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陈树湘烈士陵寝前的雕像。人物/记者陈正
红军长征经过道县的路线图
作为红军第一军第三十四师师长,他曾发誓要“为苏维埃中国流下最后一滴血。”
在道县的滨水区,由于持续的暴雨,小水河的水位急剧上升。红军第一军第三十四师的老师陈树湘,睡在江边的河堤上,已经82年了。他发誓要“为苏维埃中国流下最后一滴血”。在他的墓碑上,他记录了“心碎”的英雄故事。
陵园距离道县上官桥约100米,可以沿着滨河路下游河岸扶手站在墓前。墓地前的广场很小,大约200平方米。墓周围绿树环绕,道县县委、县政府在墓前立起“陈树湘烈士陵园”石碑,新近献上的鲜花盛开。
据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晓峰介绍,2012年10月,陈树湘墓被列入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期间,当地人都会自发来这里朝拜。
最后一次重大牺牲发生在2014年,也是陈树湘牺牲80周年。根据红三十四师的幸存者韩伟将军的遗愿,韩伟将军的儿子韩晶晶特地邀请雕塑家为陈树湘制作了一尊半身石像,并专程参加了礼拜仪式。
这尊半身石像被安放在一根方形的石柱上,至今还保留着穿着红军制服的样子。石雕面向小水,陈树湘看的河的左边是红军渡河的战场。陈树湘率34师殿后,负责掩护。
姜源,道县人,研究陈树湘,著有《碧血潇湘》。他今年60多岁了,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关注红军在道县的作战历史。他说,1934年12月,陈树湘第34师在掩护红军渡河时,与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完成了警卫任务。12月初,34师只剩下300多人。陈树湘率领他的部队追赶大部队,但是过河的路线被敌人封锁了。于是,他们整合队伍,准备打湘南游击战或回井冈山。12月12日,他们再次与敌人交火,陈树湘在战斗中腹部中弹受伤。几天后,陈树湘的大部分部队牺牲了,陈树湘也被道县第一维和营搜查。在被保安押往道县的路上,他把肠子从伤口里掏出来,用力绞着,英勇牺牲。
蒋说:“维和部队的人把的尸体抬回县城,砍下他的头,挂在城门上。”。“当地人民在夜晚悄悄地把陈树湘和他的卫兵的尸体埋在澧水岸边。”
只有少数人知道坟墓的主人是谁
如今,陈树湘墓附近已经是道县的繁华地带。一个曾经在道县二中读书的姓陈的本地人说,90年代在这里读书的时候,经常来河边玩,路过古墓,只知道是红军墓,不清楚埋的是哪个英雄。
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晓峰说,这个繁华的地区原来叫开元山。这座山虽然不高,但确实是一座贫瘠的山脊。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只有少数人知道墓主是谁。
20世纪80年代,省、市、县联合开展了党的历史专题研究。蒋参与了这个话题。他说,1995年,他和党史部门的人一起在老年人中寻找知情者,证实陈树湘葬在这里。2000年,道县对此进行了检讨并明确表示。
在一次采访中,拿出一本他参与写作的《草鞋之魂》。这本书讲述了道县红军长征的史实,包括陈树湘部队的作战历史。他说如果他拍一部基于陈树湘的电影,他愿意提供这本书。
背景
他的师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
潇湘晨报——像一直在研究陈树湘的蒋源一样,道县史志办副主任唐晓峰也一直在关注陈树湘的事迹。他说,陈树湘所在的红三十四师属于红五军团,也是红军的主力。从长征开始,红34师就一直担任全军的警卫。
据唐晓峰提供的《桃县志》记载,1934年10月中旬,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兵团、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纵队等8.6万余人突破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杜愚等根据地。红军突破了敌在赣粤湘三边的封锁线,部队于11月初进入湘南。1934年12月27日,红34师从道县洪家寨、青塘、车田洞、仙子角出发,前往蒋家岭,红13师前往高明桥宿营。当日,十三师与敌周浑源部激战,困住敌军,掩护蒋家岭至广西的第八、九军。陈树湘第34师在湘江战役中挡住了水车,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11月28日,红三十四师刚刚在水车阵地布置战场,敌人从四面八方追上来。蒋介石的周浑源集团是第三十四师的老对手。周浑源部用飞机和大炮轮流攻击第34师。红色三十四师抵抗了敌人的进攻。虽然伤亡惨重,但仍然保证了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
11月29日,红军第八、第九军团后续部队追上主力,从雷口关进入广西。同日,第五军第十三师从高明桥经仙足、蒋家岭、永安关进入江西。
记者严玉东实习生徐美娜
1.《周浑元 陈树湘被捕“断肠明志” 英雄长眠潇水河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浑元 陈树湘被捕“断肠明志” 英雄长眠潇水河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4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