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6
一个真正的投资者确实需要自强不息,永不满足,克服障碍,超越自我的精神,尤其在这市场日益恶化、人心涣散的时刻。我们更需要“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是根据德国一个炼金术士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知识和青春的古老传说,反其意而用之,演示了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人生内容,为人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出迄今响彻人寰的凯歌。歌德的这部伟大的杰作早在德国文化传统中就被认为是“无可比拟的”,它可以与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相提并论,地位极其崇高。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这部鸿篇巨著共计12110行,历时约60年。
浮士德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哲学涵义。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
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下面是写在《浮士德》之前的《献词》,它是我最喜欢的诗篇之一。当时歌德48岁,21岁开始酝酿的《浮士德》创作思想已属于遥远的过去,它深沉地道出了物是人非、内心冲动和现实阻挠、梦和生活的落差,让人不禁心旌摇动。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
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
随你们窜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
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你们带来了欢乐时日的欢乐情景,
一些可爱的身影也随之冉冉上升;
恰似一个渐渐淡忘的古老的传说,
初恋和友谊也一样被回忆、重温。
痛苦重新体验,怨恨复生出怨恨,
叹人生之旅,难逃出歧路、迷宫,
哀良朋挚友,一个个都先我而逝,
让眼前幸福骗去他们美好的光阴。
那些听过我早年的唱段的人们,
他们啊已听不到我以后的歌吟;
友好的聚会已是杳无踪迹,
唉,最初的回响也寂然无声。
我的悲歌将为陌生的人群而唱,
他们的喝彩啊一样会令我心惊。
那些曾经喜欢我的歌的人们,
他们纵然活着,也四散飘零。
长久克制的欲望猛然将我攫住,
对肃穆的幽灵世界我充满憧憬;
我于是开始歌唱,如轻声絮语,
我音调忽高忽低,似风鸣琴声。
我突然浑身战栗,泪流个不停,
已经铁硬的心中,又充满温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
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再看浮士德最后试图移山填海,追求实现造福人类的事业理想――不幸已届百岁高龄,被“忧愁”吹瞎眼睛了。当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他听到锄头的声音,竟以为这是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移山填海的民众,顿时他觉得大海变良田、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就要到来了――就在他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随声倒地死去。说明对于人类而言,完美境界永远不可及。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恰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一种不断进步的道路或过程本身。一个人只要追求一个高尚的目标,并在追求过程中又把每个实际步骤当作目标加以追求,他就值得享受并一定能够获得最广义的报偿。正因为如此,浮士德才得到拯救,并一再击败靡非斯特的挑战。
是的,我完全坚持这个主意,
它是智慧的最后演绎:
只有每天重新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
才配有享受二者的权力!
那么,即使这里为危险所包围,
也请这样度过童年、成年
和老年这些有为的年岁。
我真想看见这样一群人,
在自由的土地上
和自由的人民站成一堆!
那时,我才可以对正在逝去的瞬间说: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我的浮生的痕迹才不致在永劫中消退。”
1.《我们需要“浮士德精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们需要“浮士德精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