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来源:Monica Silvestre
5月11日,谷歌在今年的I/O大会上发布了新的地图模型“沉浸式视图”。
基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数十亿张街景照片和航空图像融合在一起创建出的数字模型,让用户有机会在亲身造访目的地之前就拥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这是自2007年谷歌街景推出以来,谷歌在技术上的又一次重要升级。街景让每一个用户有机会足不出户一探远方,也曾帮助芬兰建设更为健全的道路系统,为不丹推广旅游业做出贡献。谷歌街景同时也被娱乐化——不管是谷歌官方曾在愚人节推出的基于街景的游戏,还是各类由民间公司和用户创建的猜谜游戏。谷歌街景还激发了世界各地艺术家和用户们的创意和思考,这其中有关于隐私和版权的质疑,亦有关于图像与真实世界关系的思辨。究竟是我们的现实世界被越发虚拟化了,还是虚拟世界越来越现实化了?
文 | 咪子
不断更新的
谷歌街景
2007年,作为应用于谷歌地图及谷歌地球的一项功能,谷歌街景(Google Street View)被开发出来,提供水平方向360度及垂直方向180度的街道全景。用户能查看所选城市街道不同位置及其两旁的景物,以虚拟形式呈现周边的环境,帮助用户在虚拟游览中探索世界。起初,这项服务仅涵盖美国的五大城市,如今已扩展至114个国家及地区。
谷歌街景的图像来源,目前来自官方和贡献者两部分。谷歌官方将装设于旗下车队车顶上的360度全景摄像机所拍下的照片在谷歌地图上定位,并以谷歌地图的卫星影像为背景展示。在某些限制行人的区域、狭窄的街道等车辆不能进入的地方,则以谷歌三轮车替代。2013年起,谷歌还开发出了可人力背负的街景摄影机。在用户端,这种全景影像可使用键盘的“方向”键点击移动,街景的图片可从不同大小、不同方向及不同角度观看。
谷歌沉浸式街景
街景拍摄所需的360度全景摄像设备和技术亦经历了换代,从最初的九摄影头到如今的十五摄像头,以获得更全面的图像。为避免 360 度全景照片中出现间隙,相邻摄像机所拍摄的照片都会留一点重叠区,后期再将照片“拼接”在一起,制作成 360 度的图像。谷歌还采用了特殊的图像处理算法,以减少“接缝”并实现平滑过渡。
如今谷歌发布的“沉浸式街景”(Immersive View),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技术上的更新。在发布会公布的图像中,沉浸式街景好像一款制作精良的游戏,基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进步,数十亿张街景服务和卫星航图被融合在一起架构出丰富的数字模型,将我们引向一种全新的地图探索方式。
新的沉浸式景观首先是一种空中街景:用户可以从上俯瞰一个地点,了解周围的环境,然后下降到街道水平,查看你可能想要去的特定地点。沉浸式街景还覆盖了这一地点的实时交通信息,通过拉动时间滑杆,还能查看该区域在不同时段或天气下的样貌。另一大突破是,沉浸式街景还能无缝“进入”建筑内部。这项最新服务将首先推出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伦敦和东京版本。
谷歌沉浸式街景将我们引向一种全新的地图探索方式
除了云旅游,
街景还能做什么?
谷歌街景最常见的用途,便是帮助人们足不出户的进行“旅行”了。在疫情之前,很多人就会使用它来一场“云旅游”,或者在计划旅行时提前预知路线,熟悉景点周围的情况等等。虽然对于一些更加喜欢惊喜的旅行者来说,在旅行前使用街景有某种“剧透”之感,但这一功能在当下疫情期间出行不便时,却显得尤为珍贵。
而对于一个较为鲜为人知的群体——“广场恐惧症”患者来说,街景的出现更有了一层特别的意义。新西兰籍艺术家杰基·肯尼(Jacqui Kenny)便是一位“广场恐惧症”患者,这种焦虑症会让患者对出现在公共空间时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旅行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挑战。肯尼使用谷歌街景漫游全球,并筛选街道和景观的图像,创作了系列作品《广场恐惧症旅行者》(The Agoraphobic Traveler)。肯尼在创业失败的低谷期,开始了这一系列的创作,她说:“我喜欢寻找遥远的城镇和尘土飞扬的风景,充满活力的建筑瑰宝,还有无名的人,所有这些都被时间冻结了。我完全被街景这一奇特而广阔的平行宇宙所吸引,并通过截屏来捕捉和保存它隐藏的、神奇的领域。我意识到,这些照片可能会像传统摄影一样美丽和感性。”
实景拍摄和虚拟拍摄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可以利用摄影技法创造独特的影像风格,而后者更偏重于对现成影像的截取。“创作”行为不再是产出照片本身,而是对海量影像的“分类、整理、打标签等一系列后续行为”。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艺术家与那些离她相当遥远地方建立了一种特别的亲密感。秘鲁的皮乌拉就是这些地方之一,肯尼在那里“度过”了无数天,在街道上蜿蜒穿行,捕捉着一群孩子在足球场外徘徊的景象。
《广场恐惧症旅行者》中的遥远村镇
©Jacqui Kenny
除了对于个人用户的功用,一些地方的政府和组织也通过与谷歌街景的合作不断完善自身服务。糟糕的路面质量、过时的交通标志和没有灯光的街道是全世界司机和市政部门每天都头疼不已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实地走访每一条道路,才能弄清需要进行养护工作的具体位置。这意味着工作人员要开几千公里的车,并在途中停下无数次做记录以求准确。芬兰一家开发基础设施维护解决方案的软件公司 Autori 通过利用谷歌街景收集和分析街道层级的数据,并利用街景的共享信息功能,及时与各方共享大量数据。Autori发现,如果将街景与道路维护软件集成在一起,便有望实现一个更加高效环保的道路管理方式。
在 2017 年初,Autori 就已经开始拍摄并上传道路图片,使用自己公司的谷歌帐号发布这些图像。自那以后,他们拍摄了 40000 公里的国道,并上传了 800 万张图像,让道路维护管理工作转到了线上。Autori 将街景与他们的软件解决方案集成后,道路管理机构得以轻松远程获取最新的道路资源情况。人们可以上传和标记缺少路标、交通标线或路面坑洞方面的报告,供相关方在办公室内通过 Autori 的信息中心进行检查。维护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重新拍摄和上传相关区域的 360 度全景图像,确保道路数据保持最新状态。
街景图像让道路维护管理工作转到了线上
© Autori
谷歌街景的另一项应用,在于对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的支持。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不丹当地政府与街景合作开展了一项为期 12 个月的计划,希望不丹的美景为更多人所知,促进不丹的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在街景计划推出之前,不丹缺乏与潜在游客建立联系所需的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因此游客很难规划行程。现在,潜在的游客们能够以虚拟方式探索如廷布的堡垒寺院和普那卡的原始村庄等景区。这是不丹在通向信息化社会的数字旅程中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不丹旅游局局长表示:“不丹版的谷歌街景不仅帮助了这个国家,还帮助了世界各地的用户。”
谷歌街景中的不丹通萨宗
除此之外,街景提供的虚拟游览,还为进一步娱乐化提供了舞台。2012年4月1日,谷歌推出了水下搜索及“8比特探索地图”。顾名思义,地图上的街景都变成了8比特像素画面的怀旧显示,其中大城市以城堡表示,其他城市以村庄表示,众多著名建筑都有特别的绘图。在之后的几乎每个愚人节,谷歌都会基于地图和街景推出风格各异的娱乐化版本。如2013年的复古感觉的藏宝图地图版本,以牛皮纸手绘风格亮相,点击则可看到老照片风格的街景图。2014年,谷歌于智能手机的谷歌地图APP推出“神奇宝贝训练师专用地图”,150种不同类型的神奇宝贝分布于世界各角落,供用户抓取,曾在世界各地掀起热潮。2015年的“吃豆人(Pac-Man)地图”则让人们在真实的地图下体验吃豆人游戏。
8比特探索地图(上)藏宝图地图(中)吃豆人地图(下)
除了谷歌官方,民间的用户和游戏公司也基于谷歌街景开发了各种益智游戏,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Geogusser了。Geogusser最初是一个小的应用程序,让用户猜测一系列随机街景图像的位置。猜测之后显示真实的位置,并根据结果设置奖励分数,曾在推出后引起了很多关注。
街景还为“收集癖”提供了方便,不管是由丁仁(Ding Ren)和麦克·卡拉比诺斯(Mike Karabinos)开始的《谷歌“羊”景》(Google Sheep View),专门收集世界各地街景中羊的图像,还是在街景上收集环岛雕塑的中国摄影师、设计师杨潇,将篮球场或游泳池等人造场地从地图中提炼出来,并进行拼贴组成了奇特的画面的艺术家詹妮·奥德尔(Jenny Odell)。谷歌地图和街景的诞生,为这些创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料来源,更重要的是,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角度。
艺术家詹妮·奥德尔利用谷歌街景创作拼贴作品
© Jenny Odell
虚拟街景的
争议
谷歌街景为人们带来种种益处和娱乐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基于真实与虚拟的思考,这不仅来自于摄影技术本身的性质,也来自与街景所具有的时间性和事件性。而在图像收集过程中,亦可能存在对于隐私的侵犯。
与上文中的创作《广场恐惧症旅行者》的肯尼相似,同样是利用谷歌街景进行创作的日本艺术家辰巳菜穗,也通过谷歌街景周游世界,选取一些风景作画。乍看之下,她的画作似乎只是将她选取的街景截图再创作成油画,但其实辰巳的画作中有一些隐藏的小“彩蛋”,她会原封不动地画出谷歌街景中一些弯曲的电线杆,又或者是变形的招牌等,并借此借此提醒大家,谷歌街景终究是信息数字化后的图像,并非真实的世界。
艺术家辰巳菜穗选取谷歌街景进行作画
© 辰巳菜穗
无独有偶,来自纽约的艺术家克莱门特·瓦拉(Clement Valla),长期关注制作、观看和阅读图片的过程,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下,人与机器的观看问题。谷歌地球和街景自然成为了他创作的一大来源。他的作品《谷歌地球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Google Earth)便是通过刻意截取地图中变形的画面,例如犹如坍塌下陷的桥等场景,制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感官,不断提醒人们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的差异。
艺术家克莱门特·瓦拉刻意截取地图中的变形画面进行创作
© Clement Valla
2014年,谷歌街景的PC版新增添了虚拟“时光机”(Time Machine)功能,用户们可以倒转时光,观看某一建筑、街道或城市的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到街景可能包含的一种关于过去与未来的历史维度。基于这一功能的启发,艺术家哈莉·多切蒂(Halley Docherty)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将世界名画和历史上的著名照片镶嵌在同样位置的现代街景之中,制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的可能。
艺术家哈莉·多切蒂利用谷歌街景制造超越时空的对话
© Halley Docherty
实际上,在谷歌街景官方推出“时光机”功能之前,艺术家贾斯汀·布林德(Justin Blinder)的作品《腾空》(Vacated)系列,通过将美国城市规划部的PLUTO数据集与谷歌街景结合,挖掘不同时期的数据集,将纽约一些特定位置的街景前后对比制做成GIF图像,展示了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记录了纽约城市的士绅化过程。
士绅化(Gentrification)又可称为中产阶层化或贵族化,是指通过更多富裕的居民和企业的涌入,改变一个社区特征的过程,这是城市政治与规划中一个常见而又富有争议的话题。这一过程通常会增加社区的经济价值,但由此导致的人口迁移本身也会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其引申的结果可能是所在区域生活质量和成本的提高,原居住的低收入者最后可能反被新迁入的高收入者歧视,或引致原居住的低收入者不得不迁离往更偏远或条件更差的地区维持生活。该地区吸引了第一批高收入者迁入后,就转而成为吸引其他同阶层人士迁入聚居的引力,使士绅化过程越加快速。艺术家贾布林德的这组作品成功引起了人们对于这一过程中有关城市发展的公平与正义等问题的思考。
艺术家贾斯汀·布林德的作品《腾空》系列
记录了纽约城市的士绅化过程
© Justin Blinder
另外,由于街景的拍摄具有随机性,这其中带来的问题,可能会包括对于肖像、隐私权的侵犯,以及曝光一些并不希望被看见的真实而获得的批判性。在2007年谷歌街景推出之初,对于被拍摄到的人物脸部并未添加马赛克处理。艺术家乔恩 · 拉夫曼(Jon Rafman)仍在进行的艺术项目《谷歌街景的九只眼睛》(Nine Eyes)就旨在反思人类与监控摄像之间的关系,题目中的九只眼睛指代的是街景拍摄中最初版本的九摄相头相机。到了2008年,谷歌街景才把“面部模糊”科技套用到所有街景视图上,并在之后不断完善有关隐私,和一些色情或暴力场面的限制。但拉夫曼的创作仍在继续,质疑这种基于算法的人脸模糊的技术是否可以真正准确分辨人类面孔。
艺术家乔恩 · 拉夫曼的艺术项目《谷歌街景的九只眼睛》
旨在反思人类与监控摄像之间的关系
© Jon Rafman
而美国艺术家唐·李卡德(Doug Rickard)利用街景进行的创作《一幅新的美国图片》(A New American Picture),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含义,强调了美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层的影响。在四年的时间里,他利用海量图像档案,几乎探索了美国的道路,寻找被遗忘、经济遭到破坏和大量被遗弃的地方。这些城市和农村衰败的场景被他用一个安装在三脚架上的相机重新拍摄,将图像从技术起源中解放出来,并将其重新呈现在一个新的纪实平面上。李卡德的低分辨率图像具有一种特殊的绘画效果,偶尔会出现一些人物,虽然通常面相镜头,但面部模糊,掩盖了身份。这些照片也因此充满了超现实主义和匿名性。
他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美国街头摄影传统的联想,其中包括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和斯蒂芬·肖(Stephen Shore)。他继承并推进了这一传统,采用纪录片式的策略,在一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中,搜集安装在行驶中的汽车上的摄像头记录下关于人和地方的证据。总的来说,这些照片展现了社会上被剥夺权利和经济上无能为力的人的照片肖像,这些人生活在与美国梦背道而驰的生活中。
艺术家唐·李卡德的作品《一幅新的美国图片》系列
强调了美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层的影响
© Doug Rickard
现实的虚拟,
还是虚拟的现实?
谷歌街景的存在基于大量的摄影存在,因此它始终与摄影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术发明之初曾被认为是最为真实的记录世界的手段。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柏拉图的洞穴》这一章开篇就提出了人类社会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据记录这项工作开始于1839年。从那以后,几乎万事万物都被摄制下来,或者说似乎是被摄制下来。这种吸纳一切的摄影眼光改变了洞穴——人们居住的世界——中限定的关系。”摄影与真实世界关系也很容易遭到质疑:在时间维度上它具有局限性,而掌握何时按下快门的人们又具有“断章取义”的主观意识。
摄影师迈克尔·沃夫寻找谷歌街景拍摄到的奇怪场景
构成《一系列不幸事件》系列作品
© Michael Wolf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在摄影师迈克尔·沃夫(Michael Wolf)身上。他曾花费几百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在世界各地漫游,寻找谷歌街景拍摄到的奇怪场景。他名为《一系列不幸事件》(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的作品在2011年的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获得了当代问题类的提名。这个系列中的照片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他捕捉到的画面包括摔倒在人行道上的老妇人、被汽车撞到的骑自行车的人。沃夫的作品是对谷歌街景截图的再次拍摄,这一创作方式受到了其他摄影记者的批评。评论家声称这不是真正的新闻摄影,因为他本人并没有在街上拍照。然而,沃夫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创新。他的获奖本身也说明,对于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评委来说,这些使用“无人之眼”捕捉到的画面已经不容忽视,或许标志着一个关于新闻摄影新时代的到来。
街头艺术家保罗·西里奥的作品
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与虚拟的反思
© Paolo Cirio
街头艺术家保罗·西里奥(Paolo Cirio)创作了一组有趣的图像。他通过对谷歌街景的浏览,抓取其中一些被拍摄到的路人,并再次将他们的身影按照等比大小涂鸦在他们曾经出现的街道上。这种对于现实与虚拟接近“套娃”式的反复玩味,不禁让我们再次琢磨,谷歌街景,究竟是让现实世界越发的虚拟化了,还是将虚拟世界越发现实化了?
微信编辑|俞冰如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1.《关于谷歌地球街景我想说越来越沉浸的街景:虚拟的现实,还是现实的虚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谷歌地球街景我想说越来越沉浸的街景:虚拟的现实,还是现实的虚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0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