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再有负能量,反而会有更多懂得珍惜的人,更宽容的人,更爱我爱的人。”
这是殡葬师小田在2015年豆瓣帖子里对“工作中会有很多负能量”这个问题的回答。三年后,离开殡葬行业后,她受到这份工作的影响,和小田聊天。她说她很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总觉得自己超级幸运,会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次。正如《酒精中毒、猫和赞美诗》的作者托马斯·林奇所写:没有什么比看到一具尸体更能帮助活着的人从逆境中找到希望。
不是没有接触过与死亡有关的职业,甚至不是没有这样的职业就不会有(夸张)。在我出生的南方农村,土葬比火葬多。每次有人去世,家人都会叫乐队回家。他们在棺材旁敲锣打鼓,唢呐,唱到天亮。我们称他们为“道场制造者”。我爷爷就是这样唱歌养家,把技术传给我叔叔的。如今,在城镇,大多数家庭成员选择殡仪馆作为送他们离开的最后一站。小田当时在天津当地的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从出殡第一天到出殡,三天之内他们负责所有与死者及其家属有关的事务。
对于中国人来说,“死”这个话题是保密的,但各方面都很好奇;至于与死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殡仪业者,从书本上看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生死,我和小田聊了一下午。现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她的工作经历,因为“死亡的真相,就像生命的真相一样,是我们的必修课。”
Dadan Oda
小田大学学的是会展,和殡仪人员没什么关系。但是,毕业的时候,正好看到当地民政局在公开招聘,通过了考试和面试,进入了这个行业。我没有学过专业,也没有接触过殡葬事务。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殡葬老师,就必须认真用心地向师傅学习,多读书,多总结。毕竟丧事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尊重当地风俗是第一位的。
在工作过程中,小田听到最多的评论,也许是“你胆子真大”,所以家人朋友都不用说,就连死者家属都告诉她了。但是勇气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没见过灵异,但小田告诉我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听了会让人觉得冷的事:她第一次丧亲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那是冬天,门关着。那个告诉他晚上来了只黄鼠狼的人,直直地盯着屋子里的水晶棺材。
.....很好。
“大胆的小田”在一周内克服了恐惧、紧张等情绪,逐渐轻松处理事情。
禁止出错
大多数葬礼都是悲伤的。作为殡仪人员,小田的工作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否则会引发与家人的矛盾。工作内容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但是十里八乡的风俗就不一样了。所以殡仪人员要做的就是结合当地的丧葬习俗,用当地传统的方式来处理善后事宜。小田每次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如果家里或者医院里有死人,家里人会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派车去接他。当家庭成员到达时,他们应该选择他们工作的办公室。不同的办公室价格不同。和家人聊一聊收费制度,一系列事情就开始了。不久,得知这一消息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这时,家属要了解过来的亲友与死者的关系,以便分配相应的孝道(即孝服、孝服、孝帽等)。).一般葬礼三天,根据地域不同有五天。第三天早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聚在一起,再次拜拜使者,然后离开我们的服务中心,在火葬场火化。”
还有不可接受的部分。葬礼上,死者的女儿用香油擦了擦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小田和她的同事们只需要引导她,但是当死者年轻或者家人太难过的时候,她需要自己去做,哪怕是双手颤抖着哭。而且葬礼上有一个禁忌,就是不允许眼泪掉在死者身上,所以每当葬礼最难过的时候,小田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从她第一次开始自己的工作,她很少吃芝麻油。
直到离职,小田送走了40多名死者,包括癌症、因抑郁症自杀的高中生、因情绪问题自杀的女生。三年后,她仍然被一位28岁的医生深深打动。他是胸科医生。那天早上,他刚刚和上夜班的同事交接完工作,正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在开始工作之前,他打电话给妻子报告他的平安,并问刚刚过了一百天的女儿。但是他突然吐血很多,即使周围的同事都在尽力抢救,他还是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离开了家人朋友,离开了所有永远爱他的人。太年轻太突然,当年大厅里的哭声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孩子对他们的父亲没有印象,她的父亲再也不能让她高高在上。医生的姑姑和姑姑一遍又一遍地喊着他的名字;博士的大学同学得知噩耗连夜飞来,几个人正好进来蹲在灵前;一直负责善后的医生和母亲看到儿子的同学,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发泄出来了。“五个人抱着妈妈在哭。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种哭。这个家走的时候,我特别郁闷了几天。即使路过他们工作的大厅,我也会想起医生的爷爷奶奶跪着不让同事把尸体抬走。”
从生到死
上个月的寒衣节,北方人在这一天烧寒衣,纪念故去的亲人。当年,小田所在的天津街头的一辆“time 空快递车”登上了一条热门微博。同样是“烧寒衣”,比起在街角烧一堆灰尘,不仅环保,还充满了仪式感和人情味。
图片来自微博@地下天鹅绒
现在殡葬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还是让人感觉很神秘,高薪、灵异、倒霉等标签依然围绕着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好在小田身边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看到逝者背后的悲痛,感受到身边人的善良和温暖,小田知道更好生活的意义。
我不敢谈论死亡,它永远是我心中的一个沉重的字眼。然而,小田对死亡的看法与托马斯·林奇相似——死亡更多的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所有逃避死亡的小心最后都战胜不了概率,还不如活得更自由。“目前来看,这是一个人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方式往往很奇怪。然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一具尸体没有被摧毁。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管有没有我们,生活都会继续。一切都会好的。至少,要感谢的事情和要小心的事情一样多。”
横田的对话为我在殡葬行业拉开了帷幕,我试图窥探这些受人尊敬的殡葬老师的生活。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小田也发来了终极“告白”:“希望大家定期体检,多关注亲人,觉得精神状态不好一定要去医院。如果有未来的同行在看,希望你有同理心,能经得起这份工作。”
最后,还有一点你要知道:小田和她的同事工资都不高!
点击图片购买《酒精中毒》《猫》《赞美诗》
内容简介:有“诗人&:更诡异的身份组合”和“丧事大师”之比较?写诗和办丧事一样?“尸”和“诗”可以划等号吗?作者从殡仪员的角度观察人员。双重身份、幽默的冷嘲热讽和深情的叙事风格往往让人欲罢不能。从这个特殊的角度看,是一个温暖或者挣扎的故事,很常见:“(葬礼后)接下来呢?“是对生死的推测;”为什么我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是丧事引发的对家庭关系的反思;”怎么能不爱孩子爱的东西呢?“比喻焦虑的是时代的交替和离婚后如何与孩子沟通……”为什么我们不爱?“这是托马斯对我们的询问。这是一本精美的散文集,不仅关于死亡,也关于生活。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也教会了我们在亲人去世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爱。
1.《殡仪师 我采访了一位殡葬师,她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殡仪师 我采访了一位殡葬师,她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3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