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蒸九烘
“九蒸九晒”是指古代通过反复蒸晒加工中药的方法。具体细节因药材品种不同而异,主要是为了修正药性或增加有效成分,减少毒性成分。
蒸一般是指用水蒸气蒸药材,需要木柴、容器、蒸煮时间和季节。比如李时珍说:“桑葚能利关节,滋养津液。得了火,会吸毒气,但会驱风驱寒,可以去腐再生”;而包朴子说:“神仙药,不可全用桑葚煎。桑葚是吉星的精华,可以助药。”。
蒸药的时候一般都是蒸透,然后把药拿出来摊晾。雾天或雨雪后不宜立即晾晒,早晨露水较重时不宜晾晒。必须保证药物完全干燥。
“九”是数字还是泛指?
所谓“九”只是指更多,不一定指九倍。可以是九次,也可以是九次以上,也可以是两到九次之间。中草药蒸晒的次数是通过色泽和形状来判断的。
哪些药材需要“九蒸九烘”
1.何首乌
《本草纲目》中描述“其味苦于温,益肾苦,暖肝涩,收敛精气,故能养血益肝,强肾强筋骨,乌发,为滋补之药”。何首乌。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几百年,所需的加工方法是“蒸九次,烘九次”。制何首乌。是黑色的,有光泽和角质。
古代中医也明确记载了何首乌经过九蒸九烘后的切割工具。宋《证本草》记载“九蒸九曝尚可,避铁器,铜刀切片,拌酒,黑豆入九蒸九晒为药”。
2.地黄
地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是“四大怀药”之一。《地黄》诗中有两句诗:“四物为八味之首,九蒸九燥必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砂仁末配好酒,瓦罐蒸柳甑,使气透露燥,故蒸九次,露九次是必经之路”。
“九蒸九晒”要黑甜。比如宋代《本草经》记载“汁黑味甘”。
3.黄精
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黄靖“九蒸九曝”即“单服九蒸九曝,留谷补虚,止寒热,填精,下三尸”;《新传本草》中“黄精须蒸九次,晒干九次,每次蒸半个月”。黄精“九蒸九干”后的标准应为黑、甜、润。
传统工艺背后的现代论证
何首乌
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明显减少,泻下效果减弱。随着大黄素含量的降低,何首乌的毒性降低。对肝脏的损伤也会减少。这说明何首乌。“蒸九次,烘九次”即可减毒。此外,生何首乌中还原糖的含量。明显增加其滋补作用。是滋补肝肾的良药,对治疗早发白发也有很好的疗效。
地黄
生地黄寒凉。反复蒸干后,可使药性温和,口感甘甜。具有填精填髓、滋阴补血的功效。借助酒更有利于补血。
研究发现,地黄的核心成分对免疫和神经系统有作用,特别是对老年病和免疫性疾病,同时具有保肝、补肾、壮阳的作用,说明地黄“蒸九次,晒九次”后可使药性放松。另外,地黄反复蒸干后,重气散失,消除了湿腻性,增强了滋补效果。
黄精
生黄精中粘液含量很高,对咽喉有明显的刺激性。现代实验发现,粘液在反复蒸煮干燥过程中会分解,多糖含量逐渐降低,从而降低毒性。黄精经过反复蒸干后,功效增强,具有健脾润肺、温肾壮阳的功效。
1.《九蒸九晒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九蒸九晒 为什么有些药材需要“九蒸九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3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