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牡丹盛开的春天,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如期举行。作为本次牡丹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播电影旅游局主办的马金凤艺术周将于27日在洛阳歌剧院拉开帷幕。4月11日,马金凤艺术周媒体见面会暨“马牌”弟子音乐会在周望城广场举行。
马金凤艺术周
在四月明媚的阳光下,97岁的马金凤在歌剧迷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中走上舞台。她穿着红色皮鞋,一件红色外套和一条蓝色丝绸围巾。她朝气蓬勃,雍容华贵,就像一朵历经风雨仍在春风盛开的牡丹。
宽阔的舞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弟子簇拥着她,唱起了经典剧目《穆指挥》中的咏叹调:“辕门外三枪如,府保家保家保家……”
马金凤——辕门外的三枪就像是雷震从晚报副刊上精读的文章
00点
07:02
熟悉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广场,也回荡在观众和粉丝的心中。一位年近百的老艺人,从20岁到70岁,和徒弟同台演唱。“五代同堂”这个宏大的舞台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动情啊!这是豫剧马派艺术的盛大节日,也是洛阳观众和戏曲爱好者的盛大节日。加上这座城市以牡丹命名的节日,他们见证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条蜿蜒而长的路,从岁月的深处蜿蜒而来。要谈论马金凤的戏剧生活,让我们回到她的童年时代。
童年1922年的一个冬天,一个女婴出生在曹西安省东莞县的一所破房子里。虽然女婴的出生并没有给贫穷的崔家带来多少欢乐,但是她的父亲却给了她一个珍贵而吉祥的名字——金妮。
我父亲叫崔鹤立,已经是唱河北梆子很有名的艺人了,艺名是“盖九洲”。
崔的家人从他开始就喜欢上了唱戏,这似乎有些天意。
崔一家老幼九口,全靠爷爷挑水为生,日子极其艰难。崔鹤立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们出去乞讨。小鹤立长得帅,外号“花鹅”。在一次乞讨旅行中,他被河南省沈丘市一个剧团的老板收留,老板用几个白面馍哄他进了剧团。两年后,家人发现了赫里的下落,派他去找他。他留在剧团;他让爷爷去找,结果爷爷留在了剧团。他直到18岁才离开剧团,回到曹县定居。
崔鹤立长得帅,唱歌好听。他在当地以健康、纯洁、美丽和丑陋而闻名。然而后来他染上了吸鸦片的习惯,家里又变穷了。
小金妮4岁时,父亲因病从舞台上摔下来,昏迷不醒。班长丢下他,带着它走了。家人听到这个消息,把他背了回去,却没钱治他。匆忙中,金妮的母亲不得不跪在街上,插上一个稻草标签来卖她的丈夫。直到第三天,一个叫马石头的外国人路过,付了20银元救了他一命。金妮的妈妈姓吴,她叫刘玉。二十两银子救了丈夫一命,吴只好跟着当保姆。
崔鹤立病愈后,进剧团唱歌,就带着小金妮。小金妮从此开始学戏剧,首先是练武。
那时候学戏剧也叫“打戏”,稍有差池就会挨打。男生拿杆子,女生拿板子。板子是宽竹板,打在身上会疼。我爸是教戏剧的,比一般老师还辛苦。他永远是个好球员,不仅是板,还有巴掌和拳头。小金妮整天满身是伤。如果她在一天结束时少得到几次,她会很高兴。
虽然学着玩很苦很累,但是金妮打心底里喜欢。她特别爱看爸爸唱歌,看别人演戏,想学,爱学。父亲曾感叹:“这妓女天生会唱歌吗?”
说起来有点奇怪。他们带着“艺术进班”在商丘演出的时候,小金妮因为害怕发高烧,然后得了天花。她的几个叔叔去看她,但都被感染了,还发高烧。最后只有金妮活了下来。她是剧团的顶梁柱,最后剧团维持不了,只好分手。一位老师对崔鹤立说:“这孩子能挺过大灾,必有福报。她很幸运,不能说以后会变成气候!”
虽然金妮是个大男人,爱玩,但是声音不好,因为从小营养不良。当她试图唱几句时,她总是跑调,遥不可及。崔鹤立说,不要先练唱歌,先学着练。先腰腿功,大举,小转,捻转,踢腿,再小踏步,马戏,骑马,再水袖功,扇功,剪发,还有马鞭功,大刀,长枪等。
小金妮长成了马金凤。下次再讲下面这个故事。
1934年,12岁的马金凤,剧照(由张文新提供)
洛阳晚报A15版
1.《豫剧马金凤 品豫剧大师马金凤舞台传奇九十年①「大话戏坛」推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豫剧马金凤 品豫剧大师马金凤舞台传奇九十年①「大话戏坛」推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170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