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信息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如何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应着眼于“潜力”

在分析判断“情况”时,很多人谈的是“形式”,但在谈及“势”时,缺乏基于深刻分析的判断。其实,“势”不仅是聚集我们力量的方向,也是分析形势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孙子兵法》说“善战者只求势”,观势者智,控势者胜。如果我们能观察情况并控制它,我们就能赢。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情况。

首先要看数字和内涵。现在很多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经常引用大量数据,大家对数据的关注度更高。其实是时候多关注数据背后的内涵和本质了。

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6%。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增速在10%左右。近年来,经济增速在6%-7%之间,尤其是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6.4%,比2018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虽然这个数字在我们的预期范围内,但是大家似乎都觉得增长率还是有点低。这个数据反映的内涵是,我们在更高的基础上,在更高的数量上,特别是在更高的质量上成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情况,会更客观一些。2018年,中国GDP总量为13.6万亿美元,增长1.36万亿美元,约等于2017年澳大利亚经济总量。更关键的是,我们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之后,整个经济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具有向高质量增长转化的含金量。

第二,既要看局部,也要看整体。现在谈中国特色,一定不能忘记中国是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走其他国家的老路。现在,在研究房地产发展模式时,一些理念和观点往往会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情况,如新加坡、香港、瑞典等。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国力也不一样,要考虑国情的差异。现在中国的一些省份,其实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差不多大小。比如2018年广东省GDP总量为9.73万亿元,超过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广东GDP可以排在世界第13位。中国是典型的大经济体,区域条件不同,行业条件不同,有好有坏。因此,我们必须把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本地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市场总体稳定。比如我们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如果这些地区稳定了,那么中国经济就基本稳定了。

第三,看现状,也要看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趋势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即应该由统治者判断中国经济符合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只看一个简单的数字。只要方向明确,趋势就有希望。以深圳为例。2008年,深圳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但加快了转型,增强了创新动力。2018年,深圳GDP增长7.6%,增速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快。经济总量超过2.4万亿元,首次超过香港。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突破9100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达到4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超过910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和先进高技术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2.1%和67.3%。同时,有些地方数字漂亮,指标先进,但如果不注重高质量发展,未来发展肯定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具体分析

第一,整体经济形势稳定。

基于以上的理解,如果我们看看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就会发现这个增长还是挺不错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达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6.5%的增长目标。未来两年,只要保持在6.2%左右,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9年第一季度调查失业率为5.2%;4月份,全国城镇失业率为5.0%,低于5.5%的预期目标。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8%,4月份这一数字达到2.5%。第一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1万亿美元。总的来说,目前的经济形势仍然稳定。

二是稳中有压,变化因素增多。

在我看来,对当前经济形势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稳中有压,变中有增”。那么对策应该更全面。

今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保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只有当你想到危险时,你才能生活在和平之中”。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普遍趋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两个因素都是周期性的,但更多的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持续的力量,增加耐力,勇于应对困难”。

在国际上,我们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巨变”,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对世界形势做出的重大判断。这既是可变的,也是有机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根据中央的决定,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机会在哪里。

首先,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事实上,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转变来自于2018年的一系列变化。1918年,美国提出威尔逊主义,1929年左右的大萧条时期有一段时间没有采纳。事实上,美国的外交战略是一致的。很明显,有三种理念:美国责任、自由主义和多边主义。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二战后形成了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内的联合国。但现在美国已经从“美国责任”变成了“美国优先”,从自由主义变成了进攻性的保护主义,从多边主义变成了单边主义。事实上,美国外交战略的这种转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从未发生过。它是国内政治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的产物,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这种变化不仅是美国自身的变化,也是与中国崛起的叠加,形成了这种全球治理理念的差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8年全球GDP为84.74万亿美元,总人口接近75亿(74.96亿),全球人均GDP为11305美元。美国GDP为20.49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4.2%,中国达到13.4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5.8%。中国和美国已经占到全球GDP的40%。欧盟占18.75%,三者之和占全球总量的60%。所以问题不在于中国自身的经济总量,而在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上升。

世界几百年的变化,欧洲的荷兰和西班牙,都是百万人口的国家;后来是英法两国,一个1000万人口的国家;然后是人口过亿的美国和日本。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它的崛起与过去这些国家的权重明显不同。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会引起美国的警惕,开始提出“美国第一”的主张。

有学者说,中国GDP并没有落后太多,但人均GDP还是远远落后。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9608美元,这是我们的增长潜力。如果中国经济要达到全球人均GDP 11305美元,我们应该挖掘多大的潜力来发展经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路必须清晰。

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基辛格博士说,中美关系“永远不会回到过去”。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这是他的战略判断。当然,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限于经贸领域,政治、军事、外交、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摩擦也必然会走向常态化。中国的关键是把这篇文章做好,“以内稳外变”。

不应低估美国咄咄逼人的保护主义。比如它对中国科技的围堵是轮流的。美国声称核心技术是阻止中国崛起的最好堡垒。去年,它将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制裁中兴和金华,并在全球范围内压制华为,包括推动出口管制和外资审查等立法改革。美国颁布了《国防授权法》、《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出口管制改革法》,并从三位一体的法律体系中列出了飞机、计算机、半导体、生物等27个行业的投资前审查要求(CIFIUS)。这从去年开始,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再比如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众所周知,5G技术其实是发展物联网的基础。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技术。比如机械化是蒸汽机,自动化应该是数字控制,信息化是计算机和网络。在智能时代,代表技术大概是5G。整个5G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技术,我们的社会。3G的速度等于4条跑道,4G等于400条跑道,延时从300毫秒降到1毫秒。这样的速度可以让无人驾驶、远程手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更好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谁占据5G,谁就占据了信息技术的巅峰。看到华为的发展,美国立即与其他国家联手推出“五眼联盟”。目前,华为拥有5G技术专利的36%,而包括高通和英特尔在内的美国公司只有14%的专利。中国现在有35万个5G基站,是美国的2.3倍。而且中国5G技术的价格远低于美国,所以特朗普说“打5G战”。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第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其次,国际规则正面临重建。第三,地域风险在增加。

第二,美方的遏制和压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外部风险。中美不可能回到合作与竞争并存、合作先于竞争的关系。未来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边打边谈,边打边停,可能是常事。这个肯定有预判。

第三,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受到外界的制约。这种限制可能会影响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只看书,上网,去西部,或者上网。网上有些东西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事实上,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中国当前的科技问题。

比如2018年,中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R & amp;d)支出接近2万亿元,占GDP的2.18%。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实际上十三五的目标是达到2.2%,目前还没有达到目标。况且2万亿中真正用于基础研究的只有5.74%,发达国家已经用了17%。华为2018年的科研经费为1013亿元,占其销售收入的14.1%。阿里巴巴达摩研究院的研发支出也达到了1000亿。然而,大多数企业真正在R&D投资,不仅数量少,而且受到许多部门的制约。在很多方面,我们人为地把这些可用的高效率的力量变成低效率的力量。

比如计算机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软件,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我们每年毕业800多万大学生,今年预计大学毕业生824万。软件工程师短缺32万,但每年只有3万人能从高校毕业。美国的AI行业有85万人才,而我们只有5万。而且调查发现目前的科研经费分配后分散的很厉害。很多企业没有利润拿出来做科研。

我在考察一家汽车企业的时候,厂长说,企业的汽车产品可以和国外的相比,但是配套差的差不多,有一个关键部件做不到,只好用德国公司的产品,可见我们很多企业在关键节点上还没有取得突破。

第四,内需放缓的趋势不容忽视。2019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1.3%,之后4月份下降14.2%。石油及其制成品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4月份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受需求影响,手机、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分别下降14.7%、11%和8.7%。

第五,投资也在下降。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201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比较好,但4月份就没那么好了。

第六,企业面临经营难的问题。其实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外乎这些:原材料成本上升,资本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在我们调研走访的企业中,很多企业表示,虽然现在已经做了减税,但是感觉不到,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

第七,就业形势不容忽视。2019年初,调查失业率1-2月为5.3%,1-3月为5.2%,4月为5.0%。我们去年才开始调查失业率。2018年底,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为4.9%。不要小看这0.1分。对于中国这样的13.95亿人口来说,这0.1是个大问题。

近期应注意的对策

短期要有短期政策,长期要有长期政策。

短期来看,首先要关注农业问题。这是我们内部稳定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粮食播种面积按18亿亩计算,加上复种指数,大约是22亿亩。

现在,不仅是食物,中国还有大量的副食品需要用食物和饲料来维持。猪肉牛肉鸡肉都是靠饲料维持的,这些饲料很大一部分来自大豆,豆粕用来养猪养鸡。中国每年需要超过1万亿吨的大豆。国内大豆播种面积1.17亿亩,产量约15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据报道,中国的计划种植增加了16.8%,估计增加了2000万亩,增加了250万吨左右。但是比起我们过去从美国进口的3286万吨,远远不够。

粮食问题一定要注意,关键在于土地不能减少。一切都是土生土长的,所以我们还没有到无土栽培的时候。如果耕地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农业将会不稳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食品问题还涉及棉花、蔬菜、烟叶和油菜籽。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61万吨,其中大部分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包括扶贫措施。除出口39万吨外,其余茶叶库存在国内市场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给予指导。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就业。中国每年的就业人数在1300万左右。然而,中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是1650-1700万。我们必须为目前就业困难的人做好安排。出口量下来后,出口加工企业的前员工会失业,必须作为重点群体来照顾。

另一个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目前每年有7800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很大。尤其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就业是个大问题。这些农村家庭借钱给孩子读书,但是他们就业的时候没有工作。我该怎么办?中央提出“六稳”,首先是稳定就业。能否为企业就业提供优惠政策?现在,许多工厂使用机器人而不是人力。我们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来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要充分重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出口企业。2019年4月,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2.7%。其中,对美国、日本、欧洲、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出口分别下降16.8%、25.9%、17.3%、24.1%和16.3%。我们要注意过去进出口重点领域的下降趋势,需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出口政策。比如出口企业贷款利息是否应该适当降低?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而不是洪水。

第四,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如利用外资。2018年底计划出台《外商投资法》,现在可以考虑按照政府规定先出东西的政策,稳定外商投资。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中国吸引了13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但近年来增长非常缓慢。稳定外资不仅仅是一个稳定资本的问题,还关系到抵御金融风险。目前,针对美国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有可能从农业、就业、出口、外资等关键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成为不可动摇的创新目标。

在创新的问题上,企业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国家也要有耐心。别说创新,就指望过几天能实现创新。一定要有长远打算,包括一段时间的耐心。比如韩国的三星就下大力气做芯片。当时美国日本都在打压,现在终于做成了芯片。

在能源安全方面,也要加强科技创新。如何利用好中国丰富的能源,如何真正推进能源安全。2018年,中国70%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能源安全是个大问题。农业、能源、科技都要有忧患意识。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意味着它将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39个主要工业类别和525个次要类别,在我国都是完整的。东不亮西不亮,这个行业不行,其他行业也能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还要关注那些尚未强大的国外市场,否则就不会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不能再闭关锁国了。我们必须出去发展科学技术,增加出口,利用外资,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循环。

我们现在有多少“全球第一”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用汗水和资源换来的。然而,我们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关键的东西要依靠国外的进口和合作。这需要我们真的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需要我们团结一致。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准备过紧张的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石化行业走向全球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和文本中陈述的文本和内容未经联盟确认。石化行业走向全球联盟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参考,仅供参考,相关内容请自行核实。

1.《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如何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如何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91126.html

上一篇

普京祖箱山东是真的吗 普京的爷爷罗埔霆祖籍是山东

下一篇

迪拜土豪把美女当狗养看看澳洲土豪把女人当宠物和家具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在长沙磁浮快线测试速度

中新社长沙9月27日电 (付敬懿)湖南磁浮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7日公布称,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160公里)9月25日在长沙磁浮快线测试速度,时速顺利突破130公里,刷新了短定子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2019年8月2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湖南省磁浮技术研...

中国2020年超级工程 中国基建未来五大超级工程有哪些

  • 中国2020年超级工程 中国基建未来五大超级工程有哪些
  • 中国2020年超级工程 中国基建未来五大超级工程有哪些
  • 中国2020年超级工程 中国基建未来五大超级工程有哪些

中国的超级工程有哪些 为什么中国有能力建设超级工程?

细数中国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重点跨海大桥跨江大桥如今,仅在长江上已建好和在建的桥梁就突破了100座。其中:跨山大桥这可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兰渝铁路从兰州到重庆,850公里,不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岭,而且沿途地质状况之复杂,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之最。而现在工程师们用226...

国家税务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
  • 国家税务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 常见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