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鱼洞还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有着无尽的河流和海洋。后来到了南北朝,土地被水冲走,形成了一条狭窄的“水脊”,于东的历史也从这里迈出了一步。

唐文明元年,著名尉迟恭的后代尉迟在此避难,开垦土地,建村,取名。从那时起,这一大片地区被命名为“余庆”。随着后来定居移民数量的增加,沿海村庄逐渐形成。余庆后来分为“渝东”、“渝中”(后合并为玉溪)和“玉溪”。

余东现在属于南通海门市,位于长江下游,长江和黄海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防御要塞。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71年),唐赫上书国公,奉命在此筑城。整个余东城河环绕,以河为界,城内外建有十座寺庙,无城墙,只有四塔五牌坊,还有厅堂、会议、庭院。此外,随着盐业的发展,商人聚集,风景非常繁荣。

于东古镇有一个建筑,不得不提——于东剧场,这是于东文化艺术历史的证明。豫东剧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旧址在仁台典当。当时鱼洞非常繁荣,文艺活动蓬勃发展,导致鱼洞剧院的兴建。当时是南通市首屈一指的剧院,省内外剧团都有演出。

每个古镇都要有一条古街。豫东的古街也值得细细品味。这条古街是用石板铺成的,南北长800多米,街道布局依然保持着老样子。

沿着大街一直走,会遇到很多“岔口”。虽然它们很小,但每个都有一个清晰响亮的名字。十八湾巷、汤子巷、烟店巷、二团巷、小源巷、汤锅巷...走过古老的街巷,偶尔可以迷路,遇见另一种风景。

街道两边的房子大多是一楼的平房,二楼的就比较少见了。虽然黑瓦木屋白墙年代不详,老房子简单安静,但特别清晰。

走过老街,花点时间,总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十余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带来了百年前的世俗遗产;走在张的私塾前,似乎可以隐约听到远处从时间深处传来的书的声音;在郭家银楼、贞丰恒步庄、蒋家客栈门前,人潮依旧喧嚣...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老街总是很安静。走在街上的大多数人,除了游客,都是脚步慢的老人。走在这样的老街上,会不自觉的慢下来,怕打扰这个地方的宁静。

老街上有两口井,叫姐妹井,远近闻名。姐妹井以老街为中轴对称。是明朝两姐妹嫁给余东城后同时挖的。两口井的面积都是光滑的,直径很小,但是深不见底。水一年四季丰沛清澈如镜。是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到北边的泰安桥,古街也走到尽头。泰安桥在豫东历史上有一个名字。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四年。宽3.3米,南北长4.5米,总长23米。桥上的立柱蹲伏在四个石狮子的上方,桥两边的石柱也主导着四个石狮子。现在的桥是重修的,但是桥上的石柱还是旧的,运河在桥下缓缓流过,并不震撼....

▌图片来源:马蜂窝@朱珠,世界日和@沈阳。图片仅供分享。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的

根据

解决

1.《余东 你好,这里是余东古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余东 你好,这里是余东古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3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