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出现了共享伞,半小时五毛钱,挂在马路栏杆上。这些共享伞随机放在马路栏杆上,如果你想像自行车共享一样使用,可以随时拿走。如果你合上伞柄,你就会把它退回去。押金19元,半小时收房租0.5元。你会用这样的共享伞吗?
与共用雨伞相比,闵尚军认为,大多数人仍应习惯于在包里放一把雨伞,这在晴天和雨天都是需要的。今天我们将谈论雨伞。
在我们大福建,也有一家实力雄厚,低调的企业。这个来自泉州晋江的梅子伞业,生产雨伞已经有20多年了。
2007年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唯一上市的保护伞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世界赛事的伞供应商;
2015年被一家游戏公司借壳上市,突然盈利50亿,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创造了属于借壳的暴利神话。
梅花伞业作为中国向世界出口最多的伞类制造商,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
小伞成就大业,“福建伞王”父子创造财富的故事
小伞做出的大事业,今日闽商君就为大家讲述这家具备“梅花精神”的企业,以及“福建伞王”王安邦、王卿泳父子的创富故事。1995年9月22日,美华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晋江恒顺伞业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主席王安邦用一切可能的方式照顾这个“新生儿”,就像照顾自己的血肉一样。当时,王安邦誓言要振兴这个“新家”,让梅花伞成为中国伞业的第一品牌。
1.带两把伞去广交会,把第一笔外贸订单拉回来
在1991年的春交会上,王安邦带着两把雨伞,独自去广交会寻找机会。因为没有准考证,王安邦不得不在门口等候。午休时,在当时在福建外贸中心工作的朋友的帮助下,王安邦和两位美国外商共进午餐,并借此机会拿着两把伞和外商交谈。
因为不懂英语,经过一轮讨价还价,王安邦用计算器算出了价格。然而,当合同要签署时,出现了一个复杂的情况。
“价格还可以,老外很开心,但是后来出事了。朋友想再提高他们的价格,老外不接受就走。当时我去把他找回来。他不懂也没回来。当时我很着急,把手中的伞交给了他。我想让他回来签合同。老外不明所以,以为我会给他打伞。我看到这种情况,就把他拉得很紧,拉了回来。”王安邦说。就这样,他拉回了第一笔对外订单业务。
2.比较国外品牌创造的历史
王安邦以勇气和毅力打开了出口的大门。在随后的几年里,随着与外商的接触越来越多,王安邦越来越感觉到品牌在与外商合作中的重要性。1995年,他萌生了创建品牌的想法。
“根据我的性格和这么多年的经历,我给这个牌子取名梅花。这首诗‘剑锋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很有感触。”王安邦说。在确定品牌名称后,王安邦迈出了独特的一步。
恒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外国商人在这里指名梅花卡,不仅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还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不用交押金;要贴牌,不仅要翻倍,还要看企业的生产线是否有空安排。此举不仅没有吓跑客户,还因为品牌信誉留住了老客户。
王安邦说:“新生品牌成长非常艰难。和外商做生意的时候,曾经有品牌。我想换掉他,让他跟我一起买。使用我的品牌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一开始我们采取了优惠支付、降价等一系列盈利措施,都不可行。我也尝试过用强硬的手段。如果你不用我的牌子,我就在你家门口卖,直接和你竞争。如果你的大公司不和我合作,我就培养一个小企业直接和你竞争,看你能不能做。那个老外很固执,他不需要你的牌子。后来坚持不用我的品牌,我就干脆买下来,直接把它的公司合并回来。”
凭着毅力和“梅花精神”,王安邦吃了硬骨头,拔了艰难险阻。如今,恒顺的梅花伞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花。该公司已进入伞生产世界级制造商和出口商的行列。
经过不懈的努力,梅花伞这个“新生儿”,逐渐成长出强壮的体魄。王安邦知晓新的年代和新的时期,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他果断地把梅花伞业的接力棒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庆勇:等待“梅花”香国际
王安邦有两个儿子,王庆勇和王庆伟。2015年梅花伞业借壳上市后,王安邦在王庆永和王庆伟之间平分股份,285年后,少人头拿了20多亿。
王庆勇,1988年出生,自2011年起担任梅花实业董事,现任梅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庆伟也曾在美华伞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和品牌经理。
王庆勇
自古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头顶“二代”光环,王卿泳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2015年,80后的“少东家”王卿泳正式接手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在伞业逐渐崭露头角,他将为这一传统民族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新思路?1.交叉持股打破国际商人的贸易壁垒
作为“第二代”,自从接手公司后,王庆永明白自己肩负着把梅花伞推向世界的使命。作为中国第一家向世界销售自己伞品牌的公司,深度培育国外市场一直是他父亲王安邦的高瞻远瞩。所以在第二次创业中,王庆永始终坚持公司“一把小梅伞温暖全世界”的初衷。
“2003年,梅花伞进入欧盟市场。2006年,梅花伞在国际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条路一直很不平坦,遇到了很多挑战。”王庆勇表示,虽然公司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国际市场进行品牌推广和自有品牌销售,但自有品牌营销之路在国外一直很艰难。
原因是国际市场面临更大的竞争,国外品牌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相比父亲在国际市场的“强硬”表现,王庆勇的表现要“温和”得多。他出国近十次,去了十几个国家,目标很明确:传达一种积极合作,诚实解决问题的态度。王庆勇主动和国外大企业沟通,坐下来商量以后如何分工合作。一方面可以防止他们被厂商绑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美华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交叉持股是王庆勇给出的解决方案。“我们提出了交叉持股的建议,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经过长期友好合作,将公司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对方。通过交叉持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几个欧洲的伞公司已经开始下单了,估计今年一个能达到一百万。”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坚持在国际市场上推广自主品牌。
“不推广品牌,企业永远只是代工,发展空有限,这也是国内经济需要转型的原因。我们不能永远只是一个加工企业,必须向高利润方向发展。”王庆勇表示,这是梅花伞的发展目标。
2.进入国内市场,用雨伞传递品牌文化和生活之美
在推进国际市场的同时,进入国内市场是王庆勇接手公司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此,美华伞以高端定制伞展示创新产品,如丰富的设计内涵和著名艺术家的定制设计,并通过产品线的调整增加国内市场的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潜力,梅花伞抓住库存基本消化、国内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对国内市场展开攻势。
“人们对雨伞的需求不再满足于使用雨伞的能力。市场的主要需求已经慢慢从低端产品转移到技术和文化内涵丰富的高端产品。”王庆用说。
那么,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梅花伞行业是如何在“文化创意+”的激烈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的呢?
王庆勇表示,梅花是中国唯一一家从熊本熊获得正版授权的公司。今年,该公司专注于日本动漫和韩国流行应用中一些表情符号的授权。
令王庆勇高兴的是,梅花伞通过与奔驰、宝马、范思哲、皮尔·卡丹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合作,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伞供应商,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梅花伞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梅花伞的影响力。王庆勇认为,这是国内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愿意与梅花伞合作,引导人们发现生活的美好,这是品牌的品格和象征。
3.整合供应链,建立伞业资源共享平台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管理好产品的生产,为了与国际国内高端市场接轨,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这些都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上的。内部构造不好,其他都是空的。
“刚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几乎所有人都比我资深,比我更懂产品,比我更懂市场,比我更懂客户。”王庆勇回忆说,当时公司有30多名业务员,来公司的时候只有四个人比自己晚。要说服别人,认可你,需要成绩。为了说服大家,王庆勇想了很多,做了很多。而他的大作无疑是伞业界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他希望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来帮助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
王庆勇表示,目前支撑伞业的上下游厂商达不到同一水平,往往导致产品要求和生产出现偏差,影响工期。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我们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一直在对整个行业进行梳理,并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行业现象和消费者需求不断调整我们的方向和策略,做好这个市场,包括最基础的。品牌LOGO优化调整。”在王庆勇看来,伞业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让整个行业更加规范。
2015年,伞业作为传统行业,在中国市场并不乐观。就在很多人在怀疑梅花伞产业会不会转移到其他新兴领域重现成功的时候,梅花伞产业坚持老产业,年仅27岁的王庆勇扛起了梅花伞产业的大旗。年轻的王庆勇认为,做“民族伞”是他们这一代80后的“使命”。
从20世纪到21世纪,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美华集团已经成为一家致力于开发全球消费市场的雨伞制造商,成为中国雨伞行业市场的主力军。也可以说带动了不少本地人就业,“伞都晋江”逐渐成为福建人的口碑。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雨伞不仅用于防雨雪、防晒和日常用品,还具有更多丰富生活的功能。王庆勇说,要把这个民族品牌推向世界,把梅花伞做成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阳伞品牌。
1.《梅花伞 一把伞,两代人,用梅花精神传承做伞情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梅花伞 一把伞,两代人,用梅花精神传承做伞情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7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