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编辑:如何看待互联网、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越来越“实惠”,已经成为一定的趋势,其中的互联网大厂更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本文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一下。是时候重新认识互联网了。
说这话,不是着眼于行业现时处境,而是立足于产业形态变化。
虽然盛产“聚变、剧变、巨变”,但互联网的变从来都不是无逻辑的。
置于历史的广角镜头下看,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2018年无疑是个分水岭时刻。
在2018年之前,B2C、C2C、B2B、O2O、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滋养出了各式风口,它们循着“得流量者得天下”的逻辑,在增量市场中跑马圈地。
但在2018年以后,新基建、产业互联网、IoT、云智一体……渐次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词。
越来越“实”,成了趋势。
有些互联网观察家就根据互联网发展周期总结,互联网正在经历连接小众(PC时期)、连接大众(移动时期)后的第三个阶段——连接实体经济。
很多新气象,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就在今年元旦前后,腾讯在CCTV推出了名为《助力实体经济》的品牌片,将“腾讯,助力实体经济”作为全新品牌主张。
这并不突兀:腾讯2018年启动的“930变革”,就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将业务从C端的消费生态转向To C(消费者)与To B(企业)并重。
2021年7月下旬,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在致股东信中指出,阿里希望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
早在2017年,张勇就表示:阿里巴巴是透明的实打实的实体经济。2019年10月,张勇又提出,数字经济就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
也是从2021年起,京东将自我定位调整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蚂蚁最新公布的数据也称,过去一年多来,支付宝为小微商家累计减免经营成本近80亿元,超过2200万商家及小微经营者受益,着力以开放平台、技术积累和普惠金融为支点,撬动小微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可以看出,将锚定的发展坐标系从消费侧转向产业端,是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共同选项。
当此之时,再用昨天的视角看待今天和明天的互联网,无异于刻舟求剑。
01
2017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曾在第16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专门谈到互联网跟实体经济的关系:
谈论“脱虚向实”时,不能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互联网经济绝大部分还是实体经济,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积极作用。
这不乏针对性:就在那两年,“虚实经济之争”频繁在舆论湖面搅起波澜。尤其是2016年底,董明珠抛出“90后开网店是国家经济隐患”、宗庆后指责新零售新制造等是“胡说八道”等,一度将围绕虚实经济之争的讨论热度推上峰值。
这反映了很多人对数字经济的偏见和歧见。他们会习惯性地将互联网和实体企业分置“虚/实”两侧,线上为虚,线下为实,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电商干掉实体店”上。
这类看法,终究是流行性谬误。得看到,互联网的“虚拟(Virtual)”跟虚拟经济的“虚拟(Fictitious)”是两码事,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也并非同一维度的概念,它的本质是比特化的经济贡献,主体本就属于实体经济。
“数字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和实体结合的。没有数实融合,数字化发展不起来。”BAT等互联网平台把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融入产业的生长发展环境,开创数字经济新业态,这是实体经济的延伸,与传统的虚拟经济判若霄壤。
打个比方:你在电商平台买东西,虽然交易和支付环节都线上化了,但它离不开线下实物的流通,改变不了数字经济扎根实体经济的本质特征。
所以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反驳“数实对立”的论调:我在网上点菜,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半个小时之后快递把餐送到我门口……(这)哪有什么虚实之分,吃的东西是实的。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也表示,与数字经济类似的说法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经济、新经济、知识经济等,它跟实体经济不矛盾,互联网经济大部分都是实体经济,电商、电子支付完全是实体经济,只有互联网中的金融部分是虚拟经济,“现在部分地方一搞实体经济,就把互联网排斥在外,这是没搞清楚基本概念。”
如今人们常说数实融合,融合的产物不会是太虚幻境,而是“数字化的实体经济”。这时候,若还是认为互联网是“虚”的,那只能表明认知尚处在前现代层次。
02
揆诸现实,许多互联网大厂的含“实”量正指数级提升。
对互联网来说,向实指向的是其进阶之路——数字技术的渗透性与融合性决定了,它只有跟实体产业结合,才有生命力。
产业观察家皮爷曾写过:过去十年,社会的发展焦点根本更多的是围绕数字产业化,如社交、电商、零售等,即基于互联网的原生模式构成飞速发展的社会引擎;如今,社会的新命题核心正在悄然向经济模型的根部转移,即在互联网之外,工业、农业、医疗等民生产业开始被更多地放置在聚光灯下,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正滚滚奔腾而来。
尽管互联网早就用企业级服务伸出了向实的触手,但从To B到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对应的数实融合深度与广度并不一样。
在皮爷看来,以往互联网发展重心会聚焦“出口”,也就是供应链的最后一环,由此而来的是衣食住行前端触点的极度便利化;如今发展核心则是要顺着供应链向上延伸,也就是要聚焦“入口”和“渠道”,帮实体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对应的要求就是,大厂们得弯下身子,将目光投向中国的300万个工厂、2000万亩土地和无数个服务业小微主体。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唯有参与实体经济价值创造,平台们才能突破现有的增长瓶颈,在破“卷”中持续进化。
对实体产业而言,要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推动数实深层次融合,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在以往,互联网已经帮助很多企业将连接面由平面链状向立体网状拓展,企业生态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也因此得到扩充。但现在,数字技术可以在助力数字化转型层面给实体产业注入更多动能。
就制造业看,很多生产企业都面临着产供销数据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性不强、企业内部决策效率不高等问题,这降低了其生产效率,抬高了整体成本。
数字技术则可以帮助企业们实现对价值链的整体性把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货环节的采购、运货、卸货、商品追踪全流程线上化,制造环节的生产制造自动化,出货环节的仓储端成本优化,销售环节的精准获客,售后环节的及时反应,都可以纾解生产企业痛点。
当互联网平台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金手指”,带动它们变成所谓的“新实体企业”,平台们自身其实也已化身为新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最终会落脚于“以实促实”。
03
值得注意的是,大厂们加载“以实促实”新任务表时,它们的价值锚点,也会从规模做大变为价值做深。
互联网在数实融合里扮演的角色,会逐渐从显性转向隐性,从台前转向幕后,从把互联网自身做大转向让互联网“消失”。
消失不是不存在,而是从资源虹吸者配置者变成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助手;消失也不意味着可以将模式压得更薄,反倒意味着必须将自身变重变实——重的是责任,实的是能力。
数实融合,就得将数字技术跟实体产业的结合放到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的坐标系中打量。
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平台要以实体企业需求为导向,用开放、共享、链接、协同、融合为手段建立新资源配置方式与价值创造模式,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
不难看到,无论蚂蚁、腾讯还是京东,都在朝着向实的航向偏转:或是着力于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或是面向个性化诉求推出差异化的全栈化解决方案。
把核心科技能力进行开放,是蚂蚁放出的“招”——它自主研发的移动开发平台mPaaS、云原生分布式解决方案SOFAStack和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等,已成为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三件套”。而从田间地头到工厂一线,从知识产权保护到跨境贸易,蚂蚁链的价值也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场景中得到验证。
腾讯的数字化技术——包括SaaS端的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与PaaS端的音视频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是给实体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多重解决方案;生态系统——囊括内部的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和外部的腾讯云启、千帆及渠道伙伴,也能为企业“从种子播种到收成”提供全过程生态支持。
京东基于不同产业带的供应链赋能,也让它的实体性得到了凸显。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基础,发展数智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发挥供应链技术服务能力,满足汽车、能源、机械、家电等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这些都是在数实融合的签到簿上打卡。
就此看,说它们只是支付、社交或电商平台,已经OUT了。向实而行的它们,更像是深入各行各业的工具箱——用“上云用数赋智”纵向提升企业组织管理的敏捷性,横向提升企业市场触角的敏感度。
就目前看,以数实融合助力实体经济,还得注意两点:助实得服务细致入微——要有大的通用公式也要有小的解题方法,要连接大企业更要助益中小微企业。向实得打造开放体系——要打破孤岛式的封闭状态,以开放为主导,更好地发挥跨平台、跨产业协同效应。
数实融合,若不能将小微企业导入数字化转型的轨道,那就是对实体产业的渗透与链接仍不够。毕竟,小微企业才是实体化市场主体中的“大多数”,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可眼下,数字化转型最滞后的,正是小微企业。很多小微企业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说白了,就是缺两样:这也缺,那也缺。
开放协同也是数实融合的应有之义。没有开放,就没有融合。帮助实体企业提质、降本、增效,需要深入到产业链路中去,充分理解供应链上下游生态,再根据“痛点台账”推导系统性解决思路,并用集成化技术方案作为破题工具。这离不开多方协同。
在这方面,以技术接口开放为表征的开源系统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成果,会大有用武之地。对平台们而言,在这些技术上精研,继而帮助小微企业在开放的数实融合体系中获利,也是以实促实的应有之义——要知道,能否覆盖“长尾场景”,正是平台助实的试金石。
04
说到底,互联网不“虚”。
以实促实,在新实体经济模型中找到自身的新价值点,是互联网平台们的新使命。
不向实的互联网平台,很难成为未来型企业。也只有跟实体产业共生共荣,数字经济才能保持活力。
而小微企业理应在数实融合的惠及面内。
尽管说,助力那些小微企业降本增效,并不能带来大厂们日活、GMV维度的爆发式增长,可正如朱啸虎所说的:产业互联网是个走得长比走得快更重要的赛道。
评价大厂们的助实成效,不能秉持流量本位的短期视角,只能是立足于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者总会笃信:做时间的朋友,终会被时间犒赏。
作者:佘宗明
来源公众号:数字力场(ID:shuzilichang),抵抗熵增,打捞有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数字力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1.《网络有但是获取失败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互联网并不“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网络有但是获取失败怎么回事?总结很全面速看!互联网并不“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12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