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

一说起外滩,就不由想起上海黄浦江畔的世界建筑博览群,百年前的Modu十里洋场。

1842年8月,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其中,作为“五港贸易”条款补充协议的《中英五港贸易宪章》于次年7月在香港颁布实施。章程规定,中国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贸易港口。

此前,广州是清政府唯一合法承认的通商口岸,厦门、福州是传统的茶叶贸易口岸,宁波是江南丝绸贸易的主要口岸。上海当时还是一个县,行政级别最低。

1843年11月14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正式开馆,三天后上海正式开港。

1845年,中英两国签订《上海土地宪章》,同意在延安东路以北、北京东路以南、黄浦江以西830亩土地上设立英国租界。在租界,英国人享有行政自治权和领事管辖权。

据说当时协商的租金是一年一两银子一亩——相当于以几乎为零的地价签订了一份没有固定期限的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为了满足当时黄浦江航行和防洪的需要,上述章程规定承租方必须在临江楼与河岸涨潮线之间留出一个20英尺、5英尺宽的沙滩,供公众使用。所以租界外的沙滩叫外滩。

可以看出,上海的外滩实际上是黄浦江蓝线和租界建筑红线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也说明当时的城市规划有撤退的想法。

宁波老外滩

宁波是鸦片战争后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人之一。然而,早在唐宋时期,宁波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尤其是与韩国和日本的瓷器贸易非常频繁。这说明宁波是一千多年前展示“中国制造”的外窗之一。

宁波江北有个老外滩。带有浓厚欧洲风情的现代建筑与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区,成为游客来宁波必游之地。

当地宣传说“老外滩”这个名字是因为宁波开埠比上海早20年。其实宁波在1844年1月1日开埠,是继广州、上海、厦门之后的第四个城市。

至于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同年先在胡爱书路杨家巷私宅中转,后迁至马忠路。直到1880年新楼落成——比1873年建成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晚7年,才迁址。

显然,早开一个口是站不住脚的。

有点牵强:也许老外滩建设进度比上海外滩快?

五港通商时,上海只是一个县政府,基础设施条件远远落后于宁波。直到1848年,租赁业成立后,才开始修建道路,加固外滩的堤防。黄浦江第一排30多栋欧式建筑,大部分是20世纪初陆续建成的。

另一方面,在宁波河北岸的老外滩地区,在英国领事馆投入使用之前,先后设立了浙海新关、江北巡房、天主教堂等,1877年迁入第一家洋行太古洋行。

另外,老外滩上的现代建筑大多只有两三层,所以开发周期比较短。从形象进度来看,也许宁波老外滩会比上海外滩早一点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海首次出现英租界以来的60年内,中国共有16个城市或地区在欧美列强的威慑力和诱导下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在中国领土上的国家内部开辟了43个“租界”。

但是,在前五个进行贸易的城市中,光宁波一个城市就从来没有设立过租界!

事实上,1844年后,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瑞典、挪威等国先后在宁波设立领事或副领事。来宁波做贸易、传教的外国人也络绎不绝。但自始至终,江北岸只被视为“异己居所”而非“租界”——宁波政府仍保留其行政管辖权。

此外,宁波本地商人也涌入江北成立船务公司,做生意或购买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宁波老外滩显然不是“租界外的沙滩”,而是中外商人涌向沙滩的机会。

我们不用太纠结老外滩和老外滩到底是哪个。从历史到近代,宁波港的地位一直远高于上海。

大唐开元年间,明州建立,辖四县;821年,州衙门迁到离老外滩一河之隔的三江口。

北宋中期以后,明州被中央指定为唯一与朝鲜、日本通商的口岸,并在道、州两级设立了两级贸易部门,与杭州、广州一起成为三个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南宋末年,明州曾以宋宁宗的名义升任清远府。元代清远海关管辖温州、上海的航运部门,与泉州、广州并称当时的三大枢纽港。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见“元”字不顺,于是于1367年改回明州都城;1381年,朱元璋突然想起来避开大明的封号禁忌,于是取了“治海,博宁”的意思,最后命名为宁波府。

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是唯一一个与皇帝头衔同名的城市,为了避开中国的禁忌,宁波被折腾了两次!

1684年,清康熙帝开海禁后,宁波设立浙关,为粤、闽、浙、江四关之一,直到后来封禁三关,只留广州通商。

历史的悖论在于,正是因为英国商人屡次违反禁令,希望“移至浙江”在宁波进行贸易的小动作,才最终间接引发了本应只止于贸易战的鸦片战争。

直到元代,上海才开始建立县级行政单位,由位于华亭的松江府管辖,直至清末。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对外开放的辉煌历史,还是从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来看,宁波始终是近代以前上海赶超的榜样。

“外星住宅”在河的北岸

历史上,宁波港经历了一个从余姚河、奉化河上游逐渐向三江口、邕江河口迁徙的过程。唐代以前,慈城杜珊地区的古城张炬是一个内河港口,南临余姚河。

唐宋以来,奉化河西岸形成了木帆船港区,俗称江夏码头。当时海关码头和仓库都在东渡门附近。既是一个有桅杆的海上码头,又是当地居民的商业活动中心,所以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夏”的说法。

唐周城建成时,城墙以东和以北的滨江带标有100多米的退路,留作发展港口工业和配套产业空——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外滩——河直门外有一个盐仓,近代还设有轧棉、机器制造等工厂

1850年开埠后,英法美在长江北岸划出大片土地,作为外国居住和商业港口区,以邕江和余姚河为界,大致相当于今天江北区马忠和白沙街道的面积。之后宁波开始跨江发展,城市扩展到江北这个新区。

1863年,旧城仓盐仓外的浮桥移到三江口的桃花都后,海船不能再驶进余姚河。这样一来,大量靠泊和装卸船只的码头集中在白沙至三江口的北岸,长约1.2公里。

1874年,招商局集团3000吨驳船码头建成,标志着宁波港由帆船码头时代向江北轮船码头时代的转变。

以下是英国传教士手绘的宁波旧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美国、法国、葡萄牙的领事馆其实更靠近河北岸的西侧。这证实了最初的计划,即英国人设想将该地点设在河的北岸,北门对面。

1862年,英、美、法三国在宁波的领事协定确定了外国人居住的边界,大致相当于同途路以南江北的核心区。可见老外滩其实只是当年外国人梦寐以求的“新城”的一小部分。

《新外滩》

从地形上看,这个地区被三条Y形河流环绕,呈倒三角形。因此,有学者认为,宁波外滩的名字实际上来源于英文“Y-town”的音译,意为Y-Town。

据说上海的“外滩”最早出现在1898年《申报》的一则广告中。大胆想象一下,也许外滩起源于宁波,后来被去上海做生意的宁波帮开发了?

21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外国人早已离开,但保留了中西合璧的老外滩现代建筑,不仅成为五港贸易时代的缩影,也成为当今潮流引领者休闲观光的打卡胜地。

无论如何,“外滩”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老外滩。150多年前规划的一个更大的“Y镇”——姑且称之为新Y镇或“新外滩”——正等着我们密切关注它的发展。

这个“新外滩”是以三江口为顶点,通过瑶江和邕江两条辐射线形成的夹角,一层一层向北推进。除了老外滩历史街区和莱佛士城,江北最高的中心和天地的一个商业综合体还在顽强地建设中。

十多年前,一家名为CapitaLand的新加坡公司在这里进行了大量投资。而中东欧交流中心已经落户——“新外滩”已经具备了新时期“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基本要素。

其次,应在老外滩延伸段和胡爱书路沿线注入更多的人文和国际元素,使“新外滩”能够激发更大的活力和吸引力。

真巧!就在“新外滩”的几何中心和外滩大桥的地铁站上方,一座叫Y镇的商业大厦刚刚升起。y镇,中文叫上江一,不仅有火爆的单家生意,还有俯瞰三江的写字楼。

小是城市,大是城市。无论在Y镇还是“新外滩”的建设中,最终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也许有一天,如果你不小心把宁波的地图向右转了90度,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又是一个陆家嘴。

贵宾专线:0574-8877 3333

有些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请联系我

1.《新外滩 外滩、老外滩、新外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外滩 外滩、老外滩、新外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0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