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防疫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因使用公厕而造成病毒交叉感染,央视主站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公厕清洁操作规范》,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公厕卫生。公厕除常规清洁消毒外,每2小时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并向公众提供卫生纸、洗手液或肥皂。男厕纸篓取消,女厕纸篓全部用垃圾袋覆盖。废纸篓中的垃圾应在超过废纸篓体积的1/2后及时清理。“一客一净”,以下是操作程序。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1.公厕开放前,除了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完好,补充洗手液等便民服务,进行日常清洁外,还需用有效氯1000~2000mg/L的氯消毒溶液对公厕进行喷淋消毒,并用氯消毒剂对清洁工具进行浸泡消毒。

2.提供舒适的体验

公厕开放期间应向公众提供洗手液或肥皂;一类、二类公厕免费提供卫生纸;保证洗手设备正常运行,用加热装置提供热水洗手。

3.保持通风

公厕应通风良好,运行时应开窗,并应有新风系统等装置,保证正常运行,保持室内通风。如有必要,可以安装排气设备进行强制排气。

4.全方位消毒

公共厕所在开启和清洗时应进行充分消毒,关闭时应进行充分冲洗和消毒。在日常清洁过程中,每隔2小时对公厕内所有马桶配件、扶手、把手、触动式冲水按钮、水龙头及水池、洗手液盒、便盒、废纸篓等关键部位进行消毒,并做好相关消毒记录。巡回清洁厕所应每4小时消毒一次。如果人流量大,各种厕所的消毒频率要酌情提高。

5.“一客一净”

公共厕所管理员在日常打扫卫生时,要加强对每个马桶座圈的检查,确保厕所内外清洁,无粪便、尿液残留,做到“一客一净”。

6.及时清理废纸

男厕所取消废纸篓,女厕所所有废纸篓都设置垃圾袋。女性卫生用品的废弃物放入废纸篓,卫生纸等可溶性废弃物可以用水冲走。垃圾桶内的垃圾超过垃圾桶容积的1/2后应及时清理,收集的垃圾应扎紧在袋口,投入使用时进行消毒。

7.关门前消毒

公厕关闭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并在例行清洁后再次消毒,并添加消毒剂和洗手液。

8.设备的及时维护

公共厕所污水管道堵塞或粪便外溢时,应立即疏通,并进行清洗消毒;污水管道严重堵塞应及时报告维修,并在24小时内修复;定期对化粪池和周围区域进行消毒。

9.周围的清洁和消毒

公厕外3~5m范围内的环境应保持整洁,每天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清洁和消毒。

10.清洁和消毒记录

清洁和消毒记录应记录在公共厕所清洁日志中。

延伸阅读北京涉疫情垃圾不会混入居民生活垃圾,公厕已提前摘除门帘

记者2日从市城管委了解到,本市所有涉及疫情的垃圾都将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绝不会与居民的普通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为了安抚居民,市城管委要求加大公厕的清洁消毒力度,增加生活垃圾收集频率,确保垃圾每天得到清理。

涉疫情生活垃圾及粪便将作为“普通医疗废物”管理

通州区凉水河两岸,垃圾车陆续驶入北京环保有机物资源生态处理站大门。该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占地45亩,是国内最大的垃圾处理站,可处理餐厨垃圾、市政粪便、市政污泥三种有机废弃物。经过特殊的厌氧消化技术,垃圾可以产生沼气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

现在受疫情影响,想进入处理站的垃圾车必须经过消毒的过程。门口的地上铺着消毒毯。垃圾车必须一辆接一辆排队通过消毒毯,进入前对车轮进行消毒。除了给车辆消毒,环卫人员也是“全副武装”。戴口罩和手套,进门前一定要量体温。一旦发现环卫人员体温超过37度,会立即隔离,实时报告。

很多市民担心确诊患者的粪便中可以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会不会被“污染”?

就此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市有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关于涉及疫情的生活垃圾管理的通知。所有疫情防控期间产生的与疫情相关的生活垃圾和粪便,都要参照“普通医疗垃圾”进行管理,不作为普通生活垃圾处理,也不进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记者了解到,目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监测力度加大,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应由正规医疗废物处理企业收集、运输和消费,严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

疫情防控阶段,举办专项活动,居民不用担心普通生活垃圾污染。涉及疫情的生活垃圾有明确的定义。

除医疗机构产生的疫情垃圾外,铁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出现新型冠状病毒中疑似肺炎感染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各区设置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产生的生活垃圾;家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与疫情相关的生活垃圾。

“这类垃圾会单独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普通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站。”北京返乡人员集中观察点产生的生活垃圾只需随时消毒,暂不纳入疫情相关生活垃圾管理。

为了防控疫情,生活垃圾处理站增加了消毒环节。以东城区为例,封闭清洗站每次运行完成后,都要用水彻底清洗。之后对墙面、地面、压缩装置、收集运输箱及周围环境喷洒一次含氯消毒液,并随时间倾倒消毒。进出车站的运输车辆必须清洗消毒。垃圾转运车辆收到车辆后,应均匀使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两次。

公厕“加强版”消毒“接诉即办”紧急摘除门帘

“滋滋子”,下午3点,环卫工人吴丽华和邓淑华戴着口罩和防护手套忙着干活。他们有一个小喷壶。除了喷厕所、蹲坑、小便池外,还时不时在公厕蹲坑旁的墙壁、扶手上喷洒消毒剂,然后用抹布仔细擦拭。

窗台、门框、门把手、洗手液容器、干手器、洗手平台...只要是人能接触到的地方,公厕的每个角落都不会错过。通常,人们需要多擦几次。不一会儿,位于平安街的垃圾楼内的公共厕所里弥漫着一股明显的消毒水味道。

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每个公厕都增加了消毒频率。位于火车站、客运站、医院、市场和商业区等拥挤场所周围和重点区域的公共厕所每天都用强化版进行消毒。

“公厕每天至少要进行两次全面消毒,比如水龙头、扶手、干手器、通风口等人们经常接触的地方。喷洒消毒剂后,每天至少用抹布擦拭四次。人多的时候,随时擦,只要有闲,再擦。”邓淑华说。

“疫情爆发后,有居民向我们建议,希望取消冬季挂在公厕门口的棉帘。居民建议,想上厕所,一定要伸手掀开帘子。这种特殊情况,不卫生,不安全。”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市容业务检查监督科科长张志刚告诉记者,疫情一爆发,环卫部门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每天派环卫人员擦拭消毒窗帘4次以上。

“既然居民提出了要求,我们就‘接电话做吧’,提前把公厕门口的帘子掀开。”张志刚表示,正常情况下,公厕入口处的窗帘要到3月中旬才会拆除,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公厕入口处的窗帘已经从1号开始逐步拆除。北新桥地区首先开始撤幕,预计下周东城1266个公厕全部撤幕。

增加垃圾巡回收集频次日产日清

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为了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环卫、供电、供气、供热等行业共有11.5万名职工在值班。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全市将对生活垃圾临时倾倒点、堆积垃圾、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增加生活垃圾收集频率,保证日常生产清晰。加强生活垃圾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正常有序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加强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实现收运封闭、消毒规范。加强建筑垃圾监管。

此外,生活垃圾密闭清洗站、垃圾斗站、收集点、临时存放点、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日进行清洗消毒。除了清水清洗,还需要消毒液。同时,加大公厕的清洁消毒力度,确保公厕整洁无异味。

1.《上海公厕保洁新规 上海公厕保洁新规出炉:男厕取消废纸篓,做到“一客一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公厕保洁新规 上海公厕保洁新规出炉:男厕取消废纸篓,做到“一客一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82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