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霍元甲》 (2006年)
踢掉“东亚病夫”这个品牌是近代中国人不变的理想和希望,在电影《精武英雄》中,陈真凭借自己的力量挑战日本武官,踢开“东亚病夫”这个品牌,成为了很多人少年时代的偶像。
精武会并不是电影虚构出来的机构,在近代中国尚武风气盛行的时期,精武会凭其超前的管理方式,率先从众多武馆中脱颖而出。而影视艺术对精武会进行的戏剧化改编更使霍元甲、陈真等精武门成员名声大显,从武术人士一跃成为民族英雄。历史上霍元甲、陈真等人的确是存在的,其背后的精武门也是真实的机构,只不过在现实世界中,精武门不叫精武门而叫“精武会”。而要谈及精武会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就要把时光之针拨回到19、20世纪之交,看看那时候的中国为何孕育出了如此兴盛的“武术文化”。
一、与时代紧密贴合在一起的精武会
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已经在西方的炮火下几近于亡国灭种,但中国人并不是坐以待毙被动挨打的,此时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弱?为什么中国的士兵在洋人面前溃不成军?为什么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如此孱弱?而所有问题的终结点就是一个,那就是中国人缺乏“尚武”风气,不练身体不习武术,以致于身体与精神双双陷入孱弱的状态。
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开始大规模操练新军,民间则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武馆、体育操练会等组织。此时的国人就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练武则体强,体强则国强,我们要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重新焕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机与活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早已在天津用双拳打出一片天地的霍元甲带着他的弟子家底南下上海,在上海各方人士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中国精武体操会”。
二、精通“自我包装”的精武会
精武学校刚创办没几个月,霍元甲便因病去世,但这并未阻挡精武会的发展道路。1916年,精武学校搬迁至租界内并改名为“精武体育会”,别看这只是一个名字的改变,实际上这次改名直接改变了精武会的运作方向。此时的精武会已经认识到了他们原有的传统教授路径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所谓的“体操”其实就是武术和“兵操”的糅杂,这是与现代体育精神不相符的。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不改变则势必被时代淘汰!
中国武术
电影里的精武门说白了还是传统的武术场馆,在师徒、父子之间传承技艺,其实这就是武术界的故步自封。但真实的精武会并不是这样的,精武会立足上海,在各地广开分会,甚至在越南、爪哇岛这些地方都有精武会的身影,可谓广开门路。而在上海,精武会也绝不会将传授武术局限在本门之内,当时上海的各大中学、大学内都可以看到精武会成员的身影。作为中国近现代的“媒介之都”,上海有着全中国最为发达的出版业与媒体业,这给了精武会以传播武术的绝佳机会。1916年,精武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报刊上公开登载“谭家腿第一路”的武术招式,随后武林各派武术诸如“达摩剑”“五虎枪”等先后登场,像谭家腿与达摩剑甚至出版了单行本。令各位读者可能想不到的是,精武会竟然在1923年成立了自己的专属印刷公司,这相当于是开了一家自己的出版社,此后精武会所有的“武术秘籍”、宣传册都由精武会自产自销。
三、精武会的日常生活
大家印象中的精武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吗?当然也有勤学苦练,但可能令大家十分吃惊的是,民国时期的精武会早就不是霍元甲时代的传统武馆了,在西化专业经理人卢炜昌等人的打理下,精武会运作模式已经愈发俱乐部化与娱乐化了。
精武体育会的徽章
在当时的精武会宣传材料中,可以看到精武会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学太极拳、少林拳甚至是西洋拳,学习时间也不过每周中的一天或两天而已。此外,像乒乓球、话剧、网球等体育运动同样可以在精武会里完成,十分有趣的是,连粤乐、平剧甚至是漫画这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精武会里学到,只要肯花钱,没有做不到的。很明显,精武会的定位并不是大众武术学校,而是有钱有闲的中高层社会人士的新潮生活场所。
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字
精武会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的。1925年5月30日,精武会继多次举办上海周边集体旅游活动之后,开始了第一次“天空之旅”,共有42人登上了巨型飞机沿黄浦江飞到吴淞地区,随后经闸北转到南京路跑马厅,在天空中转了整整两圈才结束。精武会还积极向西方学习,举办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而精武会自己就有专业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与网球队,他们活跃在当时上海各种体育比赛中。总而言之,直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精武会倡导的体育、武术文化与上海发达的都市文化相结合,催生出了具有西方俱乐部意味的中国精武会。
精武体育会成立纪念会
文史君说
霍元甲与陈真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但他们背后的精武会却往往不为人所了解。精武会建立的初心,本是顺应近代中国被列强欺辱后而兴起的“尚武”潮流,重振国人雄风,但随着霍元甲等老一辈武术家的去世,精武会逐渐由现代经理人掌握,其性质也由此发生巨大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说,精武会的发展已经和“初心”愈行愈远。不过,正是因此转变,精武会才摆脱了原先小规模武馆的性质,与上海的现代都市文化相契合,成为引领时代文化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胡玉娇:《上海精武体育会体育现代化研究(1919-1937)》,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杨媛媛:《近代上海精武体育会研究(1910-1949)》,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1.《1937特种兵秘籍专题之霍元甲创办“精武门”,重振国人雄风,可惜他去世后变了初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37特种兵秘籍专题之霍元甲创办“精武门”,重振国人雄风,可惜他去世后变了初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08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