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南开校长论文造假?科技部通报 究竟发生了什么

南开校长论文造假?科技部通报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在21个部门参加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开展调查处理。在单位调查、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复核专家组赴实地检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集体讨论形成复核结论,最后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一、对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二、对李红良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三、对耿美玉研究员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耿美玉研究员的5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四、对裴钢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五、对饶毅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本次调查发现相关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实验室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暴露出对科研作风学风建设重视不够、要求不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科研人员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珍惜学术声誉,严守科研诚信,保持优良作风学风,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成果管理、数据汇交、论文发表等管理制度,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对学术不端问题严肃处理。

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

2021年1月21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1.《南开校长论文造假?科技部通报 究竟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开校长论文造假?科技部通报 究竟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29627.html

上一篇

校车特权 校车应是“特权”车

下一篇

男士内裤哪个品牌舒服 「实用帖」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男士内裤品牌?多种款式怎么选?

袁隆平表情包 "袁隆平"头大身小表情夸张 院士变"卡通形象"

——湖南日报,11月8日(新华社)——一手拿着草帽,一手拿着稻穗,头大,身体小,笑容和蔼...11月6日,在长沙科技博览会上,袁隆平院士夸张幽默的漫画形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同日,由蓝猫动画创作的25位湖南院士“漫画形象”集体亮相科博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蓝猫网络教育有限...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王绶琯个人资料介绍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王绶琯个人资料介绍

2021年1月28日晚,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我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还是一名著名的天文学家,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王绶琯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绶琯个人介绍王绶琯,1923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

付冬梅 北科大一名院长被指论文剽窃

付冬梅 北科大一名院长被指论文剽窃

记者会将报道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我们的记者。我们的记者王乐妍照片近日,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尹宜欣教授署名的一篇论文被指抄袭。尹教授说,大部分涉嫌抄袭的论文都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在他的指导下写的,发表时都有学生签名。作为讲师和署名作者,他承认自己“有连带责任,至少有控制不严...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事件详细经过!

据人民日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共创“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突破了光学天文望远镜大视场和大口径不能兼备的瓶颈。浩瀚宇宙中,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王绶琯简介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王绶琯简介

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绶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王绶琯,1923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

魏文彬 魏文彬纵论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世界不堪设想

魏文彬谈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一、文化产业的含义 恩格斯说: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这是广义的文化。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偏重精神层面,这是狭义的文化。无论广义狭义,我们都得承认: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知识蒸馏 关于知识蒸馏,这三篇论文详解不可错过

知识蒸馏 关于知识蒸馏,这三篇论文详解不可错过

作者|孟让 转载自知 导语:遵循“从韩丁的开创性工作出发,谈谈知识提炼的最新进展”,作者对知识提炼的重要性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最后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注意力转移、FSP矩阵和暗秩,重点是寻找不同形式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Tucson 17年...

“钻头之父”沈忠厚院士逝世上热搜,因病医治无效

“钻头之父”沈忠厚院士逝世上热搜,因病医治无效

“钻头之父”沈忠厚院士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沈忠厚,1928年2月13日出生于四川大竹,1947年至1951年就读于重庆大学,曾在美国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访学交流,先后在重庆大学、北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