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班入口处的墙上,有六个外国人的头像,6岁的优步首席执行官卡拉尼克,9岁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11岁的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13岁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学习编程...

星期四,小艺会经过他们身边去上编程课。他7岁了,还不知道这些大叔是谁。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上了十几堂编程课。他的作品储存在电脑文件夹中,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包括发射子弹的飞机战争、鼠标点击就能绽放的彩色花朵,以及在洞穴中上下跳跃的地鼠。

在过去的两年里,儿童节目的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梯、地铁和报摊上。一家教育垂直媒体发布的《2018年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8月,已有超过7亿元的融资迅速涌入这条全新的轨道,全国至少有165家少儿节目公司。孝义的学校只是其中之一。

Scratch工具在中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普及,培训机构的井喷式发展,名校的诱惑,素质教育的需求……这些综合作用,把“孩子”和“编程”联系在了一起。处于潜伏期的市场有机遇和出路,也有混乱和挑战。

编程从娃娃开始

小艺的编程教室位于东城区某大厦五楼,夹在英语、舞蹈、手工培训机构之间,绿色地板,彩色椅子。

课程安排在周四。5月23日放学,小艺被妈妈送到编程机构。接下来的90分钟,他将学习设计一款名为“点球大战”的小游戏:门将在球门前左右移动,点击鼠标射门。如果成功了,会有拉拉队喊“好球”;如果失败了,有的拉拉队喊“加油”。

小艺对真正的足球不感兴趣。以前小艺在运动培训班学过足球,射击是重点内容。老师会让孩子反复体验方向、力量和姿势。

但是在编程课上的罚球投篮中,坐标轴、瞄准镜、程序、指令都是不断被提到的。

小艺喜欢在电脑上拍摄。这里唯一的工具就是一台电脑,打开软件,插入素材,球场上出现卡通守门员和啦啦队。

"你怎么能告诉足球射门的顺序?"“是什么决定了守门员的移动速度?”"如何设置坐标来确定目标的范围?"刘凯,80后老师,性格温和,在小男孩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脾气很好。

小艺一边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一边听老师拆解程序。他用的编程软件是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Scratch平台,专门为低龄儿童设计的——屏幕左侧是五颜六色的选项,里面列出了外观、声音、条件、操作等指令。小艺把合适的指令拖到屏幕中央,然后嵌套组合,让足球动起来。

在儿童编程课上,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设计一个“罚球”的小游戏。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Scratch与繁琐枯燥的成人编程不同,它简单有趣,但保留了编程的精髓:逻辑和算法。

按照“高级路线”,小美工们会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编程思维,然后逐渐过渡到代码编程,比如Java、C++、Python。

儿童节目的趋势起源于美国。2014年“计算机科学教育周”开幕当天,时任总统奥巴马为“编程一小时”活动录制了一段宣传视频,并表示:“如果我们想让美国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年轻一代的美国人掌握这一工具。科技将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

奥巴马的行为成了加速器,潮流传遍全球。2016年左右,这股阵风席卷全国,接下来的几天,小艺和很多同龄的孩子被送去上编程课。这样的编程课要200元到300元。

和小艺同一天,有四个小男孩,一年级最小,三年级最大。趁老师不注意,有人用鼠标拖着足球在屏幕上“画一条大蛇”,有人偷偷溜进书包吃薯条,有人和旁边的小朋友聊体育课和麻辣小龙虾。

小艺今年高一,是孩子里最安静的。他学得很快。老师教大家加角色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视线,试着打开其他工具,伸出右手食指,按下键盘,在守门员的脸上加上了“你好”两个字。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了“罚球”任务。小艺把结果给老师看——点击鼠标,足球飞向球门,拉拉队挥舞小旗,高喊“好球”。这是小艺最充实的时刻。刘凯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

编程选择

最初,小艺想学编程的时候,她妈妈一直不同意。

去年上乐高课时,发现隔壁有个老师教编程。因为好奇,小艺上了一节体验课,可以通过操控鼠标来制作简单的游戏。

孝义的母亲,文科出身,从事人力资源,当时对编程不太了解,只担心编程影响儿子视力,没有报名。

小虎妈妈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孩子编程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

但很快,两人都动摇了。儿童节目的广告铺天盖地。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相关链接,小艺妈妈想起儿子从小对数字很敏感,得到一本故事书。她最关注的不是内容和情节,而是书的出版日期和那年她多大。

“也许他的思维方式更科学一点。”小艺的妈妈说,再说了,在人工智能包围的时代,电脑毕竟是必备技能。

编程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学校教育对创造力的僵化和压制是她儿子学习编程的另一个推动力。有一次,小艺带回来一张数学试卷,唯一的扣分是因为,按照要求,数字“8”的右上角不能密封,小艺把起点和终点连在一起。在编程界,速度和时间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摸索,正确的答案不如过程重要。

刘凯讲过类似的经历。在教编程课的同时,他也偶尔教学生思维导图。他发现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几乎一样正确。

去年寒假,小艺的妈妈给儿子报了一个编程班。

她很快发现,小艺对编程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兴趣班。“你告诉他,你今天不用弹钢琴,他一定很开心;告诉他今天英语课没有作业,他会很开心的。只有编程老师临时有事,才会特别难过。下周他会提前问,"老师今天不会请假吗?""

除了兴趣和素质教育,焦虑是父母口中的高频词。孝义的母亲坦言:“为什么大家都焦虑,就是怕错过孩子的开悟点。”小艺妈妈说钢琴六岁多了,基本不用学了;不要指望他三岁就形成英语思维之前达到什么水平。

在确定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之前,只能像“撒网”一样学习。有时候“我可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让他学,就先上船了,感觉大家好像都在学。”

虎妈也有同感。小虎的业余时间大多被兴趣班占据,周一学小提琴,周二踢足球,周三编程,周四机器人,周五科学探索,周末艺术街舞。

在家长眼里,周一培养音乐素养,周二补充运动需求,周三锻炼逻辑思维,周四提高动手能力,周五拓宽科学视野,周末陶冶艺术。

但对小虎来说,是一条情感曲线。周一不想去,周二一般,周三好玩,周四有趣,周五一般,周六还可以。

之前小虎也学过高尔夫、轮滑、演讲等等,但他依然不是最“努力”的小学生。小虎的母亲也被认为是相对的“佛家”父母。在儿童班,有些人在二年级之前就已经学会了英语。

所以,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重新出现在编程这个新行业的时候,又一次变成了家长的战斗。

培训班门口的广告。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尴尬的处境

培训机构画编程少年家长画像:知识素养好,经济收入高的中产家庭,重视教育,培养下一代综合能力。

但是,已经走上编程之路的家庭,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会面临十字路口。说到小艺以后的编程计划,小艺妈妈说还没想好。毕竟她身边很多家长从孩子二三年级开始就开始大规模削减课外课时。用他们的话说,“现在不要密切关注。以后会有你辛苦的日子。”

刘凯的班上有20多名学生。比小艺大的同学已经开始面临“削兴趣班”的选择。"如果课业繁重,主要是以英语为主."编程往往是被切断的那种。

除了成为考试的牺牲品,另一种情况是成为深造的助推器。以素质教育为初衷的程序设计学习最终会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实施国家智能教育工程,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程序设计教育;同年,浙江将编程纳入省高考。

政策的加持让少儿节目得到更多关注,有声音说会成为下一届奥数。所以,试图通过编程竞赛来获得升学的优势,就成了另一批家庭的选择。

“秘密”最早是由编程机构发现的,“编程有利于考试和深造”成为很多机构招生时的主要论调。

编程机构的业务员讲解学习编程的好处,往往包括三层递进。第一层:锻炼逻辑思维,提高竞争力,应对专业冲击,全面整合学科...

第二层是强调的利益,与考试和升学有关。“编程不仅仅是兴趣,它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有语文和英语,对孩子学习其他学科很有帮助,可以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更“有用”的一层,关键词是“入门”、“加分”、“跑龙套”、“清华北大”、“会好还是坏”。

2016年成立的一家在线编程机构的CEO告诉记者,比赛其实很难,应该有足够的兴趣支持。儿童编程是正式进入代码世界之前培养兴趣的一部分。

像孝义的母亲一样,那些只想培养孩子思维,还没有考虑上高等学校的父母,被陈斌归为“不食人间烟火”,而他接触到的大多数,则属于另一类“功利主义者”。学编程完全是为了准备上高中或者出国。

六年级的王成(化名)目前正在上述院校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如果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高考就可以考上大学;如果出国留学,王爸说,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对方很看重是否继续学一件事。“申请学校的时候,需要写一些特点。我可以说,我们从小学开始学编程,中间继续拿了一些奖。对于那边的招生官来说,会更有用。”

在陕西省Xi市,数百名7-15岁的青少年正在学习为机器人编写代码。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风口和出口

儿子刚开始学编程的时候,小虎妈妈凭着敏锐的嗅觉意识到这一定是朝阳产业,于是打算自己开一家。咨询了几家机构,发现大部分老师都不合格。“有经验的老师太难招了。如果老师水平一般,就不会做大,没有自己的优势。”最后放弃。

小虎老师刘凯解释说,IT行业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择业的首选,“毕业几万”。很少有人愿意去工资相对较低的教育领域,也不是每个能做好程序员的人都能教好一个班。所以在一些招聘软件中,机构给少儿编程老师设置的门槛是本科,其他的只有大专和高中。

刘出生于软件工程专业,从事程序员工作十余年。他逐渐失去了在IT领域的优势,转向教育培训领域为自己寻找出路。今年元旦,一个儿童编程组织邀请刘凯给新老师培训。刘凯发现,对方在招聘的时候学历门槛只有高中毕业,七八个新来的老师几乎都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们开始了他们的教学工作。

90后女孩徐萌(化名)是一名编程老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就职。半个月前,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徐萌在一家在线编程机构当老师。在此之前,她在会计领域工作,加入她的10位同事大部分来自其他领域。经过一周的训练,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小组,在前辈的带领下开始教学。

徐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学会与难相处的孩子打交道。“不理你,十几次都不教你,你会骂人,你会说话,或者你会刷表情包和60秒空……”

工作两周后,徐萌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每次我说一个儿童编程老师会让人觉得很厉害,谁知道培训几天就直接就业自学了?”

“游戏的角色是什么?角色的作用是什么?这些功能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哪些指令可以关联?如何交换数据?这些都是为了动员孩子去思考,去解决。”刘凯说:“但是那种经过短期训练的老师,说白了,只能给孩子一个指令,建成了就完了。真正的编程思维是不能给孩子的。”

然而,尽管面临教师短缺等困难,处于潜伏期的市场仍然对企业家具有吸引力。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凯所在的微信群聚集了近百名编程同行,包括科技公司的R&D人员、培训机构的营销人员和企业家。

近两年来,随着资金的疯狂注入,机构的层出不穷,家长的到来,儿童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媒体上出现了“编程从娃娃做起”、“疯狂儿童编程”等标题。在教育领域之外,不时能听到相关的声音:“听说我赶上了学英语学奥数的势头?”

但在业内人士眼里,市场远没有那么狂热。网易卡编程负责人曹志清在一次分享中介绍,百度搜索儿童编程在整个培训辅导领域占5.2%。儿童程序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在语言数外搜索三科的比例超过15%。

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童联系了几十家机构后得出结论,市场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吃不饱的人太多了。由于家长对孩子编程的认知度较低,整个行业最大的困难就是生源不足。

去年,不止一个程序员朋友童知道选择离开是因为资金短缺。

在采访中,一些企业家将儿童编程定义为除了语言、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和体育艺术等兴趣课程之外的第三类课外课程,他们希望在政策的帮助下,儿童编程有朝一日能够融入中小学的教学体系,或者成为“下一届奥运会”。

孩子编程后会怎样?孩子和家长都不知道。但是,每个周四依然是小艺最开心的一天。活泼的小老虎最近在考虑把超市看到的水果加到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里。

新京报记者王双兴实习生梁主编校对

1.《少儿scratch编程培训 风口上的少儿编程:有的老师培训几天就上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少儿scratch编程培训 风口上的少儿编程:有的老师培训几天就上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0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