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岭南中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岭南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防治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省级中医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所以做这个专栏,是为了回顾历代省级中医的奋斗历程,梳理和总结岭南中医的传承发展历程,从而总结岭南中医未来70年的发展方向。

中风,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让人闻之色变,全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200多万。

癫痫,俗称“癫痫病”、“癫痫病”,发病率高达5%-7%,全国有650万-910万患者,是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吓人。

中风的病因病机无非风、火、痰、气、血、虚。从病因病机分析,可以得出疾病是虚的还是实的。阳证通常是风火,很明显。必有血瘀痰,大便不通。

他非常重视“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主张创立一种新的中医脑病,以取代传统的“以心代脑”的理论;对于中风,提倡中西医结合诊治,坚持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措施,有很好的“祛风”之道。

西医清除血肿后会有后遗症,中医干预后瘫痪和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各有优势,中医也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安宫牛黄丸、止血丹也有效。

他就是广东省中医院刘茂才教授,一位被医药卫生界誉为“中医脑病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的著名老中医。

刘茂才,1937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脑病科,从“气血失调,痰瘀互结”入手,率先治疗中风。80、90年代首次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领导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攻克大量急性、危重脑出血。现已研制出益脑康、益脑安等13种院内制剂,享有“祛风大师”的美誉,患者遍布全国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

从医半个多世纪,是现代岭南中医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中医之一。

广东省中医院脑科权威刘茂才还有一个名字——“毛叔叔”。“毛叔叔”是所有医护人员对老人的爱称。在他们心中,这位82岁的老人就像一个老顽童,是医院里最可爱的人。

“毛叔叔”的可爱可能来源于“单纯直接”。

刘茂才,1937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1957年中学毕业。生于斯长于斯,意味着他沐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被解放战争的激情所感染,被抗美援朝的传奇所鼓舞。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成为“最可爱的人”。

但是命运并没有让人得到自己想要的。部队上中学征兵时,因为表现突出,参军意愿强,学校推荐他报考。不幸的是,刘茂才落选是因为他小时候患有中耳炎,导致耳膜穿孔,体检时听不到手表秒针移动的声音。

而且不止一次,部队两次去学校征兵,刘茂才两次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打败。无奈之下,他被迫放下了参军的梦想。

1954年毕业于兴宁唐冶中学

他不想让其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因为生病而再次错失机会,于是决定学医。在选择学中医还是西医的问题上,刘茂才“简单直接”的认为西医靠耳机,重听可能会错过病情,于是决定学中医。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很幼稚:学西医要用听诊器,听力不好;中医用手指压脉,所以高考报考广州中医学院医学部是首选,考上了中医生。那时候我对中医的认识还很肤浅,只是在入学后才逐渐加深对中医的认识。

刘茂才虽然因为单纯直接认为中医对听力要求不高而报考广州中医学院医学部,但其实他与中医的缘分早在年轻时就已经被埋葬了。

出生于旧社会农村,医疗条件差,从小体弱多病的刘茂才不幸染上肺结核。但他无意间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了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中医能治病的想法不知不觉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生在旧社会一个贫穷的山村,生活卫生环境很差。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如果他生病了,他必须翻山越岭去就医,他经常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高中时期染上肺结核,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大众医学杂志》印象深刻,发表了一篇用气功治疗肺结核的报告。感觉中医很神秘。为了自己,有学医的想法。

1957年,刘茂才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广州中医学院,成为全国第二批中医专业学生。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四所中医院校之一,广州中医学院汇聚了当时众多的人才,罗元开、刘赤轩、何等名师都在学院任教。

刘茂才有幸成为他们的学生,为他日后成为脑病科权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2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实习

1963年,刘茂才大学毕业。虽然他在志愿名单上写的是兴宁中医院,但最后还是被分配到了组织下的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了55年。

1960年广东省中医院规模小,分支机构少,因内科病人多,所以简单分为内区1、内区2和重疾区。作为新中国培养的新一代中医大学生,刘茂才被分配到内科。

踏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面对众多中风患者,临床疗效不理想,被疾病折磨。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无奈。

中风,俗称中风,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疾病,我国中风发病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鉴于此,刘茂才决定把治疗中风患者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还专门向脑病专家林学习了技巧。

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于1933年,历史上有九位名医,林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在六七十年代的广州,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林。

林在“九人全院”时代体验了省级中医。没有科室,除了手术刀他什么都看。正是这种训练,使他拥有了高超的医术,最终成为岭南广东省著名的老中医。林的学术流派也随之创立,在内科脑病、妇科、儿科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学术观点和诊疗思路。

刘茂才师从老师,在林夏泉当了脑病方面的老师。后期,刘茂才在林老创造的“祛风化痰养血”治法“除痫散”的基础上,结合林老治疗癫痫病重用当归、养血祛风的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研制出益脑安胶囊,成为省中医院名药。

林老擅长内外妇孺各科,很多省市领导和部队首长都想见林老。在假日、星期天和晚上,我们经常出去看病。当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学习要求,但跟随林老一年,亲眼看到了林老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医术,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中医院就成立了脑病科。但在此之前,相对于西医医院,省级中医在治疗脑病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

当时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比较薄弱。为了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必须学习神经病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相互了解,相互借鉴。

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刘茂才意识到学习神经病学系统知识的重要性。是一个腰腿痛骨科患者的咨询。患者反复发热,下肢不能活动,但胸部x光显示“无异常”。

我院收治了一名腰腿痛患者。入院前曾多次去医院就诊,拍过胸椎的x光照片。进入省中医院后,加了腰椎照片,x光显示腰椎肥大。后来,病人被转移到内区治疗。有一天,岑主任何伶带领查房,抓伤病人腹部皮肤几次,然后命令我们额外拍下病人脊柱的x光照片:下胸和上腰。

结果报告显示12块胸椎结核。由于缺乏简单的定位技巧,病人转向寻求治疗和折磨。令人深思。所以,刘茂才选择了学神经病学。

原来患者之前在综合医院拍过胸椎照片,只拍过十一个以上胸椎的照片,骨科手术拍过腰椎的照片,只拍过第一腰椎下方的照片,刚好错过病灶。

由于缺乏神经学知识,几乎造成误诊,这让刘茂才非常震惊。当了十几年的中医,他决心在西医中多学点神经学。

终于在1978年,他获得了在中山医学院学习神经病学的机会,确定了自己的专业为脑病研究。

刘茂才在中山医学院读书的这一年非常努力。作为一个学中医的高材生,学习西医的神经病学知识很难。

困难重重。解剖知识薄弱,定位和定性技术需要从头学起,很难记住。我们要去解剖室寻求建议。

刘茂才等了很多年,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向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去上班,但发生了意外。

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天在北京的十字路口,我在骑车的时候,裤子被自行车链条粘到地上,然后后面的车经过,差点死掉。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害怕去想它。

1979年,留级一年回到省中医的刘茂才被任命为内二区区长,主持建立脑病专科门诊,从而创业。

下一个精彩预告

自2019年6月起,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广播电视新闻信息联播联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节目——《岭南名医传》,讲述了中医在“岭南第一杏林”与祖国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传承发展的故事。

6月21日上午11点,第二集在FM 96.2播出,讲的是驾风大师刘茂才的故事。广东省中医院关伟、华城FM等平台同步推送!

记者:“中医常说大医生有诚意,什么叫大医生有诚意?”

刘茂才:“真诚是对患者有诚意;细,就是要有过硬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弘扬大博士精神。它指的是伟大医生的精神,反映了医疗行业的风气。因此,它是风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现代医学有很多设备可用,比如CT、MR,你觉得医生还需要学习中医触诊技巧吗?”

刘茂才:“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病人是无法下床走动的。你靠什么?”必须依靠原始技术,传统触诊,用检眼镜,小手电,卷尺,锤子,一切靠敲。"

记者:“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

刘茂才:“中西医结合,首先你要知道西医是什么,脑出血。西医可以先打开颅骨取出血块,保命。但取出后组织坏死,继续麻痹,可以慢慢调理。所以,一定要知己知彼,取长补短。”

记者:“也就是说中医也要学习西医做脑外科的技巧?”

刘茂才:“我不是要求你开颅,你可以让西医去做。但是你可以利用别人的长处。"

记者:广州广播电视新闻联播黄

1.《刘茂才 岭南大医传|刘茂才:“离经叛道”的“驱风大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茂才 岭南大医传|刘茂才:“离经叛道”的“驱风大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2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