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是“一家”,发展“一盘棋”。打造“经济圈”,文化旅游要先行。前不久,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首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计划,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川渝将以巴蜀文化为纽带,坚持“棋局”,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成渝文化旅游产品和优惠政策共建共享,打造新时期中华文明文化高地和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渝西与川东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应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重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结合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潜力,加快“川渝石窟国际交流、西南城市旅游圈、巴蜀文化游学、山地文化旅游装备制造、西部文化旅游职业培训”五个方面的深度合作,以文化旅游为抓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搭建川渝石窟国际交流平台。重庆正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有必要提高渝西、川东文化旅游的外向型开放度。巴蜀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从现实来看,两地石窟回廊的整体形象需要整合包装。尤其是位于双城经济圈几何中心的大足,更是连接渝西与川东的重要“桥头堡”。要借鉴敦煌、博鳌等地发展文物的成功经验。大足与川东石窟为协办单位,巴蜀石窟资源集中的资中、内江、漳州、荣昌、遂宁、安岳、潼南、合川、永川、江津等地联合举办“巴蜀石窟艺术国际商业协会圆桌会议”,邀请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使节、商业协会代表、国内外文化贸易促进机构代表、知名文化旅游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巴蜀石窟的文物价值,寻求提升巴蜀石窟的影响力圆桌会议可以每年轮流在大足-安岳举行,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达到提高巴蜀石窟整体文化地位和旅游市场份额的目的。
西南城市旅游交通环路规划。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有100多个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沿线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城市接待基础条件良好,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战场。要利用成渝贵高铁环线的开放契机,包装一批旅游热点,统一规划配置两地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形象和消费窗口的独特资源,提前布局商机,打造两地旅游交通环线一体化运营的优势平台。
巴蜀文化研究旅游区规划。作为泛游学概念的一个细分,研究型旅游正处于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时期。在规划巴蜀文化研究旅游区时,依托成渝“文化旅游双核”和著名景点,以相似的文化内涵和产业形态为匹配点,大力发展“巴蜀常识”、“创意巴蜀”研究项目。渝西、川东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环境良好,人口基数大。两地应打造独特的巴蜀文化学习旅游场所,推出“巴蜀文化”文化旅游、“巴蜀书水”生态养生、“巴蜀魅力”民俗旅游、“巴蜀骨干”红色旅游等一批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形成多元化的巴蜀文化学习旅游区,提升寻求创新变革的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
打造山地文化旅游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和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园区众多。文化旅游设备制造因其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而备受关注。两地强大的制造能力为R&D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川渝山区地形复杂、江湖众多的特点,精心规划沿线工业园区,建立一批特色文化旅游装备生产基地,如钓鱼装备、山地户外、无动力娱乐设施等,填补相关产品空空白,助推两地制造业转型升级。
建设西部文化旅游职业教育中心。成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渝西、川东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随着经济转型和制造业向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和专业设置也面临新的挑战。旅游业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行业,涉及的门类多,人才缺口大,尤其是互联网加旅游、乡村旅游、智能制造与旅游交通、涉外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酒店管理、景区运营服务等。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永川、大足、内江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应积极规划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专业,更新专业设置,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机融合,打造西部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职业培训基地。
1.《巴蜀文化园 以巴蜀文化走廊促进双城经济圈共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巴蜀文化园 以巴蜀文化走廊促进双城经济圈共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7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