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dishi 杨度后人看杨度:帝师毕竟是书生

摘要:“我有点对不起杨度。他在人才方面并不比梁启超差,但他在政治上浪费了很多人才。他本身不是官员。他是秀才,秀才当秀才好。”杨度的孙子杨佑琪说。

杨有龙八十三了,白得像雪,但是身体和精神都挺好的。他住在北京顺义区潮白河边的一套公寓里。这个地方离城市很远,很安静,很合他的意。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出去拍照,或者去附近的摄影俱乐部交流想法,有时还会参加同学聚会。

他也有烦恼,这源于他著名的祖父杨度。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杨度是谁。

青年杨度

不了解也没关系,但是懂得和爷爷一起做事的人,却频频在心里批判他,这让他这个杨度的孙子,多少有些接受不了。电视剧《走向共和》开播后不久,杨有龙在美国知名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上读到一篇评论文章。文章说《走向共和》对什么都好,唯一失败的是把杨度从投机者写成爱国者。

从宪政的先驱到“皇权制度的罪魁祸首”,从中山特使到中共秘员,杨度这一生的身份和思想的转变,实在令人费解。对杨度最严厉的指责是,他是“变色龙”,离不开“主人”。

袁世凯登基时的杨度

在杨有龙看来,这样评价杨度,是把历史人物和具体的历史场景完全割裂开来。“杨度生活的时代,知识分子想救国,学者却不能靠写文章救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厉害的人做别人的参谋,实现自己的理想。”

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袁世凯真的不想穿龙袍,那杨度就算有藕舌又有什么用?

杨度21岁时,是著名的儒家王闿运。王热衷于科举,经常向杨度灌输纵横捭阖之术。纵横技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开悟的大师来展示自己的野心。这对杨度的影响很深,即使后来转向西学,他仍然没有去掉底色。

1902年,杨度远赴日本留学,大开眼界,迅速成长为一名新知识分子。第二年回国后,被赞助进入北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类特殊科目进士考试,获得一等奖第二名。然而,慈禧太后非常痛恨党康,下令对考生和考官进行严格调查。他前面的梁实义被斥为“梁头康魏”,杨度也有牵连。不仅如此,由于“湖南师范学生”的背景,杨度留日期间也对朝廷不满,被怀疑是唐蔡畅的帮凶,被朝廷通缉。无奈之下,他又去了日本,然后转到日本的何西大学速成班,专心研究各国宪政。

1920年,杨度带着母亲、妻子和孩子在长沙。长子杨巩义和次子杨当时在德国留学,不在照片中

当时留日学生分为两派,一派信奉孙中山的革命完满论,一派赞同梁启超的君主立宪论。两派意见相左。杨度在留学生中威望很高,是各派的对象。孙中山为杨度革命与他争论了三天三夜,但始终没有说服杨度。在杨度看来,脆弱的中国,再也经不起暴力革命的强力良药,更适合君主立宪。他在思想上倾向于梁启超,但在行动上并没有切断与孙中山的联系。他们同意走自己的路,另一方将帮助未来谁有正确的道路。

杨度及其长子杨公叔和次子杨

杨度的大女儿杨云辉曾经这样评价他的父亲:“他的思想只从爱国主义出发,他不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希望国家富强,但又害怕血腥革命,把希望寄托在强大的开明统治者身上。所以,从留学日本开始,父亲就一直关注国内的政治动向,寻找这个“有前途的人”,希望他引领我们走向宪政创新。这也符合他在《湖南青年歌》中“大地何时起卧龙”的思想

杨度很快找到了袁世凯,他心目中的卧龙。

1905年,清政府迫于革命压力,派出五位大臣出国研究宪政。老官僚不懂宪政,不知道怎么交差。随行参赞熊希龄与杨度、梁启超交好,委托他们撰写宪法调查报告。次年,朝廷宣布准备立宪,杨度发起立宪研修班,活动频繁,上书朝廷邀请开国会,声势浩大。

1908年春,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合赞助杨度,说他“精通宪法,大有用处”。杨遂得以赴京担任修宪研究馆协调员,坐等四品。同年6月,袁世凯还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室发表宪法精髓演讲。

但袁世凯就任民国总统后,前后五次建立责任内阁,杨度却从未入阁,只有参事一人。

民国初年,议会政治混乱很多。杨度作为共和国的谋士,自然又转回了君主立宪。1915年写《论帝制救国》,鼓吹帝制,受到袁世凯的高度赞扬,并被赐碑文,称其为“旷世以逸才”。随后,杨度倡议成立安理会,为袁世凯称帝造势。1916年,洪宪的帝制破产,袁世凯病逝。杨度为袁写挽联,多少有些自卫意味:

共和误共和,共和误共和;永生,那么和平就是监狱。

君贤生龚铭,龚铭生君贤;坟下,三个答案。

袁世凯死后,杨度等人被通缉。他带着家人来到天津,开始闭门学佛,并以“虎禅师”的名义写了很多佛学论文。“他主张没有自我,就是一旦忘记了‘我’,就成佛了。他主张顿悟,只说入世后不生,很接近道生的思想。”杨度的第二个孙子杨佑琪说。

“虎禅师”在中国入世后的命运从未被打破。根据杨云辉的回忆,他父亲曾经在卧室里挂着六句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他崩溃了。除了拯救世界,他无事可做。他不愿意当医生,不愿意治愈一切疾病。有人回家看到这些话后,他笑着对“老虎禅师”说:“你真是个政治和尚,学佛还在思考现实世界。”

1922年战争爆发,孙中山趁机北伐,中途陈炯明叛变。由于害怕吴趁机南下,国民党军遭到南北夹击,于是他请杨度去处理。在杨度等人的游说下,时任总统曹锟阻止了吴出兵支援陈炯明的计划。孙中山叹道:“杨度可爱,能履行政治家的诺言。”

次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准备发展杨度入党,但党内同志反对。孙中山让杨度写检讨信,盖住大家的嘴。杨度拒绝了,但他还是愿意为国民党效力。

北伐胜利后,杨度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家里,经张、等人介绍,认识了青帮老大杜。杜·月升渴望他的才华,聘请他为名誉顾问,每月给他200大洋的生活费,并在法租界给他一栋洋楼。在那里,杨度为共产党做了大量的掩护工作。

谁能想到一个大力支持袁世凯当皇帝的人,居然在晚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祖父深受李大钊和胡省的影响。在与李大钊的交往中,他敬佩李大钊的人品和思想,最终能够舍本逐末,变卖家产来解救李大钊,这并不是一般的影响。胡生三当时是地下党中央委员。他告诉爷爷:‘你要贯彻无我的思想,让所有人都成佛。不好操作。我可以介绍一个和你想法差不多但可以操作的理论,”于是他把马克思主义介绍给他爷爷。”杨佑琪说,其实杨度在为杜当门童之前就已经加入了左翼组织。

但直到1978年,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的文章,杨度的党员身份才被披露。杨度1929年入党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原来,嘱其秘书在王临终前告诉他,杨度入党是由他介绍的。周恩来说,如果以后《辞海》里有“杨度”的条目,就应该写他入党的事。

杨度为共产党工作,家里人都知道。地下工作形势紧张。杨度有时会让二女儿杨云碧替他代班,时髦的女儿则拎着一个箱子把文件递给父亲。

杨云辉回忆说,他父亲晚年谈国家大事时,曾动情地对孩子说:“如果你想拯救中国,我认为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做到。”

杨度的子女比杨度远离政权中心,他鼓励他们走实业救国之路。1913年,他派儿子杨公枢、杨赴德国留学。临走前,他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学好科技,回来拯救落后的中国。杨公枢在德国学的是化学,杨学的是地质学,两人都获得了博士学位。

1922年,杨公枢回国,在黄海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做了几年的科研,但一心想经商。1932年左右,蒋介石接见国外高级人才时,杨公枢问蒋介石想在哪里建厂。当时抗日战争即将打响,北方局势不稳。江说,战争打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战败,只能大踏步撤退。当时重庆大学正在招教务长,杨功书去应聘,后来他家搬到了重庆。不久后,他在学校买了一个实习工厂,辞去教务长,创办了大成公司。金城银行总经理许投资90万元支持杨功树建厂。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燃料,大量生产酒精代替石油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机动车提供了急需的燃料。杨功书还邀请了一些科技界的朋友帮忙出谋划策,公司在二战期间做的还不错。但二战后,汽油可以大量进口,市场对酒精的需求急剧下降。

抗战胜利后,出现了接收日伪资产的热潮。杨公叔去武汉买制冰厂,去上海买橡胶厂。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收购并不十分成功,后来他不得不卖掉工厂。

杨公枢痛恨当时国民党的腐败。有一次,他去上海办橡胶厂,但是没有成功。有人告诉他你要送谁两条黄鱼,就做了,他不想做。后来他当选上海参议员,参加了青年党,但也是被别人拉进来的。杨佑琪认为父亲其实不是政治家,而是企业家。

工厂出售后,杨功书受赵君劢之邀,到上海国家渔业局负责冰库的设计和建设。

杨公叔和他父亲的老朋友张赵石很熟,他是湖南人。有一次,张偷偷去西柏坡看。两人煮酒,谈英雄。说到杨度,毛泽东说:“杨度是我们的人。”这让张对相当的惊讶。毛泽东问起杨度的后代。张说,他跟杨很熟。毛泽东说:“那你下次带他来。”于是,张利用1949年春国共谈判的机会,把杨公枢塞进代表团,并给他一个有趣的身份——电报员。

当时国民党代表团团长张治中同意共产党和谈的条件,蒋介石不同意,和谈代表不能回去。代表团所有成员都留在了北京,杨功书也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杨功书被分配到中央计划局担任轻工业部副主任。1956年前后,中央计划局改为中央计划委员会,他被派到北京理工大学当化学教授,直到退休,在退休之前,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与哥哥杨相比,的命运要坎坷得多。回国后,他先是在清华大学担任秘书长,后来到兰州担任国家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业司司长。建国后,他和哥哥一样,也被安置在中央规划局担任重工业司副司长。规划局解散后,他去了北京外贸学院教德语。他虽然是地质学博士,但为官多年,生意难接。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身体不好,情绪低落。他于1962年左右自杀。在杨有龙的印象中,他的叔叔是一个非常谨慎和内向的人,勤于思考和说话。

由于杨度的特殊身份,他的家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重大政治运动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杨有龙记得文革期间,她的二奶奶徐有伦在上海受到影响。造反派让她扫街,站在板凳上挨批。她找到张,把这一章反映给,后者立即打电话给上海市委,说她弄错了。这家人很快恢复了平静的生活。除了杨度的小儿子杨吴公在文革期间迫于压力自杀外,其他人基本不受影响。

杨度孙辈也是知识分子,所以一直从政而不是从政。

小时候,杨有龙和弟弟杨有琪在重庆沙坪坝长大,抗战胜利后随父亲杨公叔去了上海。1950年,父亲在北京上任后移居北京。杨有龙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机床设计21年。文革后,他觉得学校里的人际关系被派性搞得很糟糕。1978年从清华出来,在北京机电学院工作了几年,去美国做访问学者。

北京机械局的一位领导看中了杨有龙,想请他回国当总工程师。他同意了。去了机械局不久,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张鹏认为,杨有龙曾在清华任教,留在美国,需要对外开放,于是调到北京经委任总工程师。

退休后,杨有龙向湖南大学湖南历史名人收藏中心捐赠了一些杨度的书法作品和邮票以及关于杨度的书籍,并在湖南成立了杨度研究中心。他还打算花钱请一些学者来写关于杨度的书。他认为关于杨度的演绎小说很多,真正的传记却不多。

在杨的孙子中,幸存的孙子是杨有龙和杨有麒,还有一个孙女,杨有红。兄弟俩都在北京,不常见面。

79岁的杨佑琪日程排得满满的。他将不时参加与节能环保相关的学术会议。在我们见面之前,他连续参加了两天的学术会议。他以学者的标准穿着蓝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和皮包。他精力充沛,说起兴奋的事时不时会笑。

杨佑琪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个民主青年会,是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后来他加入了人民纠察队,戴着红箍,在解放军入城前维持秩序。

上了高中后,他转到了北京的于颖中学。因为高考成绩优异,1952年直接被送到准备部去苏联留学。但由于家庭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他最终没能走出去。他很压抑,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所以一定要加强改革,严格要求自己,否则永远没有光明的前途。

好在国家对这些学生很重视,出不去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国内学校。从小受父亲影响,杨佑琪想学化工,所以选择了大连理工。毕业前,他曾担任系主任林季芳教授的政治顾问和研究助理。但组织认为他更适合做科研,因为他当团支部书记的时候,办公桌上有很多技术书,不是政治书。

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待了11年。1964年,周恩来要求化学工业部研制支持科研的原子弹,化学工业部人事局向全国高校输送人员。杨佑琪借此机会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工作。

文革爆发后,杨佑琪无意中写了一张大字海报,“党员是否等同于党的领导?”原意是批评一些党员不一定执行党的政策。结果有人说他攻击党的领导,他就成了“右翼分子”。后来,在刘少奇的工作组撤出后,他被选为反叛集团的首领,并成为化学工业部无产阶级革命反叛司令部作战部的负责人。但经过两年清理阶级队伍,被批为反革命四五年。1969年林彪下了一号命令,杨佑琪的军工设计院迁到陕西咸阳郊区,继续受到批评。当时化工部的战友都是化工部革命领导小组的成员。1973年,他从Xi调到北京,在石油和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

“我们这一代人受文革影响。我们自己找到的。过了一段时间,就成了群众组织的头头,然后就成了反革命,我打别人,别人打我。这是公平的。”杨佑琪很有哲理。

改革开放后,国家会派一批留学生,化学工业部也准备派人出去。杨佑琪顺利通过考试,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两年半。他是第一个在国外研究计算机化学工程应用理论的专家。回国后,他成为中国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重要专家。

杨佑琪现在和妻子吴黎明住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套公寓里。吴黎明退休前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教授。两者的结合也很有意思。杨佑琪是杨度的孙子,吴黎明是梁启超的孙女。在那个敏感的时代,梁启超和杨度是有争议的人物。他们结婚的时候不知道这个来历,结婚后才感叹巧合。

吴黎明写的《梁启超和他的子女》这本书很受欢迎。在妻子的鼓励下,杨佑琪还打算写一本《杨度与梁启超》,正在整理资料。两人都是祖辈,但评价有争议。他想探索他们的真实面貌,尤其是他的祖父杨度。

“很多人无法理解杨度一生思想变化的轨迹,他一直被世人诟病。你明白他思想变化的逻辑吗?”

“他的思想中有一条主线,就是他一直想找到拯救中国的方法。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每个人都在为国家的命运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这些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很正常。失败不是坏事...我有点对不起杨度。在人才方面,他不比梁启超差,但他在政治上浪费了很多人才。他不是官员。他是个学者。秀才当秀才有多好。梁启超最终为学术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杨度花更多的时间在学术和思想上,他的影响会更大。”

是杨家第四代中唯一的男性。杨念群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他的专业是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虽然早年写过一篇关于杨度的论文,但现在不愿意多谈杨度。我给他发采访邀请的时候,他委婉的拒绝说,还是让外人说说杨度比较好,不方便他说,因为作为杨度的后代,他的观点“完全跳不出来”。

“他不愿意谈论他的祖先。他对家庭事务有自己的看法。他不愿意多参与,就看看。”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杨佑琪很欣赏自己的独子。

与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相比,杨念群可能是最独立的权力学者。在一次采访中,他回答了自己对文化英雄的理解:“文化英雄应该与制度和权力保持距离,至少对流行时尚采取不妥协的态度。”他的新书是《哪个朝代最压抑》。这本书在某网上书店的内容推荐如下:历史不重复,只是押韵。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永远不知道如何从历史中学习。

> >新闻加一点

《杨度与梁启超》一书出版

《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与祖父》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出版。它是杨和梁的后代的共同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杨和梁的传记。这是梁启超的孙女,83岁的吴黎明和杨度的孙子,82岁的杨佑琪写的。

1.《dishi 杨度后人看杨度:帝师毕竟是书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ishi 杨度后人看杨度:帝师毕竟是书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79131.html

上一篇

土耳其边境遭袭击 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匈牙利赛国乒四冠 属于中国式的胜利

唐杨林 一个人的无人机江湖和他的九死一生

唐杨林 一个人的无人机江湖和他的九死一生

飞宇魏成宇:一个人的无人机江湖和他的九死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些话听起来既悲惨又激动人心。一天晚上,魏成宇接到供应商的电话,对方问他:“你还要电机材料吗?”魏一时没反应过来:“是啊,为什么不呢,我们要量产了。”对方说:“你内心可能有些问题,请再确认一下。”然后...

韩寒郭敬明 除了韩寒郭敬明,其他的新概念获奖者过着怎样的人生?

韩寒郭敬明 除了韩寒郭敬明,其他的新概念获奖者过着怎样的人生?

落座后,曲薇薇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电脑,“先处理一份工作,很快”。当她的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读研或出国时,21岁的曲薇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带着三两个人经营一个微信官方账户。在官方介绍中,她是“两首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和“故事最多的女同学”,她的微博认证上写着“第14、15届...

李其纲 除了韩寒郭敬明,其他的新概念获奖者过着怎样的人生?

李其纲 除了韩寒郭敬明,其他的新概念获奖者过着怎样的人生?

落座后,曲薇薇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电脑,“先处理一份工作,很快”。当她的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读研或出国时,21岁的曲薇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带着三两个人经营一个微信官方账户。在官方介绍中,她是“两首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和“故事最多的女同学”,她的微博认证上写着“第14、15届...

刘瑞龙 失败的英雄——何昆军长和他的红十四军

一个自古以来,英雄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拜。什么是“英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①一个技巧高超、胆识过人的人。2一个不怕困难,不顾自己,勇敢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虽然有句老话叫“英雄不以成败论”,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也根深蒂固。人们常常把WINNER当成英雄...

二十七军军长 失败的英雄——何昆军长和他的红十四军

一个自古以来,英雄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拜。什么是“英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①一个技巧高超、胆识过人的人。2一个不怕困难,不顾自己,勇敢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虽然有句老话叫“英雄不以成败论”,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也根深蒂固。人们常常把WINNER当成英雄...

央视网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走红”:他的故事才是网络正能量

央视网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走红”:他的故事才是网络正能量...

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

  • 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
  • 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
  • 韬奋奖 专访丨新晋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唐湘岳和他的8本留言本

彭越 彭越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处以醢刑,他的醢还要被赏赐给各诸侯?

  • 彭越 彭越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处以醢刑,他的醢还要被赏赐给各诸侯?
  • 彭越 彭越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处以醢刑,他的醢还要被赏赐给各诸侯?
  • 彭越 彭越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处以醢刑,他的醢还要被赏赐给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