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贵”、“便宜”、“物有所值”等心理感受。而看似“高低之分”却蕴含着营销的知识。
星巴克对杯子形状的设定很感兴趣。关于“高个(中杯)、大个(大杯)、大杯(超大杯)”,也在罗永浩身上引发了一场“较真”。
在中国,“矮”星巴克很少见到。作为一个重要的“价格锚”,一个“隐藏的小杯子”可以很容易地将用户的决策目标定位到中大型杯子。这说明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考虑参考对象,出现杯比和价格的差异,用户自然会有倾向。
很多人喜欢喝美式咖啡,每次一定要点一个“大杯”,会觉得更划算。
男女人口比例
年龄分布
在“星巴克咖啡杯类型中,你最常选择哪一种?”根据这个问题的调查,59.48%的人选择了Grande,26.72%的人选择了Tall,13.79%的人选择了Venti。
在“选择Grande马克杯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中,46.38%的人选择“中杯太小,大杯刚刚好,超大杯不能喝”,33.33%的人“习惯选择中杯”,18.84%的人“性价比高,感觉价格比其他两杯便宜”...
星巴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比例偏向型产品策划:应用于产品规格设定和价格设定,引导用户选择品牌想要推荐的产品。
2.感知参与比例偏差:让消费者感受到“性价比”、“占便宜”、“收益”,品牌本身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然而,“比例偏差”在更多的消费场景中遇到过,比如一个酸奶品牌——乐纯。
使用这种“比例偏向”的营销方式后,消费者的感知会发生很大变化。消费者在购买这种酸奶时,会被“拖”进消费决策环节,完成购买。
从一开始,当你进入视觉“产品、包装、价格”时,你的潜意识就会联想到你日常吃的酸奶的品牌和价格。比如安慕希205g,大概一瓶4.1元/瓶,虽然一直被定位为高端Telunsu,但其酸奶115g的价格是9.5元/瓶,而乐纯的135g原味酸奶15元一盒的价格立刻显得有点贵。
乐纯酸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让客户觉得“占便宜”是品牌的基本功,让客户觉得“占便宜”是品牌的本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比例偏差”的应用?
一般在实践中应用“比例偏差”时,有三个原则:“低价商品的折扣+高价商品的降价”,“交换购买引起价格比较的比例很大”,“以便宜贵的价格更容易卖出”。
1.《大杯 曝光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秘密!为什么你一直被套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杯 曝光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秘密!为什么你一直被套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0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