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出现后,从远古开始,天乐幕府就有历史,沉淀了很多古代文化,借用了“蓝色墨水上游”的称呼,将这一章称为“蓝色文化”。在研究和考证历史时,学区们都采用三维论证方法,即所谓的“三维论证”,一是古代借用记录,二是考古发现,三是神话传说,展示天乐幕釜山“蓝色文化”。本章着重收集古代借代、古文、古诗、古代悬崖石刻和古迹,以及去过这座山的古代名人,神话传说并不在本章中,而是保留在其他章节中。(大卫亚设)。
《方舆胜览》:
记录:“天岳山是洞庭湖,一个幕府,前面是巴蛇冢,高一万八千英尺,州横跨500多里,过去是真人的艾军住在上面。(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石崖高耸,鸟儿不停歇。墙上有全书门,豪治水尝到这里,东角有温泉三穴。”这本书是南宋筑武编撰的地理书,全书共70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部管辖地区的军名、风俗、人物、标题英等。这里说的“排球叫巴蛇”是指天乐幕山。
《舆地纪胜.记纂渊海.卷十四》:
“昌江山在平江江江,仙人艾军有石坛、浮纸、锦实洞、非仙石、温泉。幕府山名十五,天乐,泉州,雷代,雷公,幕府。”这本书是南宋地理丛刊、王祥的一篇,写在南宋嘉靖保庆年之间。这本书大部分都缺失,但记述天乐幕山的章节没有丢失,存在于第14卷。作者对天乐幕山很熟悉,其旅游景点客观地记述了,可见天乐幕府在南宋之前大受欢迎。
《说郛.卷六十二.下》:
“幕府洞天,天宝中昌江山改名,幕府山时期:山上有石壁铭文:禹治水,登上这座山。”这本书是明代文言大学丛书、元代明初大学者陶宗义编撰的,是从汉魏到宋元汇集了各种笔记而成的,题目取自量词。据说天地万物郭也意味着吴京。这里着重提出了大宇去天乐膜釜山治水的工作,并记述了全书石壁刻印的古迹的存在。
《天地宫府图》:
“第二十五幕山洞,周璇一百八十里,被称为县镇太源,在鄂州当年县由镇镇人治理。(莎士比亚。)这本书是唐代司马升平写的,天乐膜山东川福利的由来是东晋开始建设,司马升平收集的。司马升(647——735)子徽,法虎道隐逸,子豪白云子。有白云老师、道教上清派十二大宗师、河南温县人、《生死轮》 《天地宫府图》等著作。李白非常尊敬他,为他写了《大鹏遇稀有鸟赋》首诗。司马升职向李白介绍了36苏东川,李白感慨万千,树立了“吴岳找神仙不走远,一辈子名山旅行好”的抱负。所以李白后来按照司马升的指示去了天乐幕福山,写了《炼丹井》首诗。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幕府山县镇太原,200里,鄂州当年县吴孟升处。“这本书是五大道士杜光正著,独家爆出了吴孟在天乐幕山的费德会变成善线的传闻。当年县是平江在津贴期间的称号,与通城一起归鄂州政府管辖。《名山洞天》:“第25洞、周玄白里、玄振太原日。在鄂州当年县。单击
《通志.名山洞府五十二部.五十七卷》:
名山东部有句话叫“9(?)山、松山、庐山、武林山、九华山、济山、九珠山、安汤山、豫章西山、幕府山、九应山、王玉山、思明山、青城山天乐膜釜山名列第九位,通知目前被称为以人物为中心的机制体的中国。但是,传统史学被列入了可以将其归类为典例制的情绪中,作为“三通”之一被列入百科全书中。(威廉莎士比亚、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如此重要的史料,对天乐幕山都进行了清晰的叙述。
《史记.五帝本纪》:
“如果制造纯经验山、鱼雷制、都江堰、开球,有时是夏末。”这本书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130篇中的第一篇。本文所说的“逆产”是天乐幕产。
《岳州府志》:
天岳山距县北90里,高1800张,周边500里,岳军津山,军名岳阳山,此石爱壁立,全文云:夏禹治水。有巨石、石溪单峰、那个孩子李先丹、朱砂崖、芙蓉池、石田三亩。左边是温泉两穴,右边是凤凰石,仙女队。那岸边有斜坡,海棠童话经常在夏天开花,旁边有风血,凄凉凄凉,迎接光光的日子。传到山的西边,石盘通道15里,山西岭、后山、田径署皮兰处,石床石枕还在。悬崖上有甜粥,连生也有一株,草药百余种,怪木纪花,人缺乏见识。据说图书有25东川。又名幕府山,五太使者传至昌都委,建造帐篷云。
《清同治平江县志.地理志.五》:
幕府山时期:幕府山一雪千岳山,又名天柱山、古川八百丈、朱怀五百里、义宁、通城水州县界,图书称为“二十五同”。岳州被称为岳阳,也在天乐之阳。山上有石壁,刻着的篆文说:“豪尺寸到此为止。”吴太狮为建昌杜伟,刘表拒绝从子班设置帐篷。从唐天宝改名为昌江山。山的顶峰有昌、艾、李先端,有石像石臼,有水井灶。竹风筝,这个和其他的干,一棵细山,随风飘扬,是扫走祭坛竹子。每夕阳斜照,远近峰都是单纱色,与赤星河一起称为丹岩、朱砂岩。山的东边,有几亩石田,序幕叫银燕,池塘叫芙蓉,一个叫沸腾的沙子,比目鱼,白宝。游泳池西南角,县脉想到达那个缝隙,深度不可估量,东边有温泉三穴。左一峰叫黄龙,山顶有英皇,水很浓,有锦鲤2,上映会引起雨,干旱要躺下。右边的山峰叫凤凰,还有一座山峰叫仙女队。那岸是仙人洞,石头是仙人洞,甘草炮,金仙洞,海棠洞,那花总是夏天。有观音岩,危险绝对上不去。有数千瀑布,下面是大选坪,可以容纳数千人。旁边有风穴3,不能犯,动不动就犯疯狂
飚竟日。山北大坳有巨石,曰系船石,高数丈,围半之,中段滑泽有系缆痕,有应声,石中空,能效人语笑。有漂水岩,飞瀑喷雪,下为老龙潭。后一山曰后岳阜,一名八角楼,相传唐陆尚书避乱处。山多猕猴,无秽草,其产若杞、术、弓穷之属,入药百余种,异卉怪木,人莫能尽识。宋孟珙以擘窠书摩岩曰“洞天幕阜”。山有观曰紫清,曰佑圣、宫曰玉清、寺曰华严,曰云腾,庵曰太平,曰普济,其下曰长庆寺,元时岁遣州判官诣山致祭。是在县东北百里。
《洞天福地记.唐.杜光庭》:
幕阜山为第二十五洞天,名元真太元之天。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幕阜山一作幕浮山,在洪州分宁县西北九十里,高千余丈,周回百二十里。《吴书》云:刘表从子磐为寇于艾西,吴及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拒磐,于此山置营幕,乃以名焉。唐天宝中,改名昌江山。《元丰九域志》:平江有天岳山。《岳阳风土记》:幕阜洞天有石壁刻铭其上,言大禹治水登此。又有列仙坛,有石田数亩,非人力所能为,鸟道断绝,不可登览。左黄龙,右凤凰,皆在山麓也。《舆地纪胜》:山有仙人艾君居之。有石坛、金线洞、飞仙石、温泉岩。山名之别凢五:曰天岳、雷台、雷公、天柱、幕府。《云笈七签》:环幕阜有道宫,曰松林、曰紫清,曰崇虎、曰玉清,玉清视余山水为胜。《方舆胜览》:周亘五百余里,石岩壁立,飞鸟莫息。壁有篆文,夏禹治水尝至此。朱谋玮《水经注笺》:幕阜古为桓山。《西山十二真君传》:许旌阳尝炼神丹于艾城之黄龙山,丹成,祭于幕阜葛仙翁石室。《明史地理志》:县东北有幕阜山。《读史方舆纪要》:即昌江山之别名。
《幕阜山赋.清.钟灵》:
朱陵北诿,桓山东绵。幽奇盘结,翠幛迥旋。中有洞天,名曰“太元”。矗三峨于芥子,舒云来于刼千。望天柱兮上下,与祝融兮并肩。臣众阜而为后,比中岳之尊严。耸凤凰而翔舞,立仙女以婵娟。螺排列岫,翠积危巅。丹崖映日,青壁含烟。亦巨鳌之所戴,岂愚公之能迁!乃若洪水初平,曾经禹址,留苔篆之摩挲,与岣嵝而同纪。吴太史慈引兵防寇,拒刘表之从子,顿营幕于高岫。驱甲马兮纵横,聚旌旗兮辐辏。后人恍惚其勇略之余威,因易天岳而为幕阜。迄于东晋,流寓群仙。孝仙谈《太极》之訣,稚川成《抱朴》之篇。构芝房于云窦,置丹灶于岩前。穿壁成井,画石为田。植扫坛兮翠竹,种绕沼兮红莲。星冠礼紫仙之月,霞披弄奥岛之烟。时而读罢“黄庭”,朗歌仙曲。青鋩抒闪电之光,石枰结空花之局。乃先艾仙而成丹,又北往句容而驻足。于今水流药汁,草喷异香。石臼带元霜之气,山鸟啭捣药之腔。非仙灵之未散,胡为乎月夜犹闻箫之悠扬。况且淡雾依林晴云封谷。怪石居虎豹之形,石溜泻琼瑶之瀑。赤萝附异木以俱森,奇草与朱葩而杂馥。其所产者,本阆苑之所移根,而其所见者皆人世之所未尝经目。已堪为避世之元都 ,又何羡乎蓬壶之与王屋?时而韵士探奇,高人幽讨。历冲真而迳上,经云崖之窈窕。凌风雨于半霄,登胡芦而遐眺。蹑若级之丹梯,驾石船于鸟道。陟千仞之苍岩,托龙井之深窅。由系舟而望黄龙,列千朵芙蓉于晴昊。因而俯瞰乎八百之洞庭,亦第若镜光之渺小。倏焉岚雨横霏,湿盈丰葆。喷天半之珠玑,落双泉于松杪。于是,扪苔观篆,绕树寻桃。采莲实于石亩,舞千尺之潜蛟。拨迷径之白露,散香岭之迥飚。搴紫芝于灵窦,拾黄茅于上峣。问仙人之丹诀参元奥于云寮。更且历佑圣,下幽(?),逾鸿桷,过星桥。麋鹿群游于左右,若将侣幽人之寂寥。迥望诸峰之缥缈,依稀仙驭之可招。予将遗世而独立,思永离乎尘嚣。念彼苍黎缉缉,固皆吾生之同胞。苟于颠连之能济,吾何爱乎一毛!吾诚不忍如草木之老岩穴,又岂忍遽遁乎蓬蒿?吾其鞭风云而骑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抟鹏翼于北溟,钓三山之巨鳌。导昆仑而息驾,听王母之云璈。呼浮邱于子晋,招句曲之三茅。长遨游于碧落,共太虚以逍遥。乱曰:幕阜之矫矫兮,千八百丈高兮。幕阜之巍巍兮,为列仙之所栖兮。连百越而秀挻兮,亦荆南之巨镇兮。幸高高之在望兮,可于是而景仰兮。盼白云之出其岺兮,将为澍而为霖兮。
《幕阜山记.东晋葛洪》
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于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气,福德之乡。洪水之灾,居其上,可以度世,又有列仙之宝坛在其侧。旁有竹两本,修翠(?)然,随风拂拂,各扫坛竹。其上有池,水正澄洁,时有两鱼游泳其中。有葛仙翁炼丹井,药臼尚存。山无秽草,惟桤与芳之属。有石如丹珠。绝顶有石田数十亩,滕渠隐然,百人力所能为!有僧园曰长庆,有宫曰玉清。鸟道断绝,不可登览,左黄龙,右凤凰,皆在山麓。
以上是葛洪直接了当的对天岳幕阜山的精彩描述,对大禹治水、幕阜山的高度、青竹扫台、湫池、炼丹井、石田数亩、和玉清宫、长庆寺作了全面的概括。是天岳幕阜山难得的千古文章。
《天岳关记.清.李汉章》
毡裏阴平,骑渡大枧,有险不守,前史所讥。平邑北境,左黄龙,右幕阜,两巨山间,中有小路,是名小坳。嵚岖峻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设此险,以保吾平也。然初未有关,咸丰五年,粤匪窜崇通,通与平邻,若逾小坳而来,势捷难支,平邑殆矣。麟阁奉前抚军骆公谕,于其地独力捐修石卡,高二丈六尺,广二丈二尺。削磨巨石,垒成峭壁,硱磳磈硊,屹若金城,建屋凡两架。是役也,阅七朋始成,计费四千缗有奇。方卡之示峻也,遥望烟树迷离间,有数千人蜂涌而来,麟阁侦之,曰贼也,遂飞报各营,率团勇驰剿,而自石工飞天巨礌击之,贼大溃。嗣是遂毋敢有窥伺此关者。前邑侯俞君题其下曰:“幕龙雄镇”。事闻,天子嘉其义,由都阃加授参府衔。嗣因山有朽壤,右岸坍塌,复变产督修继长增高,又费千金有奇。此关岿然,千秋不朽矣。得旨以游击补用,加副将衔。方今皇路清彝,我邑中父老、子弟,食德服畴,安堵久矣。然而安不忘然,古有明训。抚斯关也,尚益保护培持,永为守险之义,毋替前功哉!
此文对天岳关的来由和作用作了详细的说明,从文中可以看出,天岳关是麟阁奉骆公之命而修于咸丰五年的。我们后人当“尚益保护培持,永为守险之义。”
《拟游幕阜吟.清李文龙》
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道书二十五洞天在上。派沿五岭入罗江,卸落丸泥封境壤。连云梧桐布肘拳,仙女凤凰为保障。雄跨三州瞰洞庭,岳势湖光相滉漾。冈峦峭从天池撑,峰岫暗逐天雾长。拊手拍掌招日出,走曜流星惊过桑。鹳鹤高巢落壑松,龙虎低变风云状。瀑布分敲滚地雷,丹崖侧挂幔天帐。锦鲤双双醒泳湫。石田磊磊新耕象。中有异卉与奇葩,紫苗红药森莽苍。烧烟炼汞剂其蕤,何但香区堪供养。夏禹治水一至此,天数特设仙人掌。仙人远挈道书徒,道徒秘授常来往。我闻谈此神恢恢,策蹇披衣结遐想。道逢一人冉冉来,年纪英妙姿神朗。道余作此汗漫游,不如平地高山仰。若还去去问神仙,神仙不似和凝榜。和衣榜许衣钵传,神仙位几传禅让。君不见,当年仙翁葛稚川,药炉丹灶谁凭仗?只今幕阜崛嵯峨,道坛谁复开书讲!
这是一篇奇特的文字,作者李文龙没有到过天岳幕阜山,只是“我闻谈此神恢恢,策蹇披衣结遐想”,他听到过不少有关天岳幕阜山的传闻,在头脑中有了天岳幕阜山的完整轮廓,充满了向往与恫憬。所以写出了一个美丽的山岳。可以设想,如果李文龙真正来过此山,那他的描述就更动人了。
《重游幕阜.清.钟宗阶》
幕阜倒插青芙蓉,我来再访葛仙翁。瘦筇杖策跻仄径,轻裾荡漾天之中。飞云铺乱絮,迅日吹山风。扫拂烟霞望洞庭,远近苍苍山尽平。举手濯云汉,日月脚底生。仙女整鬟凤凰宿,万壑冷冷碎寒玉。紫箫声断下青鸾,碧天雾涌飘黄鹄。神仙渺茫世难续,药苗满地抽亲绿。丹炉药鼎龙虎潜,只有风吹扫坛竹。稚川原中句容客,炉里丹砂能点石。愿将大地作黄金,饥者得食劳者息。我来此山初束发,重来两鬓半垂雪。山青犹是旧时颜,依旧岩花伴明月。光明能几何?壮志今磋跎。高踞系船石,临风发浩歌。浩歌度与清风去,穷岩阴谷回阳和。纷纷世事皆浮涡,名缰利网徒消磨。我欲临空骑白鹤,下视此山如卷阿。
钟宗阶不止一次来过天岳幕阜山,少年时来过,“我来此山初束发,”老了也来过,“重来两鬓半垂雪”,可见他对天岳幕阜山的向往。天岳幕阜山曾经吸引过不少世人,且来此山,都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生境界,产生“愿将大地作黄金,饥者得食劳得息”的大同思想,难怪二葛要来此修行。
《幕阜岩栖记.唐良玺.邑拔贡同知》
幕阜绝顶,石壁如削,水从石壁直下,飞流溅沫,人迹罕到。乙酉之岁,闯寇南遁,余党蹂躪乡邑,余挈家匿穴,山中况味,始得备尝。大抵山中虽盛暑,日色凄黄,略无暖气。夜则仰视星月,攀手可掬。时闻山(?)鬼魅作禽兽呼号,或似人语。欹枕假寐,凉气侵肤。飞瀑冷冷,如彻夜壶沸,不能成寐。及晓,天空色白,海日涌出。云雾平铺山半,旋风佛之,仿佛大海迥澜,奔腾变幻,顷刻万状。雨则深卧,不敢出视,四山晦螟,东西南北,莫知所向。震雷常在山侧,且有神怪作崩崖拔木之声。雨止林湿,风日微凉,岚气如洗。邱隅岺蔚,异鸟奇花,不辩其名。或夜杖下山,厥明负粮而上,往往缘枯藤、蹑危石,跋涉丹崖沸池,与山灵相狎,曾无畏垒。每凝眸湘流,似镜悬峰外,东望故园,村落历历可数。时有寇掠往来,莫得我所。还念此身,真不啻系一匏于天半矣。夫平时不知名仙境之奇,即兴到一登,非朝往暮归,即信宿而返,,不能如是之连日累日,尽领其趣也。昔欧阳永叔谓诗必穷而后工,然则,名山景况,非安常无事者可与习处,必经乱离奔窜而后契之深,知之稔。如程明道所谓谈虎色变,个中人说个中事,始得其情而尽其致焉耳。寇退,挈家归里故业。越三载,举乡贡,公车北上,忆兹山旧游,不知再得于何年,爰漫书以纪其事。
此文是唐良玺在进京应举的途中,回想昔日在天岳幕阜山避兵祸的情形,对天岳幕阜山作了精彩的描述,一次登山,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可见天岳幕阜山在古人眼中是异乎寻常的。
《天岳山论.彭其位》
闻之山高而尊为众山宗者曰岳,犹尧时命官尊四岳为百官长也。故海内群山之宗,惟华、岱、恒、衡、嵩得以岳称。然各以方隅名之。如华西、岱中、恒北、衡南、嵩中,其为宗,相若为尊莫相尚者也。尝偏历五岳,见其峰峦之高峻,崖谷之幽奇,沟壑之佳,胜果各不相下。而游览朝謁者各不相让,为叹其岳皆不诬。乃吾乡有幕阜山,亦以岳称。其称以岳也,自古然,非由今始。何以知其然也,以岳州在山之西,故名岳阳。亦因兹山名而知之耳。其山高一千八百余丈,左拥黄龙,右挟凤凰,既高而尊。为众山宗,故应以岳称。其上有崖,有洞、有天池、有温泉、有飞瀑、有丹坛、杵臼、石田诸仙迹。且石壁有神,禹治水至此古篆文六字,其胜概皆足与五岳相匹,休而其名之显独。不若五岳者何哉!无亦以地处偏远,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履齿不登。闲耳然其形超物外,峻极于天,与天为徒,不轻受人世物色,故不以方隅名。而独名为天岳,知其名与实符。非盗虚声者比矣。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彭其位是平江人,他将天岳幕阜山与五岳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天岳“名与实符”,并指出了幕阜山的“天岳”之称并非今始,而是古来有之。
炼丹井
唐 李白
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
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炼丹井
唐 陈岩
闲中惟有高低枕,老去宁无内外丹。
千载稚川今往矣,谁言古井不生澜。
赠赵先生归幕阜
唐 四川节度使 高骈
为爱君山景最灵,角冠秋礼一坛星。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烟霞寂寞无人到,唯有渔翁过洞庭。
晚晴所感
宋 黄庭坚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载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
山行十月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幕阜山
宋 无名氏
洞庭八百里,幕阜二千寻。
造化钏神秀,人物如球琳。
春江远眺
宋 李儒用
山自青青水自流,区级香鸟语遍枝头。
道人际此身无累,亲见羲王正冕旒。
幕阜山
元 许元信
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二十五洞太玄天。
雪花飞满水冲石,翠障拨开云卷烟。
金鲤一双游碧沼,石田三亩产红莲。
我来绝顶无他事,为访仙人葛稚川。
幕阜山
元 胡天游
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顶即天上。
扪罗蹑登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
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卷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到此遥看如镜圆。
若还更上三千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幕阜山.明
明 王炎 通城县令 湖北按察史
昔闻幕阜古洞天,偶馳瘦马行山前。
诸峰却立一峰出,苍然坠地走复旋。
谁烧石灶汲丹井,绝顶万杖巢飞仙。
扪萝攀登敢惮险,欲往未有一日闲。
仙翁见我定拍手,笑我何由来此间。
鱼淋日灸行路难,何如鸾鹤游云端。
人生不比金石坚,何来如鹰今苍颜。
百年宝贵草头露,何乃自苦縻一官。
虽无道骨可不死,亦欲早挂头上冠。
南山之南北山北,筑室翠微高枕眠
忆幕阜
明 艾而康
忆昔当年幕阜游,欲寻仙迹思悠悠。
从知石室云封密,始信天池水溢流。
吴楚层峦连塞北,乾坤双日上峰头。
山灵似接湘灵远,更觉闲情到十洲。
幕阜山
明 刘基
黄龙美景尽幽幽,三亩石田气势猷。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
湫池塘阔藏蛟鲤,只角楼高近斗牛。
青竹台上劳到扫,凤凰池畔杖履游。
登幕阜
明 余大乾
名山峻拔跨三州,千里烟花一望收。
尽道洞庭俱在眼,尘埃不辩岳阳楼。
云腾寺
明 邑人 李绍春
访仙何处是,万丈步能夷。
怪我年非少,偏今遇更奇。
烹茶疑是药,坐石不关棋。
风雨三更寂,云深谷口迷。
登幕阜
明 胡湘
山隐灵踪别有天,丹岩翠壁护琼田。
老僧挂锡长眠石,醉客乘风欲学仙。
紫气满山连洞府,峰峦塞道隔人烟。
一声长啸红尘外,不管年来雪满颠。
游天岳山
明 举人 洪名臣
闲游名士拟峨峨,随步登临喜气多。
秀色入帘山送画,潺声当户水生波。
隔林禽鸟笙簧奏,旷野樵厮牧笛歌。
千载风云夸胜会,泐名钟鼎岂空过。
幕阜
明 邑人 唐佐
层岩尽日锁烟霞,何事神仙认作家。
三亩石田谁是主,我来欲学种胡麻。
九月登幕阜山
明 秦卜瑞
引倡同登天岳峰,攀腾涉险觅奇踪。
吟诗自欲追钟子,炼性谁能继葛翁。
遥望洞庭秋水白,平瞻落日暮霞红。
登临一度欢无极,勘破江山几万重。
幕阜丹岩
明 郭本
翠献巍峨插碧空,千寻峭壁染丹红。
恍如神女巫山会,迓致仙人锦帐中。
朝雨洗来添丽色,晚霞绚处贯长虹。
药炉丹灶今何在?直欲乘云问葛洪。
登幕阜山
清 知县 卢尔秋
昔年曾到幕阜麓,今日重游此幕浮。
俗吏马牛经岁月,神仙鸡犬自春秋。
名山得得青如此,双鬓萧萧白也不?
幸与老僧重携手,漫云扶我上丹邱。
幕阜山
清 署知县 石文成
巍巍天岳山,何年名幕阜?
天柱俯于前,雷峰拥于后。
仙女列其左,凤凰拱其右。
一千八百丈,云霄独昂首。
丹崖映日红,云烟幻白昼。
葛艾二仙翁,筑室栖云窦。
山顶开石田,平畴连数亩。
翠竹高眠鹤,紫芝大如斗。
仙翁去已遥,丹台留石臼。
闻说采樵人,往往见二叟。
我欲往寻之,相见或招手。
石田
清 向阮贤
洞天深处种香粳,白石磷磷划不平。
一任人间沧海遍,年年野老带云耕。
幕阜山
清 向曾贤
高高不可量,突兀青云端。
昔有葛仙子,愿结山灵欢。
仙去山亦寂,白昼生余寒。
谁与开晦蒙,举头起长叹。
丹岩化丹穴,千仞翔鸣鸾。
大江洞
清 隐士 李尝之
绝险劳僧员,冲风冻欲僵。
拥炉膺拭涕,试茗草生香。
得句思镌石,谋生劝垦荒。
谁言桃洞隔,今日是渔郎。
登幕阜山
清 李发选
一
匣剑重登万仞梯,足跟高翥蹑虹霓。
数峰云破青螺涌,一路蝉吟白云低。
红叶黄花秋入画,灵芝仙术灶封泥。
天风吹我层冈去,好把丹崖字品题。
二
中峰疑是到琼台,更蹑层巅雨欲来。
石磴有梯盘雾上,无关无锁拍云开。
一尘不染人如鹤,七泽遥看水一杯。
此日壮游真不负,洪崖何必羡蓬莱!
游幕阜
清 李长标
丹崖幕阜旧仙宫,凌露肩舆蹑虎踪。
九转丹砂怀葛令,三关紫气忆黄龙。
飞泉自泻千重石,晓月斜悬百尺松。
斥侯烟销怜夜寂,流萤竞照隔溪春。
幕阜丹崖
清 苏升平
巍岩峭壁插青空,遥望青空一色红。
丽景殊超峦障外,霞光初胜画图中。
知非天际垂朱帐,疑是云端落霁虹。
炉灶丹砂千古在,好从此处觅仙翁。
昌字水
清 贡生 陈悔
黄龙山下势悠然,厂破中流水底天。
若断若连双日落,将前将却两珠圆。
狂澜挽去机思返,笔阵雄争字欲旋。
从古六书形象一,昌江邑号到今传。
登幕阜山
清 陈士弨
北望何苍苍,幕阜圪然起。
一千八百丈,周广纡道里。
区分数州界,遥镜洞庭水。
绝顶摩霄汉,障列双峰峙。
龙蟠夜雷动,凤协朝霞紫。
蝌蚪寿奇文,禹迹于兹纪。
葛艾二仙翁,邈焉溯遗址。
丹砂幻金石,芙蓉掬清泚。
床臼荫古木,崖洞馥香芷。
二十五洞天,顾名非虚美。
嘯歌呼白云,登眺日移晷。
登幕阜
清 陈再平
凌嶒绝献倚青天,吴楚提封界下旋。
望眼真穷南极外,耸身疑在岱山巅。
泉飞瀑布千峰响,雨散丹崖万壑烟。
乘兴几迷归去路,苍茫遥指洞庭边。
石田三亩
清 何元谓
谁垦顽坚石作田,畇畇三亩岳作巅。
犁翻垒拨行沟脊,锹画砢硅畛障弦。
枸杞春栽桃苑雨,黄精秋莸菊篱烟。
场仍町瞳无须筑,药洒丹霞铒炼仙。
登天岳
清 张文炳
昨日已过重九节,今朝仍上最高峰。
不辞路曲行难尽,直到山巅光转浓。
日映秋山红树老,钟敲野寺白云封。
明年此际遥相约,菊酒同斟定再逢。
望幕阜山次韵
清 湖南督学 张仕遇
名山屈指数南天,双鲤池边慕葛仙。
藤练曲缠千载篆,月钩时挂一帘泉。
为公忙我难登此,披句知君屡至焉。
传道峰头多胜事,零星棋子石拳拳。
登幕阜山
清 周大乾
吴楚矗云分,嶙峋不易登。
半山低树嘯,绝顶远烟腾。
碧沼函鲜鲤,丹炉灼古藤。
仙翁何处去,含笑问山僧。
游幕阜
清 姚修径
幕阜横峰古艾西,峻峥翠耸碧天齐。
琼田一度超吴产,渎汨双流到楚溪。
神禹灵碑蝌蚪灿,仙翁石室鼎炉遗。
只今法窟黄龙著,自扫莓苔觅旧题。
幕阜丹崖
清 邑贡生教谕 钟兴诰
层峦峭壁倚长空,谁把丹砂绚彩虹。
仿佛昆岗残焰里,依稀锦帐夕阳中。
炉边烟冷霞成绮,仙子腾霄气吐虹。
瑞竹青枝如结实,凤凰应出此山中。
登幕阜山次韵
清 邑岁贡 釧滉
绝献疑连尺五天,层云缥缈想行仙。
斑斑绿鲜侵文篆,淅淅寒风泻玉泉。
灶冷烟消丹老矣,岩高石古色存焉。
与君共著寻真屐,径向枰间弄一拳。
石田三亩
清 钟圣芳
石田仙迹邈,幽壑暮烟含。
履亩难征二,耕余不问三。
苔钱封古陌,涓滴冷秋潭。
蓝玉谁贻种,表牛空入函。
岁宁分上下,疆岂辨东南。
莫道包藏浅,山辉起翠岚。
登幕阜山
清 徐发
幕阜嶙峋压万岑,东吴太守昔连营。
山攒狞石貔貅旅,林匝斜坡草木兵。
云水荡胸俄眼豁,光风流脚欲身轻。
回头慷慨前朝事,平不得来若个平。
幕阜杂咏
清 唐允是
丹崖
丹成九转合天然,撒向层崖石亦仙。
露洗苔侵经几刼,至今朱点尚鲜妍。
禹碑
石缆维舟事不虚,停桡刊木度山衢。
至今剥蚀莓苔迹,错认当年蝌蚪书。
瑞竹
亭亭物表净无埃,描尽苍烟与绿苔。
想是仙家无历日,凭君生意报春回。
石棋局
仙家岁月也难消,石上敲棋遣寂寥。
漫对乾坤分胜负,人家谁是烂柯樵?
沸沙池
绝献清泉瀑不干,盈盈碧玉白云端。
幽人漫掬一瓢饮,沆瀣餐来六月寒。
登幕阜山普济庵
清 唐文理
一山横突幕峰腰,高锁禅关昼寂寥。
苔径难寻归鸟迹,泉流易酌老僧瓢。
寒塘旧树频邀月,绝涧新畦晚种苗。
先世几人遗手泽,独摩碑石认前朝。
登幕阜山
清 唐良焕
凉风送我蹑天梯,四望群峰尽觉低。
阊阖远从双剑辟,斗牛直自一肩齐。
龙从古洞腾朝雨,仙自烟霄达彩霓。
想与罗浮浑不爽,空中恍惚唤天鸡。
登幕阜山
清 邑人 黄大成
山势嵯峨极,峰高可接天。
层崖疑虎踞,幽壑有龙潜。
禹迹曾临此,仙踪哪记年。
扶筇一远眺,尘累已全捐。
幕阜次韵
清 邑岁贡 童先及
屈曲羊肠系半天,寻踪直欲访飞仙。
烟笼松顶鼾眠鹤,桥卧山腰吼瀑泉。
块石犁残田在也,阳坡锄破药生焉。
苍茫野色横平地,小视连云一仆拳。
禹篆
等闭乘兴踏崔嵬,幕阜山前欲探奇。
拨去云霞寻古迹,刷开苔鲜认残碑。
千年手泽依然在,八载丰功沿可追。
当世共推明德远,迄今底定水东之。
同从兄开先眺望幕阜山
清 程文远
幕阜山头见楚门,洞庭湖上一昆仑。
卷开玉垒云霞帐,结作银城锦绣村。
九港分流兄带弟,万峰罗立子和孙。
我生伯仲同居此,自觉源源步履尊。
游幕阜
清 邑人 彭其位
五岳行将遍,还为天岳游。
他邦未了胜,故里好全收。
名画输崖古,银河让瀑流。
直凌霄汉上,俯瞰洞庭秋。
幕阜石田
清 邑人 魏自嘉
叠叠(?)岩径不平,一丘硗确有田名。
力耕无计营沟洫,岁稔曾谁种秫粳?
禹贡未偕泥入赋,山灵应遣象来耕。
烟云陇上仙家管,瑶草奇花处处生。
游幕阜
清 邑人 魏之桂
南来(??)仰天山,几许搜奇任往还。
石亩寒泉滋碧鲜,层岩宿雾锁天关。
吹嘘云气呀为象,散落林霏雨作斑。
炉灶想留烟火在,欲赊黄白驻朱颜。
古联
苏幕遮.秋游幕阜山
桑榆斜阳
踏秋波,扶远岫,幕阜寻枫,同把山门叩。结伴天梯携雾走,迭宕层峦,尽在云中瘦。
鸟啾鸣,峰挻秀,古刹藏幽,隐隐神钟奏。适与流沙泉共酒,瑟瑟山风,直把寒吹透。
天岳寺门联
清 李元度
天子三经地,皇帝九谒门。
二十五洞天联
南宋 孟珙
(?)五洞天,高凌霄汉,凭虚望远,喜洋洋空阔无边;看南蹲伏凤,东峙黄龙,北驻马鞍,西停鸡角,羡野鹤闭云,时绕就丹岩峭壁;际长虹宿雨,还增添瀑布晴川;何待有独生台竹,三亩石田,万古凉亭,百秋金鲤。
数千年往事,迹著峰峦,玩景寻踪,叹滚滚豪雄谁在;想大禹篆文,葛洪炼药,刘刚赶羊,太史藏军,览鸿猷伟烈,都 化为薄雾残霞;使雁柱丰碑扫不尽荒烟蔓草;只赢得八井廉泉,半溪酿水,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古时平江有四十八寨,北乡有二十八寨,幕阜山有七寨,古时都是屯兵之所,也有的曾被土匪所占为匪窠。
营幕平寨:
位于幕阜山之绝顶,可容数千人。即三国时太史慈屯兵之处,现瞭望台周围草甸,故叫地坪,又名大仙坪,其侧为跑马坡,原有城墙、城门,后毁。
幕阜后寨:
在横山一带,靠近虹桥一边,可容三等千人,是守住幕阜山的后门关隘,现毁。
白水寨:
在永强之上的白水崖,有瀑布飞流百余丈,前有关山号铁门槛,现存石大门框,地势十分险绝,易守难攻,水源充足。
黄裴洞寨:
又名主嵓尖,有泉池,在黄裴洞左边,原有草屋若干栋,可容万人,建于咸丰八年,现有遗址。
凤凰山寨:
在幕阜山之西,高千余丈,甚为宽广,位于凤凰山下,即现凤阳村境内。上有凤凰池,泉大如斗。建于咸丰五年,土人修砦于此,现有残迹可寻。
天寿寨:
在注竹岗,因其有古寺天寿庵而取名。与白水寨相距不远,可容数万人。
大方寨:
在幕阜山右,四面垒石为垣,有二门,中间有老屋百多间,可容万人,建于咸丰五年。具体地址今无法寻找,疑似山西岭一带。
除天岳幕阜山本身的古寨之外,南江境外内即天岳幕阜山周边还有:张师山寨、九峰寨、三角湖寨、得胜寨、福郎寨、仙人寨、赵家寨、鸡公寨,铜鼓蒂寨等等。
一峰尖上狮岩有圆形石拱门,上首刻:“极无峰”左右联为:幕阜南岩同日月;洞庭狮子并乾坤。
有石刻:“雄霸南天”,字高一米许,系鲁道源书刻于民国三十年(1941)六月,毁于1968年“破四旧”,现存“南天”二字,雄霸二字跌落于地,有待后人得立。
上狮洞内有鲁道源所刻:“民国三十年夏登幕阜山,极目四望,气象万千,特题雄霸南天四字於上狮洞,并得绝句一首以抒意:幕阜顶天立,雄霸四海极,气吞岛寇。”
“幕天席地,阜物康民.壬午重九,陈辊题”此字是民国平江县长陈辊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所书刻,位于上狮岩外石上。
“众山星拱。滇南梁得奎题”此人是鲁道源部下官佐,因鲁是云南人,随军长上山所书刻。
“小天下”三字与梁得奎的众山星拱刻在一起,是中坪凤阳人萧师杰所书。
五十八军原军长孙渡将军与鲁道源同时在上狮岩刻了一段文字,内容是言抗战之事,因大部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记述。
“岳胆烟肝”,位于永强之上的应声石上,字体方正,旁有四行小字,因严重风化,无法读完整,只能认出:“天岳之阳有奇石,能应人声出石岳,胆烟肝,自何人困风霜。”系清同治五年武举人陈光前,后补守备(石浆许家园人)所刻。
《洞天幕阜山》刻于阜峰村蜈蚣洞之上的蛇坑镌字崖上。于宋涫祐四年由荆湖制置使孟珙书刻。其字为正书,字径二尺许,署年月,右署衔名,已剥落,不辨。五字中的“山”字字体笔划不同,与原字有异,疑似是清以前好事者所添。此五字是天岳幕阜被道 家封为二十五洞天的依据。
《天寿砦》三字刻于注竹岗“北城门”横条石上,清晰可见;旁有石碑一块,高一米,宽八公分许,上有满板字迹,均已模糊不可辨,只能隐约认出:咸丰六年 山团立,尚有人名:方成器、方西山......
冲真观刻文:在冲真观中殿的石柱上有石刻字,只能认出年份短短几个字。殿外墙上有青石板,刻于清代,是捐款名录。
天岳幕阜山最重要的石刻是许多古藉和古诗所提到的“禹治水到此山”的石壁崖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此六字至今未被发现。古藉所言的具体位置是在葛仙翁石室之上,要拂去青苔方可见,本书作者多次到山中寻找未获,欲待有关部门组织考察发掘,以证实大禹治水真的来过天岳幕阜山的史实。
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天岳幕阜山就有人在山上生存活动。而且很多历史名人都来过,且有证据证实。现列举于下:
伏羲:
传葬于天岳幕阜山下太平尖,因后文有一章专论,且听下回分解。
舜帝:
司马迁所著《史记》一百三十篇第一篇就提到“舜耕历山”的事实,历山,已有权威论证即天岳幕阜山。舜帝当时是流放于此的,且在此山的时间很长。
大可《幕阜山——古帝王之山》一文记载:传东晋时在幕阜山掘得一石碑,碑文载:“厚衣之以薪,不封不树,雷闪地裂葬于天,帝舜封天岳”。可见,舜帝与天岳幕阜山有密切的联系。
大禹:
大禹治水到过天岳幕阜山,是以葛洪的《幕阜山记》为根据的,此文一开头就说:“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到此山。”有唐允是的《禹碑》一诗和童先及的《禹篆》一诗佐证。这块残碑是隐于苔鲜下的,有待后人去发现。烂船坡的传说也是讲大禹上过天岳幕阜山的事情。
秦始皇:
《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为“亲巡远方黎民”,宣扬“功盖五帝,泽及牛马”巡狩天柱山,而天岳幕阜山古时就叫天柱山。因而李元度依据此写出“天子三经地,皇帝九谒门”的对联来,表述了秦始皇来天岳幕阜山巡狩之事。
葛玄:
道家称之为葛仙翁,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三国吴琅琊人,曾在天岳幕阜山炼丹,留有药臼、炼丹井。
葛洪:
字稚川,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从郑隐授炼丹术,因有战功,授伏波将军赐爵士关内侯,系葛玄之侄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 学家、医学家、化学家、印染业祖师。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书。在天岳幕阜山修炼多年。并写了《幕阜山记》一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相传在天岳幕阜山羽化成仙,一山二葛,为天岳幕阜山增添了名气。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南宋大学士,江西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官至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实录检讨官等。多次回乡都顺路游天岳幕阜山,与山上的灵源大士、双塔法师都是好朋友,他的《晚晴所感》一诗是在天岳幕阜山写的。
李儒用:
南宋平江九才子之一,他的《春江远眺》写自天岳幕阜山,是怀念伏羲的诗文。
李白:
他是受著作《天地宫府图》作者司马承祯的影响,而来天岳幕阜山的。李白所写《炼丹井》一诗,收入在《李白全集》中,江苏句容县博物馆收藏,所以这首诗是李白所写无疑。但此诗是写江苏句容还是写天岳幕阜山呢?因为江苏没有大山,不可能有短松,无疑是写天岳幕阜山了。
吴猛:
字世人,晋代有名的道士,分宁人氏,是净明道派的十二真君之一,他在天岳幕阜山脉的黄龙山、冬桃山、凤凰山住过很久,最后在天岳幕阜山羽化成仙。《道德真经》作者杜光庭在道教界宣布了吴猛在天岳幕阜山成仙的事实。
陈真人:
是天岳幕阜山的统管神仙,又称陈大仙,是道书所定的正统神明,可以说他是神界在天岳幕阜山的最高行政长官。
张旭:
唐代书法家,曾游天岳幕阜山青阳宫
高骈:
四川节度使,与幕阜山人“赵先生”是好友,虽未到过此山,但对天岳幕阜山评价很高。
释慧开:
唐代高僧,写有《偈颂八十七首》,其中写天岳幕阜山一首。
许元信:
元代文学家,亲到天岳幕阜山游览。
胡天游:
元代人,文学家。
王炎:
明代,原为通城县令,后升为湖北按察史,曾到天岳幕阜一游,写有诗一首。
艾而康:
名艾穆,明代,虹桥天井山人,官至太朴寺卿(正三品)钦差提督军务巡抚(正二品)。因其家在天岳幕阜山下,多次登此山。
邱万琼:
明代文人,多次登天岳幕阜山。
李绍春:
明代人,文学家。上过此山。
胡湘:
明代人,诗人,上山为天岳幕阜山写诗。
石文成:
明代,平江署知县,亲上山。
向阮贤:
清代文人,游过此山。
向曾贤:
清代文人,与向阮贤是兄弟,到过此山。
李元度:
清代同治人,平江才子,贵州按察史,其母喻氏葬于天岳幕阜山下月形山,曾为天岳关和冲真观写过门联和关名。
天岳幕阜山的“蓝色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值得深入发掘。
作者:杨衍秋,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江县党史地方志学会会员、平江县南江镇诗联学会会员、平江县南江镇老年科技协会会员
1.《【寻仙闯三关】天乐幕府山“蓝色文化”考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寻仙闯三关】天乐幕府山“蓝色文化”考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54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