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历史学家严崇年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对灵璧奇石文化、钟馗文化、楚汉文化进行了解读。
严崇年
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他的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上下卷)、《康熙大帝传》等。
我们来看看严崇年是怎么评价灵璧的
01
严崇年论灵璧的历史地理位置与楚汉文化
02
03
灵璧:一个激发中国历史的小镇
灵璧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因“山川秀美,山石秀丽”而得名。它是中国奇石的主要产地,楚汉战争的古战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万物之神”钟馗,享有“奇石、妃子、钟馗画、天下第一”的美誉。
一个小镇和两次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汉族灵魂和性格的形成。垓下之战开启了汉朝的辉煌篇章,让辉煌的汉文化光芒四射;祁美山之战改写了明朝的命运和权力结构,奠定了北京作为都城的政治基础。千年古城灵璧,不经意间上演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大起大落,甚至成为震动某一时期历史演变车轮的重要支点,在中国文化版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灵璧玉集文化公园(历史阶梯)
汉兴之源:王朝崛起与华夏兴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在我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面埋伏》《四面围城》《霸王别姬》等经典故事和传说,都发生在灵璧,结束在灵璧,也深深影响了灵璧。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在古代战场上吊写《东征赋》曰:“灵璧之逆程,是面之遗。”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道:“它位于安徽省灵璧县南部,沱江北岸。”《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志着安徽灵璧东南部的垓下。
有历史学家把垓下之战比作“东方滑铁卢”。如果用辩证的思维来看,战争的结果是项羽四面楚歌,在乌江自尽,但是没有项羽的失败,刘灿刘邦怎么会赢?汉朝的根基400多年怎么打开?从这个角度看,垓下之战为汉朝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融合、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灵璧是汉朝的起源,垓下之战揭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序幕。汉人、汉人、汉字、汉语、汉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2010年的泥峡会战遗址高层论坛上,“汉兴之源”这一主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秦汉史研究会、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和考古学专家的一致认可。
明朝土地:逆转干坤繁荣明清
公元1399年(文健元年),朱迪亲王以“清王一方,克服民族困难”的名义,从北京发动了“战胜困难之战”。他从北京一路经过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到安徽灵璧,遇到了建文帝军队的顽强抵抗。朱迪率领的“靖难军”和建文帝的军队驻扎在灵璧西南的楼子镇,经过一场血战,朱迪赢得了这场决战,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转折点。之后他横扫南京,夺皇位,改永乐。清康熙帝《灵璧县志》记载:“涉及到成祖经与灵璧、眉山之战,梦见城隍,尽全力追马。而明天,战事急,和平来追,马可以逃。事定后,我念神功,加爵为灵,候州城隍之职。”自从明成祖把灵璧城隍加到与州府相同的水平,灵璧县就以惯例的方式在农历5月28日举行了盛大的庙会,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齐眉山之战没有朱迪的胜利,靖难之战的结局可能会逆转,朱迪的野心将难以实现,“永乐盛世”将不复存在。朱迪统治时期,明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古籍《永乐大典》的编纂开创了明朝文化的繁荣。142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迪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北京城,彻底改变了中国南北政治格局。随着朱迪的入京,北京的繁荣加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目前北京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在明清时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宫、天坛、长城、十三陵这些世界领先的建筑,也都是在明代建造完善的。这也是旅游业常说的“明清看京,隋唐看Xi安”的由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齐眉山之战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进程,也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南向北转移,从而确立了北京的地位。灵璧是一片“璀璨繁荣之地”,得到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明史研究所专家的广泛认可。
灵璧石文化公园
奇石之乡:千火铸就脊梁
“灵璧石妙于世,声如铜器玉”,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对灵璧石的真诚赞美。提起灵璧,人们就会想到灵璧石,它是中国四大观赏石之首。它集“薄、透、漏、皱”四大奇观与“声、形、质、色、质、意”六大美于一身,深受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喜爱。
灵璧石以其审美价值最为人称道。安阳殷墟出土的清王“虎石清”,由灵璧石制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为国宝,收录于国内专家撰写的第一本国宝鉴赏书《国宝大观》。灵璧石自北宋以来就被列为贡品。宋徽宗在都城开封建造了“寿山根月”,并在四方寻找奇石。灵璧石被列为第一批强征。宋代万度《云林石谱》记载:“苏州灵璧县,地名庐山,石产于土中,洞深数尺。”本书共有116种石制品,灵璧石被列为奇石之冠。清朝乾隆年间,在江南三停灵璧,被赐“天下第一石”之誉。2007年,灵璧县被中国观赏石协会授予“中国观赏石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灵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成功注册灵璧石特色产品。
灵璧石是中国古代石乐器的首选,具有金声、余音悠长的特点。《尚书·龚宇》中有“泗滨浮清”的记载。《鲁春秋》。《古乐》载:“令臣击冠似帝冠,舞百兽。”1970年,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天空中播放的音乐《东方红》,也是用灵璧青石做的编钟演奏的。灵璧县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民间音乐。2010年,以灵璧青石成功研发生产传统弦乐器,填补了中国民间音乐史上空的空白,被民间音乐专家称为中国民间音乐史上的大革命和里程碑。朱世琴、石砖长笛和石砖二胡也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
灵璧石的人文价值也极其丰富。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也把对灵璧石的喜爱寄托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上,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尤其是米芾的《颜明山》和苏轼的《灵璧张世园亭记》。这里还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奇闻轶事,如米芾拜石,苏东坡“醉卧灵璧石,灵璧石三问,画竹变石”等。
灵璧钟馗文化公园
钟馗故乡:丹青妙笔促义
清初著名学者金榜在《卜夏待辨》一书中记载:“钟(项)是灵璧人,后人至今不在,常以朱砂为食画祖。有县僧,尤灵迎云。”在灵璧,钟馗赶考、钟馗娶妹、钟馗与唐明帝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孟茜笔谈》中的补充笔谈,记录了唐明帝梦里钟馗捉鬼的故事和吴道子画钟馗的故事。感受到钟馗刚烈的忠义,皇帝封他为“镇宅圣君赐福”,并在宫中悬挂钟馗画像驱邪。他还派大臣把钟馗的《吴道子画像》送到钟馗的故乡灵璧。端午节和除夕挂钟馗画像的习俗在民间流传下来。
灵璧人从唐代开始画钟馗,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深深植根于民俗之中,被世人誉为“中国的一绝”。1915年,灵璧中杰的画获得了享誉海内外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灵璧因其独特的钟馗绘画艺术,于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钟馗绘画)”的称号。2006年5月,灵璧仲恺绘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钟馗作为人、鬼、神三位一体,承载着人们“反恶扬善”的美好愿望,浸润着“惩恶扬善”的永恒主题。钟馗的浩然正气、强身祛邪、惩恶扬善的精神,从古至今已成为中国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磨砺人的品行、标记诚信、美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灵璧赋》赞:“钟馗中的包公是真正的坟墓,包公是死者中的钟馗。这两个是安徽的阴阳,中国的古今义!”
隋唐大运河与长城同名。在中国古代文明瑰宝中堪称“双子星座”,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杰出代表。古汴河灵璧段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连接线,在漕运、公务员上岗、南北经贸交流、多民族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条大运河孕育了沿线无数的名城和古镇,它们与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璀璨多彩的文化珍珠串联在一起。在古汴河的基础上发掘出的新汴河,至今仍起着南水北调,南水北调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之福,古今之福。
张园亭位于古汴河北岸,是北宋著名学者遗失的私家园林。大运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和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和留居,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和传说,包括苏轼、欧阳修、、米芾、黄庭坚、贺铸等唐宋名家,苏轼和灵璧就是其中的一对。
灵璧古城是运河孕育出来的。随着运河的兴起,大运河见证了灵璧的荣辱兴衰,也直接促进了灵璧的经济繁荣和人文繁荣。在大运河的帮助下,灵璧成为唐宋时期经济贸易交流的集散地和南北文化的聚集地。这里商贾云集,名人云集,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零墙镇”改为“零墙县”;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爱灵璧石,改名叫灵璧。位于灵璧县楼庄镇许江村的花石岗遗址,充分证明了大运河灵璧段在中国历史上的水路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苹果用户喜欢
提示:
戳最新信息APP下载。
1.《仞怎么读 厉害了!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这样评论灵璧!听听他怎么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仞怎么读 厉害了!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这样评论灵璧!听听他怎么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6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