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回望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历史不能忘记。

“九一八事变”

一个

日本装甲车入侵沈阳

1931年9月18日晚,侵华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六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诬指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突然袭击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立刻,他们在几天内入侵了20多个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当时国民党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寇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抵抗”,撤回山海关。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然后分兵入侵吉林、黑龙江。到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东北变成其专属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遭受苦难。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火。全世界人民都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反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东北志愿军等各种抗日武装相继出现。1936年2月,东北抗日力量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效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战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吞并中国、称霸亚太而采取的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天,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东北“对国防和国家生存有极大的利益”。同年7月,田中义一首相向天皇赠送“田中纪念馆”,公开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和蒙古,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在满洲和蒙古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方秘密制定了入侵东北的政策、步骤和措施。日本帝国主义在完成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太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中国百科全书已经出版

2

1993年9月18日,经过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15年的不懈努力,74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问世,从而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为此,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在CPPCC檀山馆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国近代最大文化工程的胜利。

盛世方秀智是百年梦。与会专家充满收获的喜悦,回顾了百科全书的发展。他们说,早在本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有识之士就萌生了编纂中国百科全书的意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出版,既印证了“盛世修经”的古训,又填补了中国没有现代百科全书的历史空白空,最终抚慰了立志在中国进步繁荣的前辈们的心灵。

许多专家还回顾了许多编纂百科全书的感人例子。在过去的15年里,专家们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勤奋工作,为百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专家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保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百科全书旗下有2万多名优秀编辑,可谓名人、专家,居世界第一。

与会者高度评价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百科全书一直被誉为微书馆和工具书之王。涵盖66个学科和整个文化领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近8万条词条,7万多幅插图,1.2亿字,不愧为内容完整、知识经典、印刷精美的书名。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实力,而且服务于改革开放的整个时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老一辈学者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风貌。参与《全书》工作的学者专家,在编辑出版《全书》的同时,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了无私奉献的榜样。他们建设了伟大的知识工程和崇高的精神文明。陈至立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千千万万人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的长城。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新中国50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伟大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他们与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官兵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合作,无私奉献,敢于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投入少、时间短的情况下,在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上取得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垄断,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盘活了国力和军事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贡献的科技骨干队伍,为我国高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研制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管理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两弹一星”开发商所体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诚合作、勇于攀登”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两弹一星”发展为起点的中国高新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但世界仍不太平,任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尤其是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方兴未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空。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发展“两弹一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表彰23位当年为发展“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俞敏、、、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陈能宽、、周、钱学森、涂寿君、、程、彭昱武等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宜昌、邓稼先、赵九章、姚同斌等23位科技专家,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给阅读时间

1.《9月18号 9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月18号 9月18日,历史上的今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