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学会了计算自己。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看着父亲算工资,纠正了父亲的计算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对物理学电磁学做出了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家称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就进了农村小学。教数学的老师是城里人,他觉得在穷乡僻壤教几只猞猁读书是大材小用。而且他有些偏见:可怜的孩子天生就是傻子,没必要教这些傻孩子认真学习,有机会就应该惩罚他们,给这种枯燥的生活增添点乐趣。
这是数学老师郁闷的日子。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沮丧的脸时,他们退缩了,知道老师今天会再次惩罚这些学生。
“你今天给我把1加2加3的总和算到100。谁想不明白,谁就要因不回家吃午饭而受到惩罚。”老师说完这句话后,拿起一本小说,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
教室里的孩子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加了一个数之后,有的孩子把石板上的结果擦掉了,加进去的时候数字越来越大,计算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小脸通红,有的手心额头冒汗。
不到半小时后,小戈斯拿起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这样的吗?”
老师头也不抬,挥了挥手说:“去,回去数数!不对。”他认为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答案。
但是高斯站着不动,把石板伸给老师:“老师!我认为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数学老师想喊,但看到石板上写得整整齐齐的数字:5050,他大吃一惊,因为他自己算过,得到的是5050这个数字。这个8岁的孩子怎么这么快就得到这个号码?
高斯解释了一个他发现的方法,古希腊人和中国人用这个方法计算数列1+2+3+……+n,高斯的发现让老师觉得很惭愧,觉得以前什么都看不起,看不起家境不好的孩子是不对的。他以后也很认真的教书,经常从市里买几本数学书来自学,借给高斯。在他的鼓励下,高斯在未来的数学方面做了一些重要的研究。
小欧拉直盖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几何、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几个数学分支都有突出的成就。然而,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根本不受老师的喜欢。他是一名小学生,学校没有点名。
事情是星星造成的。当时小欧拉在教会学校读书。有一次,他问老师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位老师是神学信徒。他不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圣经也没有回答。事实上,天空中的星星数量是无限的。我们肉眼可以看到成千上万颗星星。老师不知道怎么装懂,回答欧拉:“天上有几颗星星不重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的就行了。”
欧拉觉得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如何在屏幕上一颗一颗地设置星星的?上帝亲自把它们一个个放在天上。他为什么会忘记星星的数量?上帝会不会太粗心?
他心里问老师问题,老师又一次被质问,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心中顿时升起怒火,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刚上学的孩子问老师这样的问题,让老师无法下台,更重要的是老师把上帝放在了第一位。小欧拉怪上帝不记得星星的数目,暗示他怀疑全能的上帝。在老师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时代,对上帝是绝对没有怀疑的。人只能是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跟教会和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退学回家。然而,在小欧拉的脑海里,神的神圣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失败者。为什么他记不住天上的星星?他想,上帝是独裁者,连问问题都是罪。他想,上帝可能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家伙,他根本不存在。
回到家,他帮父亲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在他读的书里,有许多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逐渐增多,达到100只。旧羊圈有点小,所以爸爸决定建一个新羊圈。他用尺子量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刚好600平米,平均每只羊6平米。当他准备开始施工时,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一个100米的围栏,但还不够。如果要围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它的周长是110米。我父亲很尴尬。如果要按原计划建造,必须再加10米长的材料;如果面积减少,每只羊的面积就不到6平方米。
小欧拉对父亲说,没必要缩小羊圈,也没必要担心每只羊的领地会比原计划小。他有一个想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就不理他了。小欧拉着急了,大声说,把羊圈的那堆挪一挪就行了。
父亲摇摇头,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东西?”但是,小欧拉坚持说,他可以既漂亮又漂亮。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一试。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站起来跑到羊圈准备开工。他以一根木桩为中心,将原来40米的边长缩短为25米。父亲着急了,说:“怎么可能?那怎么做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没回答,跑到另一边,把原来的边长延长了15m,加10m到25m。经过这次改动,原本规划的羊圈变成了一个长25米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理直气壮地对父亲说:“现在,栅栏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按照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把栅栏扎了起来。100米围栏真的够用了,不多不少,都用光了。面积足够,略大。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的会动脑,以后的前途很大。
父亲觉得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太可惜了。后来,他试图让小欧拉认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伯努利。通过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学生。
报效祖国的宏愿——华的故事
众所周知,华是一位世界级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只有初中文凭,因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而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北上清华,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在熊庆来教授的推荐下,华赴英国剑桥求学。哈代是20世纪著名的数学家,早就听说华很有才华。他说:“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然而,华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成为一名访问者。”"我来剑桥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学位。"两年来,他专心研究堆的素数理论,发表了18篇关于华林、塔里、奇哥德巴赫的论文,获得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家的卓越智慧和能力。
1946年,华应邀赴美讲学,并以高薪聘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他家也在美国定居,有别墅,有车,过着很富足的生活。当时,很多人以为华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繁华生活,回到了祖国。他还给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表现出一颗热爱中国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然好,但不是久居之地。回Xi去...为了国家,我们应该回去……”数学虽然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华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校园,被任命为数学系系主任,并很快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他开始了数学研究的真正黄金时代。他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杰出成就,而且热情地关心和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他为应用数学的研究、实验和普及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华近几十年发表了152篇重要数学论文、9部数学著作和11部数学科普著作。还被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家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阿基米德
-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特别热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让他确定金匠刚刚做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混银的,并警告他不要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他泡满一盆洗澡水的时候,溢出的水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在水里的体积。那么,如果你把牙冠浸入水中,根据上升的水面计算出牙冠的体积等于等重金的体积,就说明牙冠是纯金的;白银混在一起,皇冠会更大。他兴奋地从浴缸里跳出来,光着身子向宫殿跑去,大喊:“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发明了浮力原理。此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有了这个发明,就产生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撼动地球。”
阿基米德晚年,他的祖国和罗马发生了战争。当他的城市被洗劫时,阿基米德也致力于研究他在沙子上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刺伤了75岁的老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扑向被鲜血染红的几何图形...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编纂出版了《阿基米德遗体全集》,以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大师的伟大成就。
牛顿
1642~1727
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皇家学会前主席。
牛顿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童年充满了痛苦。他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去世,然后他母亲再婚。他是由祖母抚养大的。从著名的剑桥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学校工作。后来,她躲过了伦敦流行的瘟疫,来到母亲的农场。在这里,他被一个普通人视而不见的现象所吸引。有一次,当他看到一个成熟的苹果掉在地上,他开始奇怪为什么苹果没有飞到天上,而是垂直掉在地上。肯定有一个力在拉它,那么这个拉苹果向下的力会控制月亮吗?正是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条法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它解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天体运动。同时,牛顿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光学实验,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1687年,牛顿出版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总结了著名的三大运动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上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他发表了《光学》,总结了他在光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牛顿61岁当选皇家学会会长,直到去世每年都要连任。作为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科学大师,他仍然谦逊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27年3月20日,牛顿逝世,享年84岁。作为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他被安葬在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界的钦佩。
欧拉
1707~1783
欧拉是瑞士数学家,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就对数学着迷,是个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成为巴塞尔大学的著名学生,16岁获得硕士学位,23岁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被邀请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劳累导致他失明。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记忆力惊人。氢气说,1771年圣彼得堡的一场大火把他收藏的大量书籍和手稿化为灰烬。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口头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和许多作品。18世纪数学巨星欧拉,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法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认了他作为变分方法的创始人和复变函数的先驱的地位。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他的科普书籍已经再版90年了。欧拉是从古至今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珍贵的文化遗产足以让当时圣彼得堡的所有印刷机同时忙碌好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中的莎士比亚”。
苏步青
苏1902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虽然他家很穷,但他父母攒钱,努力让他上学。初中的时候,他对数学不感兴趣。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了,一学就会理解。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的一生。那是苏上初三的时候,他在浙江省第六十中学上学,一个刚从东京留学回来教数学的年轻教师。第一节课,杨老师讲故事,不讲数学。他说:“在当今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所有的世界强国都想吃掉并瓜分中国。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要振兴科学,发展工业,救国图存。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为世界的兴衰负责。”他大量引用并谈到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节课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国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先驱。为了发展科学,我们必须学好数学。”我不知道苏这辈子听过多少课,但这一课会让他终生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打动了他,为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摆脱个人困境,更是为了拯救中国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读书不仅仅是为个人寻找出路,更是为中华民族寻求新的生活。当天晚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在杨先生的影响下,苏的兴趣由文学转向数学,并从此定下“读书救国,读书救国”的座右铭。一旦迷上了数学,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下雪的夜晚,苏只懂得读书、思考、解题和计算,四年来已经算出了上万道数学题。目前温州一中还有苏的几何练习本,是用毛笔写的。中学毕业时,苏各科成绩都在90%以上。17岁时,苏去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获得第一名,在那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国争光的信念促使苏更早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于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苏·曾是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的讲师。正当日本一所大学打算高薪聘请他为副教授时,苏决定回国与他的祖先一起教书。回到苏,浙江大学教授,日子过得很辛苦。面对困难,苏对的回答是“什么叫努力,我愿意,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道路!”这是老一辈数学家的爱国主义。
祖冲之
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出生
祖冲之,祖父名叫祖昌,是宋代主管皇家建筑的官员。祖冲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从小学习了很多书。人们称赞他是一个有学问的年轻人。他特别喜欢研究数学、天文学和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行星的运行,并做详细的记录。
听到他的名声,宋孝武皇帝把他送到华林学习省工作,一个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政府机构。他对做官不感兴趣,但在那里他可以更专心地学习数学和天文学。
中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员,并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制作历法。到了宋代,历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祖冲之认为不够准确。根据他的长期观察,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历法,叫做“大李明”。这个历法测得的每个热带年的天数与现代科学测得的相差只有50秒;测量月球一周运行的天数与现代科学测量的不到一秒钟,这表明了它的准确性。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皇帝颁布新历法,宋孝武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当时皇帝宠信的大臣之一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更改古代历法是越轨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自己的研究资料反驳戴法兴。戴法兴倚仗皇帝宠爱,狂妄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人不可更改。”祖冲之一点都不害怕。他很认真地说:“如果你有事实依据,就拿出来辩论。不要用空字吓唬人。”宋孝武皇帝想帮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历法的人和祖冲之争论,被祖冲之反驳。然而,宋孝武皇帝拒绝颁布新日历。直到十年后祖冲之去世,他所创造的大明历才得以实施。
尽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祖冲之在科学上孜孜不倦。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为古代数学书《算术九章》作过注释,写过一本书《作文》。他最突出的贡献是获得了相当准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七位数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是科学发明的全才。他造了一种南导车。每当汽车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向南方;他造了一艘“千里船”,在新亭河上试航,一天能航行100多英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石磨用糯米碾磨小米,称为“水锤磨”。
祖冲之晚年,掌握了宋朝大帅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陈景润
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侯人。
陈景润出生于一个小员工家庭,哥哥姐姐天下,弟妹天下,排名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很拮据。所以陈景润一出生就好像是父母的负担,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上了学之后,因为自己小,身体弱,经常被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遇,把他塑造成了一个非常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另外,他对数学的迷恋让他养成了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所以被别人视为“怪人”。陈景润终其一生都选择了学习数学,这是一条极其艰难的人生道路,与沈媛教授有关。从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从第一个瞬间,陈景润决定摘下数学皇冠上的宝石。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留在图书馆,但从未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了华教授。读完之后,华赏识他的才能,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实习研究员。从此,他有幸在华的指导下进军哥德巴赫猜想。1966年5月,数学界闪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1+2”证书的修订。不可思议的是,国外数学家用大型高速计算机证明“1+3”,而陈景润完全靠纸、笔、脑壳。如果这是莫名其妙的,那么他用的那六麻袋稿纸只是为了简化“1+2”的证明就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陈定理》,被誉为筛选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感慨万千地赞叹:他移山!
1.《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9个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励志又有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9个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励志又有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99888.html