累经验,然后写小说。虽然杨荫杭让女儿自己选择,但她极力反对自己学法律。他自己也不热爱律师这个职业,所以决定不要女儿当帮手。另外,她能为他做什么?因此,江洋不得不转入政治部。
虽然江洋进入了政治科学系,但她对政治学不感兴趣。她只是要求她的功课敷衍了事。她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广泛阅读。
江洋在东吴大学读大三时,她的母校振华女子学校的校长申请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江洋告诉她的父母,她不想出国学习政治,只想在清华研究所学习文学。后来她考上了,当然父母也很开心。
二
在清华,遇见钱钟书
在北京大学生活期间,发生了一件决定她一生的事情,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相识和爱情。对此,她的母亲唐经常调侃说:“阿吉的脚是用月亮下老人的红绫绑着的,所以她只想考清华。”
江洋的室友和他儿时的朋友姜恩珍在苏州。江洋曾经写过一首老掉牙的诗《川流四章送恩典去长城》,送给她的朋友姜恩珍和她的未婚夫钱钟书。钱钟书当时已经在清华出名了。1932年春天,江洋在清华校园里遇见了他。
那一天,清华校园里的紫藤怒放,香气袭人。江洋去看望老同学孙凌先,她和江洋来清华借书。孙凌仙也要去看望他的堂弟,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
孙凌先把钱钟书带到顾月堂门口。根据清华的校规,男生是不允许进女生宿舍的。杨澜回忆道:“我刚出古月堂,看到他了。”
江洋仍然记得他们在优雅的“工”字形休息室里谈过几次。钱钟书鼓励她报考清华外语系研究生。江洋自学了一年,1933年夏天考入清华外语系。她的同学包括季羡林。今年夏天,她和钱钟书在苏州订婚了。
为了在出国前结婚,钱和杨决定在1935年夏天举行婚礼。他们的婚礼在无锡七尺广场举行。这一天有许多客人出席。清华的同班同学有陈和赵。
新婚的钱钟书(左)和杨澜乘船去英国留学
婚后不久,江洋和丈夫钱钟书一起去了英国。他们将在学期开始前到达牛津。钱钟书已被官方安排进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而江洋正在接触招生。她打算进一所不是供住宿的女子学院,但是那里学文学的地方已经满了,所以想入学只能学历史。
钱钟书和江洋在牛津
这显然不是江洋的愿望。她曾经心想:“如果我本科去清华外语系,如果我选修戏剧,也许可以写个小剧本,也许院长会把我作为培养对象。但是我的兴趣不是戏剧而是小说。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怎么捉弄人,就是觉得不服气。既然没有公费出国的机会,我就和钟书一起出国,借他的光省点生活费。”
钱钟书和江洋除了在这里听课以外,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他们借了很多书,涉猎了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等各种书籍。,占据固定座位,本地一个一个阅读。
三
“孤岛”的陷落使戏剧创作一鸣惊人
江洋、钱钟书留学欧美时,正巧二战阴云密布,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河山。面对国难,他们中断学业,匆匆踏上了回国之旅。
1938年9月,法国邮轮阿多斯号驶往中国。江洋和钱钟书告别了法国朋友,带着女儿钱媛登上了船。
孤岛时期,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缘》出版,陈、、李健吾等评论家对此帮助很大。钱钟书夫妇小聚,以表谢意。他们几个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了戏剧,陈和李健吾都极力鼓励写剧本。
戏剧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文艺界、戏剧界著名人士黄、夫妇、、李健吾、陈等先后主持了“上海职业剧团”和“上海劳动剧团”。当时上海专业剧团已经运营很久了,他们到处找好剧本。当时,只有几个人写剧本,”但江洋脱颖而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快感》和《化真为假》都是喜剧,中国戏剧库(凌克语)有几部好作品。
江洋在初出茅庐时就一鸣惊人,《心满意足》引来阵阵欢呼。然而,她步入戏剧世界并非偶然,这源于她对城市市民生活的体验和知识分子生活的积累。上海海滩,一座大都市,有着独特的新旧交融、土与海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是剧作家灵感的源泉。江洋非常熟悉十里洋场普通人灰色的平庸生活。该剧深刻地展示了上海市民生活的尴尬和弱势,剧中人物的喜剧因素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
复旦大学教授赵在《追忆文坛往事》一书中写道:“女士原名,她的第一部话剧《心满意足》在金都大剧院上演。李健吾也上台演老人,林斌演小孤女。以前看过,感觉这部剧刻画的是世界,刻画的是人,非女性写不出来,但又如此细腻,不禁赞叹。”
随着《心满意足》的成功,江洋努力创作了喜剧《把真理变成假》、《游戏世界》和悲剧《冯旭》,这是江洋唯一的悲剧作品。最早出版于抗战胜利后不久郑振铎、李健吾合编的大型文学月刊《文艺复兴》,并在该杂志第三、四、五期连载。
钱钟书《围城》写于1944年,完成于1946年。就像书的原序里说的:“两年忧世伤人”,有一种焦虑的心情,忙着写《谈艺录》;他三十五岁生日的诗里有一句话:“诗不能定在树旁,不能有蜜蜂钻窗”,这恰恰是不能顾及的心态。这种“灶下仆”的精神是可敬可爱的,正如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写道:“这本书写了两年。两年的悲伤,想停下来。由于江洋女士的不断监督,她为我屏蔽了很多东西,节省了时间,并且能够一个劲儿地完成。像往常一样,这本书应该献给她。”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江洋为它的成功出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她还分享了“闺中之乐”:“每天晚上,他都给我看写好的稿子,眼巴巴地看着我的反应。我笑他就笑;我笑,他也笑。有时候放下稿子和他一起笑,因为不仅仅是书里的东西,还有书外的东西。我不用解释我在笑什么,但我知道对方。然后他告诉我他下一段要写什么,我就眼巴巴的等着他写。他平均每天写500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最终稿,不再改动。”
故意的
大一开始,翻译创作是平等的
上海于1949年5月解放。这时,江洋和钱钟书已经收到清华大学的聘书。江洋一家离开上海,定居北京,从未离开过首都(除了“文化大革命”和“五·七干校”)。江洋和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学习,度过了难忘的学生生涯。现在两人都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在那里他们将负责教练。夫妇俩8月24日带着女儿登上火车,8月26日抵达清华。
钱钟书主要指导研究生。江洋是兼职教授,因为按照清华的旧规定,夫妻不能是同一所学校的专职教授。兼职是按小时计酬,工资很少。她自称是“临时工”。后来,清华废除了旧规定,系主任要求江洋做全职教授,但她只想做一名“临时工”。她认为自己可以以“临时工”的名义“逃离会场”,因为她还没有“改革”,还不能适应。清华初期,江洋翻译出版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懒》。
1953年初,根据安排,江洋和钱钟书被调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1956年,文学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系。1977年,学院独立,并扩大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木为首任院长。
起初,江洋和钱钟书都在文学院外国文学研究组工作。不久,钱钟书被郑振铎借调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组,用钱钟书的话说,“从此”他再也没有动过。后来古群和外国语群分别升格为文学学院和外国文学学院,夫妇俩分别成为这两所学院的研究员。在此之前和之后,江洋开始翻译法国作家勒萨雷的名著《吉尔·布拉斯》。
1959年,江洋忍不住感到痒,开始写研究文章。就在那时,她写了《论萨克雷的名利场》。这篇文章是江洋为《名利场》写的,是她妹妹杨碧翻译的著名英文经典。为了翻译好《堂吉诃德》,江洋在1959年初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两年,并于1961年开始翻译。到1966年,她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的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不断干扰,直到1976年才完成。
文化大革命十年,江洋遭到攻击和迫害。
1976年10月,长达十年的内乱终于结束。江洋和钱钟书也在1977年上半年结束了他们的“流亡”生涯,搬到了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国务院宿舍。他们的新房子宽敞明亮。说起这个新房,是钱钟书的老同学胡乔木的结果。
如前所述,江洋早在1959年就选择了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作为翻译的新起点。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四分之三的翻译作品已经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江洋心爱的译作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回归”,但往后的岁月成了她的“冷却”期。五·七干校回来后,她对旧译文不满意,在原文的基础上从头开始,提高了“翻译度”。最后她通过了“点复”(点击了上万字)。“文革”结束前后,她努力工作,最终翻译了70多万字的小说。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堂吉诃德》的中译本。它的出现填补了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翻译中的一个空空白,立即受到西班牙的高度赞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向江洋颁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洋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散文创作,相比四十年代有了很大的突破。她的散文作品被收藏,包括《干校六记》《饮茶》《杂记》《杂文》等。,而且收藏之外还有很多随笔。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江洋的代表作是《洗澡》,这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部小说。它通篇使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芸芸众生。
《洗澡》的各种版本
五
“打扫战场后”,“我们三个”重逢了
江洋的家庭充满了爱与和谐的气氛,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短短两年里,江洋遭遇了许多不幸。第一,老人之前爱女儿,钱钟书一直病重。次年,钱钟书也离开了江洋。
1998年钱钟书去世后,年近90的江洋,花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把钱钟书留下的零散、残破的手稿仔细整理,有条不紊地整理出来,然后又陆续付梓。江洋曾笑着说,他还是“钱办主任”,家人留下来“收拾战场”。
多年来,江洋整理了钱钟书的笔记,其中外文笔记178篇,3.4万页,中文笔记数量大致相同;否则《日扎》23卷,2000多页,合起来有40卷。江洋在《钱钟书手稿》序言中说:“很多人都说钱钟书记性很强,过目不忘。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这样的“神”。他只是善于读书,肯努力,不仅读书,还会记笔记;不仅读了一两遍,还读了三四遍,不断的填笔记。所以,他虽然读书很多,但也不容易忘记。”
江洋和钱钟书一样,一生淡泊名利,人们对他的家庭生活也不甚了解。其实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个长期蜗居,吃苦耐劳,只知道埋头学习的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家。
1981年,杨澜、钱钟书和钱媛在三里河公寓被带走
江洋的体形属于长寿老人。她又瘦又轻,走路不弯腰驼背,白发里包着一些黑发,牙齿基本完好,思维敏捷。最好的证明就是她90多岁了还在写书,当然人老了难免会生病,但是杨先生很注重锻炼。只要前几年天气好,她肯定会出去散步。后来杨先生不再在院子里走,而是坚持每天在家走7000步。院子里的人说她可以活到120岁。她笑着说:“活这么久太辛苦了。”可见她对生死豁达。
在百岁生日那天,江洋和她三姐从美国回来的孩子住在一起,其他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杨澜曾经对几个知心朋友说,太热了,别来过生日了。“你在家给我吃一碗生日面,别打扰大家。”
2014年,《江洋全集》正式出版九卷。完整的收藏品包括江洋的新作《洗澡后》,这是江洋的小说《洗澡》的续集。《洗澡》结尾,互相仰慕的徐燕成和姚蜜约定只做朋友。如果说钱钟书的《围城》读起来是无奈和命运像走进了死胡同,那么江洋的《洗澡》读起来是对难以结婚的恋人的遗憾和不甘。《洗澡后》最后一句是童话式的,“姚太太和儿媳妇(编者按:徐燕成和姚蜜)从此幸福地生活在院子里”。这个大团圆的结局,体现了老人特别的善良和慷慨。
杨绛全集
经过三年多的整理,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48卷《钱钟书外文手札》。负责编辑陈洁感慨地说:“杨澜先生的一个梦想实现了。”
2014年5月钱钟书《外国语言文字札记》第一版出版后,商务印书馆、莫芷、易家联手,隔几个月就出一张专辑,送到江洋。每次她早早地坐在客厅里等待,那种喜悦和急切是无法言表的。她经常看着靠墙的矮柜子,指示保姆把72卷《钱钟书外文笔记》和《汉文笔记》放在柜子上,旁边放着钱钟书和女儿钱媛的照片。
我的亲人离开已经快二十年了,江洋一个人留下来清理战场。现在,江洋已经悄然离世,享年105岁。唯一的安慰是“我们三个”终于团聚了。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6年5月26日的《新京报》,C02-03。作者:罗银生(《江洋传》作者),编辑,白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站起来,坚持原书评
▼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亮点
封闭社区|民科| 2016年期待之书| 2015年剩余珠子之书|罗宾|引力波|“美人鱼”|孔飞力| 2015年好书|妙译|剩女|丰子恺|偷书|岛上写作|同性恋群体形象|弟子规则|康夏|权力的游戏|小王子|孤独图书馆|黄家驹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去书评君的店~
正在加载
1.《男生不许进 我和谁都不争,用生命之火取暖 | 纪念杨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男生不许进 我和谁都不争,用生命之火取暖 | 纪念杨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3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