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掀起了古文革新的浪潮,把古文历史的水面翻了个底朝天,使散文发展的旧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八个人经历了许多沧桑,经历了几次风风雨雨。但是,他们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玩世不恭,不尊重人。他们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把文字当成自己的,把文字当成自己的面孔:
1.韩愈:读书写字是为了维护节操
韩愈(768-826),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生于合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祖籍河北昌黎,世名韩昌黎。他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打破差异,拓展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古有君子,重己轻人。
关注周,所以不要偷懒;轻则约,老则福善。
——《原始的毁灭》
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要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以待人。
对自己要求严格全面,就不会有懈怠。对别人宽容单纯,别人也愿意做好事。
工业擅长勤奋和匮乏,而行动则基于思考和破坏。
-“融入学习解决方案”
学业因勤奋而献身,却因玩耍而荒废;
美德是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的,但却被习俗所腐蚀。
做记录的会提要领,写文字的会勾秘密。
-“融入学习解决方案”
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提纲,勾出精华。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优秀。听说有先后,有行业内的专业化,仅此而已。
——韩愈《世说》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好。他们早听晚听的道理,学习技巧各有特长。
穷人见仁义。
——《刘子厚墓志铭》
秀才有难,才能见节操。
君子成家容易,君子立志不难。
退一步潇洒,让三分清闲。
忍几句安逸,忍一瞬间的幸福。
轻食菜根,细细品味,守王法不惊。
有人问我人情世故,摇头说不知道。
与其喝花街的酒,不如去山上采茶。
要尽早对无情的朋友表示感谢和退却。
穷不急,富不夸,哪见穷长富久。
——韩的座右铭
唐宋八大家的领袖韩愈,可以看到他写的很多杂文,从题字可以看出他的书法:
▲韩愈《树桩》
▲韩愈《盆诗帖》
▲韩愈《桃林诗帖》
2.柳宗元:接触世界事务是正确的
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刘汉。他一生诗作六百多首,写作成就大于诗歌。骈文近百篇,议论性极强,犀利讽刺。游记描写的景物寄托很多,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阿溪公馆》、《江雪》、《渔父》。
美不是自我美,是人与人的区分。
——《马推山毛婷》
美体现在人对事物的认识上,因人而异。没有人的理解,就没有美。
正文以行为为基础,第一条是真诚。
——《报告袁俊·陈秀彩避开老师的名字书》
文士以德修身,德以诚为先。
一般人的话都说是充实空洞的,经常来来去去。
——《何神原火书》
每个人的话都是这样的:起起落落,相互依存,来来去去。
▲柳宗元《龙城石刻》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柳宗元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和思想方面,而对其书法的研究几乎空不足。柳宗元的文学成就盖过了他对书法的贡献。龙城仅存的石刻一直存在争议。可惜看不到全貌!
3.苏轼:用你的生活让别人的生活潇洒
苏轼(1037-1101),名苏东坡,号苏仙,东坡秀才。汉族,北宋梅州梅山(今四川省梅山市)人,北宋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
古代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不仅有超越的天赋,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苏轼《论晁错》
自古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不仅要有过人的才能,还要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人不能贫富。
——苏轼《尚美之书》
人不能靠不正当的手段致富,也不能满足于贫穷,白白吝啬。
送蜉蝣上天下地,是沧海一粟。
——苏轼《原赤壁赋》
像一只蜉蝣,维系着它在天地之间短暂的生命,小如沧海一粟。
拿了东西就放弃,禁了就网开一面。
——苏颂·施《第十项政策》
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放弃;要被禁止,就要宽容。
得到人的方法是认识人;认识人的方法就是问责。
——石《学派公举论》
得到人才的方法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求实。这些话是用来说明人在于认识人,认识人在于考察事实。
▲苏轼《冷食帖》
▲苏轼《张遵邮报》写于1093年(元佑八年)
▲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皆大作家。”但父子之中,苏轼的成就最高,胜过苏洵和苏辙。“一父子三字客,四人千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遭遇帖》。
苏轼是宋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但他的字迹不像王羲之、颜真卿的工整、张旭的洒脱那么随意。乍一看,他的字怎么会这么难看?苏轼说,我的字很特别。颜真卿里的叫颜体,刘公权里的叫刘体,我的字叫阎石蛤蟆体!
▲苏轼《宝月邮报》,西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善于调侃和嘲讽自己。当每个人都在炫耀他美丽的书法时,他确实说他的书法是“被石头砸死的蛤蟆身”,是被石头砸死的蛤蟆风格。其实这才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的就在这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知记长志赋》。
▲苏轼《阳朔帖》一书出版于1085年(元丰八年)
▲苏轼《屏帖》一书出版于1085年(元丰八年)
▲苏轼《南归帖》一书出版于1096年(少生三年)
▲过海柱部分
4.苏洵:为了教,先照顾好自己的心
苏洵(1009-1066)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和他们的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云,旧春。梅山,梅州(今四川)。不考的话,会被韩琦推荐为文安县书记、省司库、主簿。他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治理论,论述清晰,文笔泼辣。有《嘉祐集》。他擅长书法,魅力十足。
思深,故其言深;感觉如何得之,故其言切;触焉得之,故其言易。
——《太玄论》
经过探索和思考,你会有一些体会,你说的话会很深刻;以个人经验和阅历,你说什么都合适;有了实际接触和经验,你说什么都容易。
一忍可养百勇,一静可控百动。
-"心灵"
忍受它可以抵抗急躁和鲁莽;如果你冷静,你可以控制你的冲动。
为了教好它,首先要善待自己的内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盛于左而不瞬;然后才能控制自己的利益,对待敌人。
-"心灵"
作为将军,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先降伏自己的心。即使泰山在它面前崩塌,它的脸也不会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跳舞,它也不会看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利益因素,对付敌人。
积极的意图,一个震动,一群阶级;用心去骗,弥补一切,输上千分。
-“使用房间”
把心思放在正义上,抖抖手臂像个轮廓,你有很多回应;把心思放在造假上,看起来你填了一百个漏洞,其实有几千个漏洞。
君子以慎始,不愁。
——《总理的书》以上
有道德的人,刚开始都是小心翼翼的,以后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苏洵《路帖》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苏洵《路帖》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苏洵《路帖》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苏洵的《陈元氏夜帖》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苏洵的《陈元氏夜帖》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5、苏轼:凡事看淡,心便安稳
苏辙(1039—1112),梅州眉山人,原名迎宾。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并称“三苏”。
那些“自私”的人,低调、务实、肯担重担,一个成年人的美丽,正是承载道德的意义。苏洵把这个词作为自己文静而沉重的二儿子的名字,希望他不要崇拜李蓉,真诚而谦逊,踏实一步一步,不虚伪空,说话要有扎实的脚印。纵观苏辙的一生,他不避艰辛,不辜负政绩,不辜负天灾。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敬仰,也没有辜负“者”的美誉和深意。他居然能说:“太好了,冷静苏辙!”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底层崛起,或者说是由远及近。
——《皇帝之书》
世界上没有不从底层做起就能爬得高的,也没有不从近做起就能走得远的。
我认为作家的精神是塑造出来的,但作家不能学而能学,精神是可以养的。
——苏辙《最高议会韩太尉书》
认为文章是由气形成的,但不可能通过学习掌握文章,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这是从孟子的养气学说发展而来的。苏辙直接说文章是作者精神的有形体现,那么精神养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如果有一段文字可以推到真心的心,那么天地可以动,石头也可以动。
——《敬邪敬正三论》
以极大的诚意和勤奋写文章,能使事坚如石变。
6.欧阳修:一切都很平静
欧阳修(1007-1073),字勇叔,又叫醉汉,又叫六一。汉族,吉安永丰(今江西)人,自称芦岭(今永丰县沙溪)。谥号文忠,又名欧阳文忠,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
玉不琢,非利器;人不学,不知道。不过,玉是个东西,常德是有恒的。虽然不是作为器械切割的,但对玉石还是无害的。人性,因为物以类聚,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不读则不读。
——摘自欧阳修《教学论》
欧阳修劝诫后人好好读书,提高修养。警示后人:人只有经过磨练和磨练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惯最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环境的影响。如果他们不能时刻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内涵,他们就会放弃君子,成为小人。
做人的方式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选择一个人最好难,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信以为真。
——欧阳修《论人之体不疑》
任用人的关键不在于怀疑,而在于花点功夫去选人,不要不信任就轻易任用。
丈夫的烦恼往往积累在最细微的地方,而智慧和勇气往往被困在溺水中。
——《正传序》
人做事往往因为不注重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多半是被他所宠爱的人或事逼入困境。
丈夫不一定要有钱,但要孝顺;利润虽然不能波及到事物,但要厚于仁。
——《长钢钳表》
父母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是孝顺;利益虽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但重在仁。
我们来看看“一代文人”的书法水平。
▲欧阳修《古书集注》
欧阳修热爱书法,从小到大从未停止学习汉字。四岁时,他妈妈教他画沙子和学汉字。平时一有空闲看到纸笔就练字,自称“每次看到笔。”。他以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李咏、怀素等。我学过真迹书和草书。《学真草书》说:“从此以后,每天只学草书,每两天学一本真书。真书草书,十年不知疲倦,名不虚传。”
▲欧阳修《自书诗稿卷》
▲欧阳修《燃烧的爱铁》
▲欧阳修《到明末读留台执事》
欧阳修擅长写楷书。苏东坡曾中肯地评价他的书法特点:“用锐利的笔和干涩的墨,做出方阔的字,美而不美,霜无穷。后人可以看到,如果看到它清澈的眼睛和丰润的脸颊,就会跟风”。这段话既明确指出了欧阳修的书法面貌,又赞美了他的外貌风格,真的叫“书如其人”。
7.王安石: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卓著。他的散文论点清晰、有逻辑、有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用功能;文章简明扼要,堪称“唐宋八大家”。
如果老公在附近,游客会很多;风险远了,人就少了。但超凡的世界观是远离危险,而人却很少见到,所以没有志气的人来不了。有兴趣就停不下来,实力不够就去不了。有抱负有实力,但不偷懒,至于黑暗,迷茫,没什么可拍的,你来不了。
——王安石《游宝蟾》
道路平坦,距离近,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在道路困难和偏远的地方,来参观的人较少。然而,世界上奇妙、壮丽、罕见、不寻常的景观往往就在危险、偏远、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意志的人是无法到达的。有志气就不要停止盲从别人,但是体力不足就达不到。有野心,有体力,不盲从,不懈怠,但是没有必要的对象辅助,我是无法到达那个深不可测,黑暗迷茫的地方的。
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关注他作为政治家和作家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作为书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书法虽然不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有名,但在当时却受到高度评价。苏东坡称王安石的书法不可能学,也不可能学。
▲王安石《从邮》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8.曾巩:做一个严肃的人,做严肃的事
曾巩(1019-1083),建昌(今江西省)南丰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在中书为官。曾巩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他的文章,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据说他写的文章一出,就被拿走复制,不到一个月就传遍了全世界。读者手写阅读,以免落后于人。
曾巩的文章怎么样?说到他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认真。韩会写《茅颖传》之类的段子,苏东坡会写《后赤壁赋》之类的醉幻,而绝不会。他总是板着脸,说话毫不客气,很注意,很认真:
西河后期的书不错,可以做,能量罩着自己不自然。那么这个世界就永远无法到达。
——曾巩《墨池记》
王羲之晚年书法特别好,所以他擅长的也是他勤于实践得来的,不是天才造成的。但后人比不上王羲之。会不会是他们的学习努力还不如王羲之?
曾巩在参观了王羲之留下的墨池之后,总结出“凡事必勤,写字如是,其他如是”的道理;
我王游不上无所为,我民给足不下后悔。天下士皆善,善;益地鸟兽植物的活人适合他们。在一座山的角落里,一个泉水旁边,好玩吗?
——曾巩《唤醒心阁》
我们的君主可以对世间的人宽大而不加惩罚,我们的人在世间过得很好而不怨恨。天下读书的人都是贤德有才的,偏远彝族的鸟兽草木都生长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欧阳修的幸福。而在一座山的角落里,在一池泉水旁,是不是欧阳公的幸福?
曾巩提醒读者,欧阳修不快乐是因为风景。他指出:有什么可高兴的山河?只有你老实贤惠,人民富裕,欧阳修才能真正幸福。
知信古,不知天下;知志为道,不知俗。这就是为什么你被困在当下,甚至不知道。
——《李安序》
只知道信古训,不知如何迎合当下;我只知道如何向往圣贤,却不知道如何追随世俗。所以我一直卡到现在还不知道。
纵观曾巩的一生,曾巩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书法家。
▲曾巩的“局邮”
《驿站》是曾巩62岁时写给家乡一位老朋友的信,应该是从王安石开始的。
曾巩出生于一个儒家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北宋著名的大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与他的一生关系很大——一位是老师欧阳修,一位是好朋友王安石。
他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好,但当官后,由于政治理念不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尴尬。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获得神教信任,实行新法。曾巩自愿离开北京,让当地官员离开。他没想到的是,已经十二年了。我写《局帖》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这十年,一直没有回北京的希望。曾巩的内心一直纠结着两种情绪:豁达和压抑。这时,他收到了朋友的来信,或者说有了希望。“局邮”是他写的回复。
▲曾巩“局邮”的一部分
在这封短短的124个字的信中,曾巩诉说了多年来被释放的痛苦,读起来很有意义。2016年5月15日晚,中国嘉德在2016年春季进行了一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古之夜”的专场演出,曾巩的“局帖”以2.07亿元成交。
▲曾巩“局邮”的一部分
▲曾巩“局邮”的一部分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公益分享精心编制(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网络原作者)
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八大智慧,八种高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八大智慧,八种高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1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